因為蓋教學樓的緣故,所以高一的部分班級就暫借在藝術中心這個相對獨立、封閉的“校中校”。藝術中心有南北兩座教學樓,院落被一條東西走向的甬路一分為二,甬路邊上是兩排如青春美少年般的景觀樹。南邊的如茵草坪矗立著幾座雪白的藝術塑像,她們或在撫琴,或在吹笛,或在側耳聆聽,栩栩如生。北面的草坪邊一字排著四個石條凳,既是裝飾品,也供過路的師生小憩。
一個多月了,秩序井然,師生和睦,相安無事。不和諧的一幕出現在周四上午。大課間的時候,曲老師向院子里一瞥,無意中發現最東邊的石條凳斷去了十幾厘米,頓覺比例失衡,美感喪失。眼皮子底下發生了如此煞風景的事,曲老師既生氣,又有些無奈。
會是誰干的呢?是學生?不大可能。學生哪兒來如此大的力氣,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能把這么厚的石板砸斷?再說,他們干嗎和一塊石頭過不去?那么,有可能是送水的三輪車了,倒車時不小心,撞斷了石板。也有可能是私家車……本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每經過那里,看到那“斷臂”的石凳,曲老師就覺得不舒服。有一種沖動,讓他急于知道真相。
第一天,去看校園監控,值班老師不在。
第二天,去看監控,值班老師仍舊不在。
第三天,管理監控的徐老師主動聯系了曲老師。他懷著“案情”即將大白于天下的興奮,去了監控室。結果讓人沮喪,好像監控也專門與他作對。其他的屏幕都可以隨意查看,唯有他想看的這一塊屏幕,鼠標點不動。徐老師也無可奈何,說讓電教老師修好后再聯系。
曲老師像泄了氣的皮球,無精打采地走在回去的路上。他不知道還有沒有希望揭開事情的真相。秋天的葉片,像是知道他的心事,不經意地掃他一眼,然后打著旋兒,從他身邊悄然滑落。好在這幾天平安無事。流水無痕,平靜的校園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一樣。本來就是小事,也許是庸人自擾了。就連校長似乎也無意過問此事。
時隔一周,忽然,徐老師又通知他去看監控。曲老師本已掀不起漣漪的心像打了興奮劑一樣,急匆匆地趕了過去。果然,監控已好。錄像從那周的周一開始看起,周一,凳子很好。周二,凳子很好。周三,凳子很好。周四一早,凳子就壞了。問題就出在周三了。于是,周老師時慢時快地拖拉鏡頭,尋找蛛絲馬跡。
周三的白天似乎特別漫長,可曲老師還是斷斷續續地排查完了。送水的三輪車也駛過,但石凳平安無事。第一節晚自習,很好。第二節晚自習,很好。第三節晚自習,很好。大家不約而同地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自習將要結束,快要接近事情的謎底了。
學生像打開閘門的洪水,滾滾而出。過了一兩分鐘,水流沒有了原先的氣勢,趨向于平靜、緩和,學生接二連三地走出教學樓。又過了一兩分鐘,水流流量枯竭,就像時斷時續的小溪,偶爾出現三三兩兩的學生。值班老師的私家車也開走了,想要的結果還沒有出現,但是大家都知道,快要水落石出了。
果然,有兩個背影出了教學樓,一個矮胖,一個高胖,他們徑直奔向那個石凳,把石板抬了起來,難道是……可是他們又把石板放下了。大家懸著的心也稍微松弛了一下。可他們并沒有走開,顯然還在醞釀著新的“陰謀”。這兩個人是誰,僅憑背影是難以判斷的。矮胖的學生穿著一件深色坎肩,難道是他?曲老師想到了辦公室隔壁二十七班的一個學生,因為似乎只有他曾穿過一個藍色坎肩。
有沒有能夠識別出的學生參與呢?曲老師懷著好奇的心理瞪大眼睛。又一個目標出場了,他也徑直奔向了那個石凳。他彎下了腰,隨后,石凳斷了。隨后,一個打手電的男生過去了。事情至此有了眉目,那個目標男,曲老師再熟悉不過,雖然僅憑背影,也能斷定。因為二樓五個班的男生他是第一號“目標”。他無疑是隨后“較量”中的突破口。
曲老師熱血沸騰,像將要發起沖鋒的戰士,像快要出膛的子彈。不能給他們喘息的機會,必須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曲老師不動聲色,到班里把“目標”學生趙佳叫了出來。學生一臉不解,問有什么事。曲老師有意識地看了一眼那個石凳,說:“他們都說了,是你一個人干的,看監控也知道是你把它弄壞的。我現在只想根據你的描述,看看他們在其中承擔多大的責任,爭取給你把責任減輕一些。所以,你要竹筒倒豆子,如實招來。”這一招果然奏效。
原來那晚他出來后,本班的趙柳和一個不熟悉的男生叫他,問他能不能搬動那塊石板,比一比誰的力氣大。結果趙佳剛搬起,就撐不住勁兒了,一松手,就把石板給磕斷了。出于好奇,本班已經路過的鄭勇又打著手電回來查看究竟。純粹出于無意,非故意。也就是說吃飽了撐的,閑得沒事干。至此,曲老師弄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知道了那個穿深色坎肩的學生是誰。他不是曲老師最初認定的那名學生,而是趙佳同班的趙柳。并且,趙柳是這個事件的“主謀”。
曲老師把趙佳支開后,又把趙柳叫了出來,故意說:“有同學撿到了一個深藍色坎肩,是不是你的?”趙柳忙說不是,他的那件在桌洞里呢。曲老師不動聲色,心想這就對上號了,證明是他沒有錯。證據確鑿,不怕趙柳抵賴,曲老師單刀直入,問:“那晚和你一起搬石板的那名學生是誰?”趙柳忙說:“是二十二班的龔兵。”曲老師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因為龔兵在他心目中是個不錯的學生,還準備對他委以重任呢!真是人心隔肚皮,看到的和事實往往有很大出入。趙柳接著解釋:“不是我弄斷的,是趙佳。”“但是你是主謀。”曲老師氣惱地責備他。“是。但我不是故意的。就是想比一比誰的手勁兒大。老師,那塊石板得賠多少錢?”這還差不多,曲老師心想。
隨后,曲老師又把鄭勇、龔兵叫出來批評教育了一通,讓他們回去等候發落。“案子”破了,可曲老師一點兒也興奮不起來。怎么處理他們呢?給他們一個處分,然后張榜公布?那會讓他們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把他們家長叫來,通報情況,然后讓他們集體賠償?也不好,回家之后,這幾個學生一定會挨一頓臭罵。難道就這么息事寧人,不再追究了?
一天后,曲老師又召集這四位學生,和他們進行了一次談話。大意有三:一是好心還會辦錯事,更不消說無意或者有意為之,做事要經過大腦,三思而后行;二是做了錯事不要緊,關鍵是要及時承認,改正錯誤,敢于擔當,勇于負責;三是環境需要呵護,美感不容褻瀆,審美是一種境界,要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最終的結果是,免于賠償。
通過這件事,曲老師也想明白了,學生過錯有時是無意為之,出點兒問題,不能動輒就上綱上線,把學生放到對立面上,甚至把他們往壞里想。這之后,曲老師還讓他們組成校園巡查小隊,參與校園管理,他們都任勞任怨,工作相當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