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西的新型自動機器保姆》通過探索科技對人類倫理道德的影響,提供了一個研究科技與人類倫理、人工智能與人類關系的框架。雖然這部作品是虛構的,但它提出的問題和情景對當前的科技發展和社會變革具有深遠的啟示作用。本文利用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對小說中的關鍵人物及其倫理選擇進行深入分析,以揭示科技與人類倫理之間的復雜互動。
特德·姜是一位著名的華裔科幻作家,曾榮獲雨果獎、星云獎和軌跡獎等重要科幻獎。他擅長用自己的科幻作品揭示出科技快速發展對人類倫理道德所帶來的改變,同時表達出自己的人文關懷意識。他的作品《達西的新型自動機器保姆》發表于2011年,雖然這篇小說未像他其他的一些作品那樣為人們所熟悉,但是這篇小說所揭示的科學發展對人類影響的問題值得深思。《達西的新型自動機器保姆》講述了雷金納德·達西發明一種先進的機器保姆的故事,并探討了技術進步與人類情感之間的復雜關系。這部小說通過描繪機器保姆在家庭中的角色,引發了關于依賴技術的道德和后果的討論。機器保姆雖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效率,但同時也可能導致家庭成員間情感疏遠,以及對兒童成長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達西的機器保姆不僅改變了家庭內部的動態,還影響了社會對育兒和家庭責任的看法。書中雷金納德·達西以及萊昂內爾·達西對于機器保姆所帶來的影響作出了他們的倫理選擇,但是他們的選擇最終給他們的后代埃德蒙·達西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為什么他們會作出這樣的選擇?本文將使用文學倫理學批評對他們進行倫理分析,從而揭示出科技進步給人類帶來的倫理問題。
一、雷金納德·達西的理性與倫理盲點
雷金納德·達西是一位數學家,他創造了自動機器保姆以培養理性的孩子。他認為非情感化的機器比人類保姆更能客觀執行育兒任務,從而推崇完全理性的育兒方法。然而,他忽視了人性的復雜性,尤其是情感與倫理選擇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他的觀點反映了對女性育兒能力的刻板印象,以及對情感在教育中作用的誤解。
雷金納德·達西認為,自動機器保姆沒有情感,因此不會因為兒童不穩定的情感狀態而行為失常。此外,雷金納德·達西還認為人類保姆過于情緒化不會遵循他規劃的育兒之道。他身為一個數學家,擅長用數學思維來考慮問題,所以他認為孩子的養育需要完全的理性才能避免溺愛的發生,而“女性的情感特質決定了她們不適合做家長”。為了培養出理性的孩子,讓孩子避免沾染上將來還得改掉的壞習慣,他推崇使用自動機器保姆來“理性”地培養兒童,這樣才能造就理性的兒童。可“人的知性是通過自然選擇獲得的,但是理性,則是通過倫理選擇獲得的”(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
雷金納德·達西認為通過沒有情緒化的機器就能培養出理性的兒童,但是他卻忽略了人為何為人,而不是動物和機器。“人性即人區別于獸而之所以為人的基本特性”(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但是“人性是倫理選擇的結果,人性不是人的生物性特征,而是人的倫理特征,因此人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教誨的結果”(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雷金納德·達西所設計的自動機器保姆只是執行喂養孩子的功能,并不能對孩子進行教誨,從而培養孩子的倫理意識或者說是“人性因子”。“人性因子即人的倫理意識,其表現形式為理性意志”(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因此,雷金納德·達西所設想的用自動機器保姆撫養孩子的理念是一種線性的簡單的想法。按照他的想法培養出來的孩子非但不能成為理性的人類,甚至會導致孩子失去成為真正意義上人類的機會。這一點可以從他的兒子萊昂內爾·達西用機器保姆培養的埃德蒙·達西身上體現出來。
