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具有強制約束力,是控制性底線要求。針對涉及給排水專業的有關條文進行探討,提出強制性條文存在的“廢而不止”現象,深入分析了火災延續時間的發展歷史和合理選用,為新型敞開式機械汽車庫的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給排水規范;火災延續時間;敞開式機械汽車庫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4)09-0019-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將標準分為國家標準(細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五大類,只有強制性國家標準是必須執行的,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均是國家鼓勵采用的推薦性標準。
1 規范體系的變化
為滿足技術法規與標準的國際通行原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文件明確指出,政府制定強制性標準,社會團體制定推薦性標準(自愿采用),逐步將現行標準中分散的強制性條文用全文強制性規范取代,形成由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與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中的技術性規定構成的新的“技術法規”體系。
2021年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公告形式陸續發布了多部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即(工程)項目規范和通用(技術類)規范,并在前言中明確提出,強制性規范具有強制約束力,是控制性底線要求。與給排水專業關系較為密切的是《建筑防火通用規范》[1](以下簡稱《防火通規》)和《消防設施通用規范》。強制性規范實施后,現行相關國家標準中的強制性條文、行業標準中的強制性條文(此說法與標準化法的分類有出入)同時廢止。然而,關于廢止的具體內容,究竟是廢止“現行標準中的強制性條文”本身,還是僅廢止該條文的強制性,不同的專家(包括規范編制組的成員)在不同的場合也有不同的問答和解釋,給設計人員帶來較大的困惑和疑問。
由于現行相關工程建設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修訂的滯后,各地在執行項目規范和通用規范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做法,有的地方采取的是一律從嚴的做法,即便強制性規范有所放松也視而不見,有的采取選擇性執行的做法。筆者多年從事審圖工作,擬就給排水專業的有關條文進行探討,并提出個人意見。
2 涉及給排水專業的幾個問題
2.1" 相關強制性條文的“廢而不止”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的要求,強制性規范的所有條文必須全部執行,現行國家標準中的相關強制性條文同時廢止。但強制性規范中的部分條文只是抽象的、原則性的規定,涉及的具體參數又散見于被廢止的現行相關國家標準中。一旦設計文件的具體參數不滿足廢止的強制性條文(有的甚至是非強制性條文)的要求,就可能間接違反強制性規范,導致已廢止的強制性條文“廢而不止”,或者是非強制性條文的升級。為有效規避違反強制性規范的情況,設計師只能大量引用強制性規范的條文,但這一做法帶來新的問題,設計圖紙的說明包羅萬象,內容大同小異,缺乏具體工程的針對性和適用性,給審圖和施工帶來諸多不便。如《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2](以下簡稱《消水規》)中關于室外消火栓的設置間距、與障礙物的距離以及室內消火栓的流量和壓力等參數存在偏差時,可能會涉及《消防設施通用規范》的兩個強制性條文,甚至原來的“不宜”條款升格為強條。強制性條文與非強制性條文的對比舉例見表1。
2.2" “火災延續時間”的選用
“火災延續時間”的概念由來已久,它一直是給排水設計人員的重要設計參數,遺憾的是始終缺乏一個明確的術語或定義。它最早出現在1974版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3](以下簡稱《建規》)中,針對的是室外消防給水管道、消火栓和消防水池。無論是1987版《建規》的“名詞解釋”,還是以后各種版本的《建規》和已廢止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術語”里面,都沒有明確的、全面的定義。即便是水消防設計的基礎規范《消水規》和最新發布的《防火通規》的“術語”里面,也沒有涉及。只是在以上規范的條文說明部分有接近一致的文字闡述。
目前,普遍接受的“火災延續時間”是“消防車到達火場開始出水時起,至火災被基本撲滅的這段時間”。它應該小于火災實際發生的時間,因為消防車到達火場前,火災已經發生。按照《消水規》的條文解釋,火災延續時間是根據火災統計資料、國民經濟水平以及消防力量等情況綜合權衡確定的[2],不能確定的是制定該參數時是否已考慮消防車到達火場前的那段時間。
《防火通規》實施以來,由于對規范的理解差異,在消防水系統如何選用火災延續時間上,存在不同的選擇。問題的起因是有關“火災延續時間”的條款放置位置發生了變化,混淆了概念,導致專業之間的不協調。《防火通規》的火災延續時間表基本沿用《消水規》中原來僅針對消火栓系統的框架,卻意外地編入了消防電氣章節,名稱雖由(不同場所的)火災延續時間更改為(不同建筑的)設計火災延續時間,但本質未變。具體對比見表2。
