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從外觀看,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行李箱。但它就是我們環境應急人員的‘秘密武器’,遇到突發事件隨時出發、說走就走。”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執法處副處長李乾雙一邊說著,一邊從辦公桌下拉出一個“應急箱”。打開來看,里面裝有防毒面具、防護服、口罩、手套、手電筒、pH試紙等,此外還有一兩件換洗的衣服。
“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就是同污染較量、與時間賽跑,快速反應、爭分奪秒,說走就走、馬不停蹄,第一時間抵達現場,第一時間摸清情況,第一時間科學決策,第一時間應急處置,想盡一切辦法將污染范圍控制到最小、將污染影響降到最低、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環境應急人員的使命和職責。”多次深入突發環境事件一線參與應急處置的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執法處處長劉偉龍總結道。為做到召之則來、來之能戰、戰則必勝,2020年開始,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執法處給每位應急人員配備了一個“應急箱”。幾年來,這個小小的應急箱跟隨著他們東奔西走、南征北戰,記載著他們風雨無阻、通宵達旦的戰斗經歷,也見證著他們參與成功處置每一起突發環境事件、守護綠水青山、維護環境安全、保障群眾健康的堅毅與榮光。
突發環境事件往往都具有情況緊急、局面復雜、不確定性大、處置難度大、社會影響面廣等特點,這對環境應急人員來說要求更高、挑戰更強、考驗更大,可以說環境應急人員是生態環境執法鐵軍中的突擊隊、先鋒隊、救火隊。哪里有情況,他們就第一時間出現在哪里,負責人員物資調度、協調各方力量、全程參與處置、信息報送及輿情應對等工作,為每一起突發環境事件的成功處置默默貢獻著汗水、智慧和力量。
最先到,最后撤,
奮戰八天七夜
5月中旬,一個平靜的周末夜晚被打破,茂名某縣級市一輛油罐車側翻導致柴油泄漏流入當地水體,污染團沿河向下游地市遷移,并可能會對下游飲用水源水質造成影響,情況十分緊急。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跨市突發環境事件,接到報告后,省生態環境廳執法處應急人員的神經瞬間繃緊,馬上向上級報告,馬上安排車輛,馬上聯系專家,馬上拉上“應急箱”,先后分四批火速趕往事發現場。
“當天暴雨如注,一路上我們心急如焚,電話沒停過,飯也顧不上吃,隨時溝通現場情況,第一時間做好信息溝通及上傳下達工作,做到落實上級領導指示不過夜。”執法處三級調研員傅昊講到。到達現場后,應急人員馬上沿河察看污染情況,協調各部門籌集應急物資,直到這些都基本落實了,才顧上匆匆扒拉幾口盒飯對付一下,然后繼續戰斗。“為了弄清楚柴油泄漏深入土壤的情況,我們用手刨開被雨水浸潤透的土壤,抓起來用鼻子聞氣味?!眻谭ㄌ幩募壵{研員周偉謀介紹道。接下來的幾天,為做到科學精準研判,應急指揮部隨著污染團一路遷移,相關部門、地市政府、專家團隊、一線人員等日夜奮戰、團結協作。他們與時間競速,與困難抗爭。在關鍵點位布設圍油欄,組織力量人工打撈浮油,第一時間關閉下游閘壩,利用閘壩可調庫容回蓄稀釋,全流域布設應急斷面加密監測……經過連續奮戰,干流監測斷面石油類指標持續穩定全線達標,提前完成“不讓超標污水流進西江”的應急處置工作目標。
“我的手機有兩個號碼,一個是移動的,另一個是聯通的,就是為了隨時有信號能接聽電話,那段時間手機都經常打到沒電了。”李乾雙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記憶深刻?!坝捎谑掳l突然,應急箱里只裝了一件體恤、一條長褲,沒得換洗硬是堅持這么多天”“剃須刀沒顧上帶,賓館簡易的刮胡刀劃破了臉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講到這些小插曲,傅昊的眼神里透露著堅定和無悔。
“最先到,最后撤?!敝軅ブ\是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應急人員,也是最后一批離開現場的工作人員?;叵肫疬@場驚心動魄的應急處置殲滅戰,他臉上始終洋溢著自豪和欣慰。最后一天,當各部門、各條戰線人員陸續撤退,負責應急處置的同事們卻仍在堅守,堅持站好最后一班崗。