雷金納德·達西雖然推崇機器保姆養育兒童,但是他的兒子并不是由機器保姆撫養,而是由他和人類保姆共同參與養育的。因此,他認為自己沒有給兒子萊昂內爾·達西提供一個更理性的環境。為什么是“更理性”?因為雷金納德·達西認為自己是比女性撫養兒童更理性的,但是沒有機器“理性”,因為他“對于孩子表達出的高興或沮喪缺乏免疫力”。從這點可以看出,雷金納德·達西想象中由機器養育的“理性”的孩子不應該獲得情感回應,這樣孩子才不會被溺愛。其實這種行為無法培養出孩子的人性因子或者說是理性意識,反而是在扼殺孩子的人性。“人性是人區別獸的本質特征,而人性因子指的是人類在從野蠻向文明進化過程中出現的能夠導致自身進化為人的因素。”(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機器保姆本身既不是獸也不是人,它本身不具有動物的獸性因子,所以也無法通過文明教化從而把獸性因子進化成人性因子。因此,書中這樣只是執行喂養孩子功能的機器保姆是無法幫助孩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更不用說是成為理性的人。孩子的出生只是完成了自然選擇,從而獲得了人的形式,但并不說明已經成為理性的人,想要成為理性的人必須經過漫長的倫理選擇的過程,而不是讓孩子生長在“真空”的環境中,不與真正的人類溝通,甚至是在幼小的年紀得不到人類情感的回應。
雷金納德·達西的理性主義觀念忽視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倫理選擇的重要性。他的自動機器保姆并非理想的育兒方式,無法培養出具備人性因子和理性意識的孩子。雷金納德·達西作為父親,其倫理身份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和保護者。選擇機器保姆可能體現了他試圖通過現代技術解決照顧孩子的實際需求。然而,這種選擇也可能反映出他在履行傳統育兒責任上的疏離,從而導致對他倫理身份的質疑。機器保姆作為一個人工智能實體,其倫理身份圍繞其作為工具的功能性構建。它被設計來模仿人類保姆的角色,但缺乏自我意識和情感,這導致其倫理身份存在局限性,無法完全替代人類在道德和情感層面的交互。
雷金納德·達西面臨的倫理困境是如何平衡他作為父親的直接責任與利用技術提高生活質量的愿望。同時,他還需考慮機器保姆是否能夠真正替代人類在提供情感支持和道德指導方面的角色。雷金納德·達西的倫理選擇包括使用機器保姆代替人類照顧者。這一選擇涉及權衡工作和家庭的責任,以及評估技術在育兒中的角色。他可能認為機器保姆能提供更一致、可控的照顧標準,但這也可能忽視了孩子在情感和社會化方面的需求。
二、萊昂內爾·達西的實驗與其后果
萊昂內爾·達西嘗試將理論付諸實踐,使用機器保姆撫養其私生子埃德蒙·達西,希望驗證父親的理論。結果,埃德蒙·達西的認知發展嚴重遲緩,反映出孩子在沒有人類情感回應的環境中成長的不足。這部分探討了科技在兒童成長中的角色,指出科技無法完全替代人類在提供情感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功能。
萊昂內爾·達西與他的父親不同,他成功地使用自動機器保姆撫養了自己的私生子埃德蒙·達西。但是得出的結果卻不是他預想的。他沒有培養出理性的孩子,反而導致埃德蒙·達西認知發育遲緩。萊昂內爾·達西選擇用機器撫養埃德蒙·達西與他自身沒有體會過母愛并且受過保姆虐待有關。因此,他在認定埃德蒙·達西這個實驗品失敗后就把他送到了智障研究所。他十分冷靜地處理與兒子的情感,并且把埃德蒙·達西的智力發育遲緩歸咎于他有女傭的血統。但是他對父親卻有著一定程度的情感,因為他父親參與了他的成長。當他聽到自己父親的作品被嘲諷時,他被激怒了。“非理性意志的突出表現是激情和沖動”(聶珍釗 《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他心中的獸性因子占據了主導。作為數學家,他本是理性的,但是這次他并沒有理性地去解決這個事情,他十分沖動地作出了選擇。為了證明自己父親所創造的自動機器保姆是基于健康和人道的原則,他甚至和自己的女傭埃莉諾·哈代生下了私生子,并且把私生子用于實驗來證明自動機器保姆的有效性。萊昂內爾·達西在面對世俗的嘲諷時,失去了理性。因為私生子違背了正常的倫理秩序,并且把自己的親生兒子用于實驗更是不符合倫理道德的表現。