從以上表格不難發現,①不管是否高層建筑,體積大于100000m3的公共建筑(以城市綜合體居多)的火災延續時間提高到3h,可以理解。②將高層建筑的復雜數據進行了簡化,方便了設計選用。③不知何故,一類高層住宅以外的其他住宅建筑的火災延續時間意外減少到1h,明顯低于原來的2h,這是有意調整,還是印刷錯誤?至今未有權威的解釋。④納入了原來表外單列的城市交通隧道的數據,增加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數據,替代原來的地下建筑、地鐵車站。⑤為滿足本規范適用范圍的要求,刪除了構筑物內容,但該部分內容在《可燃物儲罐、裝置及堆場防火通用規范》的征求意見稿中也未有體現,構筑物如何執行強條可能又是新的問題。
從火災撲救角度出發,火災延續時間內的消防用水(持續供水時間)和消防供電(持續供電、照明時間)應該是一致的,且均應保證,但不同系統的功能和滅火效能有別,某些系統過長的時間并不經濟,也沒有必要。《防火通規》第10.1.5條可以簡化為“(消防用電設備的)備用消防電源的供電時間應能滿足該建筑火災延續時間內的用電要求”,單純的字面理解是,可以根據建筑物的不同性質、類別而不必考慮消防設施的供水時間差異就確定火災延續時間,不管是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還是泡沫滅火系統均可以直接選用表格的數據,從而確定消防用電設備的持續供電時間。這與《消水規》第3.6.2和3.6.3條的要求(不同的消防設施有不同的持續供水時間)明顯不符,也不符合《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第13.7.16條的要求(不同的消防用電設備有不同的持續供電時間),顯然不是規范的初衷。
東部某經濟發達城市在其技術問答中,明確水消防系統的火災延續時間按《消水規》的相關數據執行。其理由是:①《防火通規》的“不同建筑的設計火災延續時間”是指火災時建筑消防用電設備的持續用電時間。②《消水規》的“不同場所的火災延續時間”是指火災時消火栓系統和固定冷卻水系統的持續用水時間。貌似電氣專業和給排水專業的設計火災延續時間可以不同,各專業可分別執行各自的數據,這種認知過于牽強,難以讓人接受,其做法只是權宜之計。
由于不同的規范有不同的編制部門,發行和修編的時間也不一致,何況《防火通規》的發布時間還不到兩年,重修的可能性不大,要想在短期內厘清問題確有困難,可行的做法是由相關規范的編制組聯合行文,以“勘誤”或增補的形式暫時解決以上問題。
2.3" 敞開式汽車庫的自動滅火設計
《防火通規》第8.1.10條有關汽車庫的自動滅火設計基本照搬《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第7.2.1條的內容,只是刪除了屋面停車場免設自動滅火的要求。按照后者條文說明中的汽車庫分類,除了敞開式汽車庫就是封閉式汽車庫(屬于并列關系)。《防火通規》中列舉的應設置自動滅火保護的汽車庫應該全部是封閉式汽車庫。但隨著城市建設用地的減少,為適應城鄉居民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在醫院和大型綜合體等周圍出現了一種新型的汽車庫,即敞開式汽車庫中零星地、分段地設置機械式停車庫(位),使二者成為包含關系。
《汽車庫設計防火規范》第5.1.1條關于防火分區的規定中有相關表述,即如果認定為敞開式汽車庫,其上下層連通面積可疊加計算,每個防火分區的面積可以擴大一倍,說明敞開式汽車庫的火災危險相對較小;如果認定為機械式汽車庫,若有車道且有人員停留的,則每個防火分區的面積應減少35%,可以理解為,隨著室內停車數量的增加,火災危險相對增大。但對于室外敞開式機械式汽車庫,規范并未涉及。對于此類車庫是否應設置自動滅火保護,各地做法不一,有的套用敞開式汽車庫(不設保護);有的套用機械式停車庫(全設保護)。
個人意見是敞開式汽車庫發生火災時,煙氣難于聚集,閉式灑水噴頭難于打開,應考慮采用開式系統或其他特殊滅火系統。期待規范修訂時明確和完善此類車庫的要求。
3 結束語
筆者建議將《防火通規》作為各種專業規范制定的“憲法”依據,而不是單純的設計依據,這樣更有利于執行。
強制性規范的所有條文必須嚴格執行,與之配套的推薦性工程建設標準應及時修訂,一般情況下也應當執行。因為它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切實有效的成熟技術措施。應合理選用相關團體標準、企業標準,使項目功能、性能更加優化或達到更高水平[1]。
敞開式機械式汽車庫的消防設計應引起重視,尤其是寒冷地區,消防設施的建設和安裝成本是筆不小的數字,合理、經濟且有效的自動滅火設施選擇至關重要。
火災延續時間是依據建筑物性質及規模做出的總體設定。隨著消防技術的不斷發展,相關規范需要對其作全面的詮釋。凡是全過程參與消防撲救并發揮作用的消防設施,例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火栓水泵、水幕消防水泵、消防電梯等,就需要滿足統一的火災延續時間的要求,而受建筑構(配)件或結構本身耐火極限制約,只能有限時間參與消防撲救并發揮作用的消防設施,例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水噴霧和泡沫滅火系統、防排煙設備,只需要滿足各自系統的持續作用時間即可。
參考文獻
[1]GB 55037—2022 建筑防火通用規范[S].
[2]GB 50974—2014 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S].
[3]GB 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