深夜集結,困難重重,
辦法總比問題多
8月中旬的一個中午,一起跨省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再次打破了原本靜謐的周末時光。又是一次緊急的召喚,又是一次說走就走的征程。傅昊、周偉謀等幾位應急人員顧不上接送孩子、顧不上吃午飯,再次拉上他們的“應急箱”,火速奔赴新戰場。而參與此次應急工作的還有平常負責執法工作的執法處四級調研員朱泓。“當天下午5點接到上級指令,凌晨1點趕到現場,由于當天正下著雨,山路崎嶇狹窄,車開不進去,我們只能下車借助手電筒昏暗的燈光一步一滑趕往事發地?!敝煦貞浀馈F陂g,兄弟省市各部門各司其職、協同作戰。關閉下游電站水閘防止上游更多的污染水體流入,迅速組織對跨省流域附近企業溯源排查,監測人員克服雨急路險等重重困難加密監測,強化水利調度減緩污染遷移,投藥削減污染濃度……最終所有監測斷面持續穩定達標,本次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圓滿完成。
“不僅要面對惡劣的天氣,還要解決物資運輸的難題。”記得當時在運送液堿過程中,山路狹窄不堪,會車都可能隨時撞車,只能一路按著喇叭行駛,有的小路還都是泥巴路,貨車壓根兒就過不去,于是又分別換了小車、消防車,甚至吸糞車、灑水車也都嘗試了,但沒想到車上有鋁制零部件(會與液堿發生化學反應),導致這些嘗試都無疾而終。最后,干脆用塑料桶將液堿一桶一桶分裝,再采用PVC水管一節一節連接起來,繞過山體,將液堿通過PVC水管投入電站水閘……“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應急處置工作不僅考驗腦力,同時還對眼力、手力、腳力等各方面都有極高的要求?!被叵肫疬@些細節,傅昊、周偉謀深有感觸。
隨叫隨到,不講條件,
念好應急處置三字經
從事環境應急工作,不一定是能力最強的同志,但絕對是最能讓組織放心、靠譜的同志?!半S叫隨到、不講任何條件是他們鮮明的品格。”談到參與環境應急處置的將士們,劉偉龍給出了中肯的評價。還有執法處二級調研員許中俊,李長煜副處長,四級調研員周籌全、魏少平,四級主任科員劉涵宇等同志都是接到命令后二話不說,拿起“應急箱”就馬不停蹄趕赴韶關、江門、惠東、中山、佛山、東莞、平遠等地參與突發環境事件一線應急處置,有不少次都是深更半夜出發的。許中俊、李乾雙、傅昊、周籌全、朱泓、周偉謀、魏少平都是軍轉干部,軍人的雷厲風行、沖鋒在前、吃苦耐勞、連續作戰等品質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與他們并肩作戰的,還有執法處的三級主任科員孫士琪,他承擔著信息調度、信息報送、輿情監測研判等任務,任勞任怨、通宵達旦地堅守在大后方,但他心底也時刻關注著應急一線的戰況,是應急處置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當記者問到做應急工作最大的感觸時,周偉謀斬釘截鐵地說:“概括起來,就是急難險重四個字。應急人員真的是要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薄笆录幹玫娜魏我粋€環節都要不打折扣地完成,是我們應急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睂O士琪異常堅定地說?!罢砀甏?,不眠不休,都是舍小家為大家?!闭勂鸩⒓缱鲬鸬耐聜?,李乾雙發自內心地感嘆道。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近年來,因交通事故、火災等引發的突發事件高發易發頻發,這對環境應急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今年以來,執法處共調度處置可能次生環境風險的各類事故76起,平均每周2起以上,環境應急處置工作難度之大、要求之高可想而知。錘煉召之即來、來之則戰、戰無不勝的環境應急鐵軍,劉偉龍說:“要念好防、控、補三字經,即事前念好‘防’字經,從源頭消除環境安全隱患;事中念好‘控’字經,全力降低應急事件風險”;事后念好‘補’字經,切實吸取應急事件教訓?!痹捯粑绰?,一起跨省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再次拉響警報,應急處置先遣隊又出發了,依舊是那幾張熟悉的面孔,依舊拉著那熟悉的“應急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