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有他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有他的雞窩洼、陳倉有他的塔爾坪,青年詩人左右也有一個屬于他的“文學故鄉”,那就是秦嶺南麓金錢河畔的麻地灣。這是我讀完左右新出版的散文集《追光的耳朵》首先想到的。
左右是出生在陜西省山陽縣金錢河畔一個叫麻地灣的小村莊的農家小伙。麻地灣依山傍水,群山環繞,清亮亮的河水四季奔流不息。大河兩岸土地平曠,蓮藕飄香,稻田金浪起伏。村子里雞鳴狗吠,宛若陶淵明的桃花源。這本散文集是左右以故鄉的原野、故鄉的自然與萬物,在故鄉度過的童年與少年時光為內容,用生動、有趣的筆墨給讀者呈現了作者與一個村、一條河、一條魚、一場雪、一個花園、一場霧、一條蜿蜒山路、一只知了、一只狼、滿地的玉米穗、一片九眼荷塘、一棵皂莢樹、風中的稻草人、一只最忠誠的狼狗等鄉野事物的情結。讀完書中28篇文章,你定會驚嘆:秦嶺山中還有這樣一個如詩如畫的山村!那里的孩童生活怎么那么有趣!當然,你還會為生活在那個貧困落后鄉村的一個活潑聰慧的孩子,一夜間失去了聽力和語言能力而感嘆,還會為一個聾啞學子又怎樣成為校園驕子而感慨。細讀這本書,也許你還不能想象一個鄉村孩子對讀書的渴望,也許你還不能深切體會一個有身體缺陷的人被誤解、被冤屈、被排擠的痛苦心情,但是你一定會覺得《追光的耳朵》是一本值得自己再讀一遍,而且應該拿給自己的后代去細心閱讀的好書。
知道并關注左右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當時我到戶家塬鎮下鄉,聽說省會一家媒體記者要來采訪,原因是七歲的左右因一次游泳后發燒,村醫一針過期藥,導致兩耳神經受損,從此成了聾啞人。他雖然失聰,不能說話,但智慧超常,學習用功,成績優異。后來聽說他在多方努力下進入縣城一家私立學校讀書;又聽說他以優異成績考上縣重點高中;再往后,聽說他以優異成績考上了大學。真正與他謀面是在他大學畢業后,成了小有名氣的作家。再后來,經常在各類媒體上讀到他的詩作和散文作品,看到他獲得各類獎項的新聞。近日讀了他的《追光的耳朵》,我對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好的文章總是“文以載道”,給人啟迪,給人力量。左右的故鄉麻地灣地處秦嶺深山,雖然風景如畫,卻應了詩人“只堪圖畫不堪行”的詩意;雖然今天已實現跨躍式發展,但千百年來一直處于落后貧困的狀態。然而,左右在這本書里充盈著對故鄉的熱愛,他在《臉盆一樣的村子》中說:“到現在,即使常住西安,我也仍然覺得自己一直在村子里生活;我長著麻地灣人的臉,流著麻地灣人的血,呼吸著麻地灣的空氣,無論是睡覺、走路,還是干別的事情,只要我一閉上眼睛,就會有一種在麻地灣的感覺。越長大,越習慣麻地灣、偏愛麻地灣,麻地灣的生息仿佛就是我的生命力。”這是多么深的故鄉情啊!
閱讀這本散文集,如同閱讀優美詩歌一樣讓人充滿激情。
《河流傳說》中有這樣一段話:“每個人的身體里或許流淌著一條故鄉的長河。它撥云見日,翻山越嶺,櫛風沐雨,從我們出生開始,就通過大地的縫隙,濕氣的浸潤,進入我們的身體。對于我來說,這條河名叫金錢河。”
在左右的記憶中,“金錢河不似一條無限延長的玉帶,也不像一道無邊無際的光影,它如一把彎刀,不過分柔軟,也沒有特別堅硬。它不緊不慢地插入秦嶺南麓,在彎彎曲曲的峽谷之間穿行,時而緩慢,時而疾馳,時而在原地打個轉,迂回之后,歇一口氣又繼續前行”。
麻地灣在作者筆下如詩如畫:“春天河水蘇醒,萬物因綠意而歡騰,因河流而清新。金錢河宛如從《詩經》里款款走來的女子,經過環境的滋養和南北文化的熏陶,顯得分外溫婉俏麗、清純可人。”
作者的童年記憶,是充滿了詩情的鄉野、山村、河流,呈獻給讀者的是清新、歡快的文字,總是讓人在愉快的閱讀中去和作者同步想象,同步幻想……
在《旁聽的麻雀》中有這樣一段話:“這些麻雀撲棱著翅膀,細長的紅爪子緊扣鐵絲,趴在窗前竊竊私語,它們是我們學校的成員,有時來聽課,有時來打盹,有時來歌唱,有時沉默不語。時間久了,我們也認識了它們,胖胖的那只是小灰,羽毛凌亂的那只是小羽毛,眼睛最亮的那只是小眼睛,特好動的那只是小黃……它們是這所學校調皮的旁聽生,是老師不喜歡的學生,是我們喜愛的同伴。”生動有趣的描寫,讀來輕松又愉快。
一個人的心態就是他的生存狀態。左右在知道自己失聰的原因之后,說道:“我很慶幸,我的家庭教育是善意的童話式教育,是童心主義的啟蒙,讓我不再因為失去聽力而頹喪。”失聰后,他的第一個人生夢想就是當一名歌手,不可能實現;但又有了第二個夢想,當一名作家。他鼓勵自己,并堅信:“聲音一直在通過我的筆尖唱歌,總有一天我會聽見的。”在失聰的童年,他千方百計弄來大量書籍閱讀,有了這些書,他慶幸自己雖然“墜入了無聲世界”,但“老天沒有收走我所有的寶藏”。他認為“那一本本書,就像一葉葉改變命運的舟,滿載智慧與汗水,將我載到充滿詩意和幸福的地方”,還感慨說:“在失聰的童年里,歲月是缺頁的,但它似乎從不缺驚艷的色彩和豐富的內容。”
人常說:“當上帝關上你的一扇門,定會為你再開一扇窗。”失聰既成事實,難以挽回,抱怨、消沉、氣憤都是在自我毀滅。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左右選擇樂觀面對。如今,他已成為中國作協優秀的青年作家,作品頻頻在諸多大刊上發表,部分作品被譯介到英國、美國、奧地利、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家,獲得多個國內文學獎項,還被表彰為“陜西省道德模范”“陜西好人”“陜西好青年”。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貝多芬中年失聰,寫下了大量傳世交響曲。年過而立的左右前途亦是無量。左右用他那神來之筆為讀者塑造了一個美麗的童話城堡——麻地灣,這里的風景、人物、地理、風俗、語言、生存狀態,成為他深深懷念和咀嚼的食糧。名不見經傳的麻地灣,或將成為世界童話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