萊昂內爾·達西經過幾年后發現,被機器保姆撫養的埃德蒙·達西變得“低能”,“不宜被用來展示機器保姆的工作效率,便把他托付給了布萊頓智障研究所”。這個時候萊昂內爾·達西并不認為是機器保姆撫養兒童這件事有問題,而是把孩子的“天生低能”歸咎于孩子的母親。所以,他還要繼續他的實驗,“一旦能找到血統合適的女子結婚生子,他就要在第二個孩子身上重復這項實驗”。因此,此時埃德蒙·達西對于萊昂內爾·達西來說只是一個證明自己的實驗工具,實驗失敗了,他甚至不愿意為這個已經認定“失敗的實驗品”捐贈自動機器保姆。盡管捐贈的機器保姆有助于他兒子的康復。萊昂內爾·達西面對自己兒子智力發展遲緩這個問題選擇逃避,這是因為他的倫理身份在此時并不是埃德蒙·達西法律上的父親,因此把埃德蒙·達西送到智障研究所對他來說并不會受到世俗的批評。但是他卻是雷金納德·達西的兒子,不管是法律層面,還是生理層面。因此,當他父親受到嘲諷時,他會站出來想盡辦法來證明自己父親理念的正確性。
在埃德蒙·達西十三歲的時候,拉姆斯海德醫生用機械手臂教育他的潛在意識,然后成功地讓他產生了直接對話所不能引發的反應。這個事情讓大家認清了埃德蒙·達西并不是發育遲緩,而是人們沒有找到與他交流的正確方式。埃德蒙·達西展現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時候才讓萊昂內爾·達西意識到是自己耽誤了孩子的智力發育。之后他就把埃德蒙·達西從布萊頓智障研究所接回家。從萊昂內爾·達西的這個選擇可以看出他接受了自己兒子因為自己用機器保姆撫養而導致他未能像正常孩子一樣成長的事實,并且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此時,理性因子讓他作出了這樣的倫理選擇。
萊昂內爾·達西對待自己的私生子埃德蒙·達西是冷漠的,將他視為實驗品,進一步凸顯了這種冷酷的父子關系。雖然萊昂內爾·達西之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作出改變來幫助自己的兒子成長,但是埃德蒙·達西生長發育受阻這個事實卻無法改變。
萊昂內爾·達西的倫理身份復雜多面。作為一位父親,他首要的倫理責任是保障兒子埃德蒙·達西的健康,確保其得到必要的情感和智力發展。然而,他也是一位科學家,始終追求驗證和推廣他父親關于機器能夠在育兒中替代人類角色的理論。萊昂內爾·達西的倫理困境源于他試圖將科學實驗與育兒責任結合的嘗試。他用機器保姆來撫養埃德蒙·達西,期望通過這種方式既能驗證科學理論,也能避免人類保姆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當明顯的證據顯示埃德蒙·達西的發展受到阻礙,他必須面對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和作為科學家的追求之間的矛盾。萊昂內爾·達西的倫理選擇體現在他最終接受了機器保姆無法完全替代人類在提供必要的情感和教育方面的功能。在發現埃德蒙·達西并非智力發育遲緩,而是之前的交流方式未能與他建立有效聯系后,他從布萊頓智障研究所將兒子接回家,嘗試修復與兒子的關系,并彌補過去的錯誤。這一選擇標志著他從一位科學實驗者的角色轉變為一個負責任的父親,顯示了他在面對倫理困境時,最終選擇了優先考慮兒子的情感和發展需求。
本文通過分析《達西的新型自動機器保姆》,試圖深入理解小說中每個人物的倫理維度,以及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自身和他人的生活。雷金納德·達西與萊昂內爾·達西的實驗展示了在育兒和教育中對科技的過度依賴及其潛在風險。真正的教育需要情感與理性的結合,科技應該作為一種輔助工具來使用,而不能完全取代人類的倫理責任。《達西的新型自動機器保姆》的故事警示我們,在引入新技術時,必須仔細考慮其對人類倫理和社會關系的影響。通過對《達西的新型自動機器保姆》的分析,我們看到文學作品能夠提供寶貴的視角來審視和批判現代科技發展中的倫理問題,從而促進更加負責任的科技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