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廣東在全省經濟總量連續35年領跑全國的基礎上生態環境質量取得歷史性改善,創造了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奇跡,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廣東樣本。
科學規劃,“源頭”管控。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從立法實施珠三角及全省環境保護規劃,到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再到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廣東省委、省政府始終把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作為全省發展牽引之一,要求各地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當地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加快走好特色發展、錯位發展之路。大至全省謀劃布局小至城市產業集聚,廣東堅持實事求是、認真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讓發展更充分、保護更科學。陸海統籌、山海相濟,打造海上新廣東,更為廣東綠色發展打開大格局,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海洋經濟第一大省挑起大梁增添底氣。
順應潮流,贏在“先手”。環境問題在發展中產生,也必須在發展中解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主陣地。廣東緊緊牽住綠色發展“牛鼻子”,大力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廣東在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加快建設“制造強省”過程中,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努力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為“廣東制造”“廣東創造”貼上綠色標簽,以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省、全國核電利用第一大省、全國最大的鋁型材基地……無論是推動傳統產業“加速蝶變”,還是培育新興產業“高速領跑”以及布局未來產業“加速超車”,廣東各級政府、廣大企業都把自覺遵守環保法規、緊跟綠色發展潮流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積極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
多方參與,共建共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聯系各行各業,關乎千家萬戶。從金融加持到交通強省,從林下經濟到水上經濟……廣東各行各業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廣東作為目標任務之一。同時相關行業也把綠色低碳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方向之一,取得積極成效,形成廣東綠色發展“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潮涌珠江,萬象更新。我們堅信,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廣東將不斷創造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新成就,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