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不管是不是真的兒童,很多人倒是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之中。真的也好,假的也罷。在高壓的社會現實中,成年人的世界從來都不容易,娛樂主義似乎成為人們釋放現實壓力的一劑良藥。所以,那些逢節必過的成年人,更多的是給內心的苦楚找到一個宣泄的出口,緩解自己心中難以釋懷的憂傷,暫時儲存一下無處安放,又傷痕累累的靈魂。
但今天本文要寫的,并不是成年人的六一兒童節,不是要揭露成年人拼命過節的真相,不是傳遞節日的歡愉背后的那片片憂傷,而是一個比悲傷更加悲傷的故事:老年人的愛情。
老年人還有愛情嗎?很多人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年輕人不置可否,但中年人應該是有最多質疑聲的群體。因為,但凡有個十年以上婚姻的中年人,都可能會語重心長地告訴你:“哪里還有什么愛情,早就是親情了?!鄙踔吝€會繪聲繪色地幫你比畫描繪一番:“你知道嗎?就像左手摸右手?!?/p>
可,真的是這樣嗎?起碼我不這樣認為。也許這些“經驗”十足的中年人在經歷婚姻,可他們卻沒有在經歷“愛情”。也許曾經有過,但,早就被自己弄丟了吧。
老年人的愛情,自然是不會像年輕人那樣張揚,什么“告訴全世界,我愛的就是你”,不存在的。但是,看似平淡,卻早已融入了對方的生活,甚至于是生命之中了。每一縷晨曦入簾后的一吐一吸,每一次皺紋褶動時的一張一弛,每一回茶前飯后的一呼一喚。無須向外人訴說,而是用生命在抒寫。今生愛的不是你,又是誰呢?
我勉強算個中年人,青年時代也愛得如癡如狂。但所幸,雖已有婚齡一紀,卻并沒有成為“經驗十足”的中年人,直到今天,仍把愛情緊緊拽在手心,不敢放手。即便如此,也許還是有人會質疑,一個中年人又如何妄自斷言老年人的愛情是什么模樣呢?這便要從我老婆的爺爺奶奶說起。
兩位老人都已年過八旬,婚齡超過了一個甲子。兩位老人的中青年時代我并不了解,所以沒有發言權。但是,從我和老婆結婚起,兩位老人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完美的婚姻和愛情的樣板。爺爺總是把奶奶照顧得很好。奶奶到哪里,爺爺一定會跟到哪里。兩個人每天一起買菜,一起做飯,一起去子女們那里遛彎兒。年紀再大一點兒之后,他們便放下農活兒,一起來城里定居。在我印象中,兩位老人就沒有分開過,哪怕一天。
但是,奶奶畢竟年紀大了,平時心臟也不太好,所以不時住院治療在所難免。每次奶奶住院,爺爺都心急如焚。奶奶住院的每一天,對家人來說也備受煎熬,既擔心奶奶的病情,又擔心爺爺會思慮成疾。一個農村老漢,沒有太多醫療看護知識,只有對自己老婆的憂心一片。在家人的擔憂中,奶奶堅持出院了。
出院后不久,奶奶再次因為心臟病惡化住進了醫院。其實,這次醫生已經說可以不用住院了。爺爺沒有更好的辦法,我想,也許是他內心深處真的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他告訴家人,必須住院治療。奶奶也一定是知道爺爺在想什么,不愿意他擔心,雖然知道有風險,還是同意了。這一次,奶奶沒住多久,稍有好轉之后便出院了。
奶奶又住院了,這一次,沒有再出來。凌晨5點,岳母接到老家來的電話后哭得非常傷心。奶奶是岳母的媽媽(湖北荊州方言中一般不區分“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統一叫“爺爺”“奶奶”),有多傷心自是不必說??晌覜]想到的是,岳母對我和老婆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爺爺可怎么辦啊?”那一瞬間,我突然就理解了爺爺和奶奶的愛情。那是超過半個世紀的生命的融合,已經分不開了,一方隕落,另一方也在瞬間黯然失色。所以,岳母很明白,雖然緬懷逝者重要,可生者的安危才是她本能覺得更重要的。此刻,爺爺是全家最需要予以安慰和保護的對象。
鐵路12306從夜間11點30分到次日早上6點不售票,全家人每分鐘都在煎熬。
岳父、岳母、老婆帶著兒子,一同返鄉辦理喪事,我在家留守。臨行前我去車站送別,看著老婆帶兒子入站的背影,久久不能平靜。一時心傷,竟無語凝噎,作一首《背影》,寄托哀情。
背影
朱紅的橘子
浦口的月臺
蹣跚的步伐
青布棉袍黑馬褂
小時候
刻骨銘心的背影
來自實秋先生的父親
如今啊
為人夫也為人父
親人的背影在心" 在目
俏口黃乳牙
咿咿話呀呀
揪心路千里
馬尾牽牛伢
這首詩發出去之后,有一位同事跟我說:“你應該寫篇散文?!蔽沂沁@樣回答他的:“散文太生活,又瑣碎,越寫越傷心。詩歌更藝術,才能療傷。”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悲傷時,如果想治愈,那就用詩歌做文學載體,傷情是向外抒發的,有利于治療??扇绻^悲傷,不想治愈,或者根本治愈不了,就該寫散文,傷情是向內擴散的,反正根本無法治療。只是,墨菲定律太強大,有時候越不想什么的時候,越容易發生什么。沒想到,這么快就到了我寫散文的時候了。
老婆剛回家的時候爺爺還算正常,除了可想而知的心力交瘁,倒沒有什么疾病。奶奶的喪禮也算順利,第三天下葬了。爺爺第一次親眼見到了重孫,岳父岳母也搬到爺爺奶奶家,打算和爺爺長期同住,給爺爺一些陪伴和安慰。
不好到了極致,一切似乎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奶奶的喪禮辦完的當晚,爺爺說睡不著,下樓透透氣。岳母回自己家拿衣物了,岳父太累了,很早就休息了。老婆在哄孩子睡覺。誰曾想到,這竟是家人與爺爺的訣別,我的兒子再也沒有見過他的太爺爺了。一輛飛馳的汽車在爺爺家樓下的十字路口,把爺爺帶到了奶奶身邊。
曾經聽過一個說法,恩愛的老夫妻,如果一個人走了,另一個也會不久于人世。
不愿意相信這句話是真的,卻偏偏就發生了。雖然是一場交通意外,但我知道,冥冥之中,爺爺對奶奶的思念,家人對爺爺的擔心,都在成全爺爺和奶奶的團聚。爺爺對奶奶,愛的意念太強了。我更愿意相信,在那一刻,沒有痛苦,爺爺是帶著愛與幸福走的。因為他太愛奶奶了,以至于舍不得她孤身上路,六十年夫妻同路,即便是黃泉之路,也要陪著奶奶走上一遭。
這一次,我再也沒有忍住,收到老婆發來的信息后,我在課堂上失聲痛哭。今天雖然是小朋友過節,但我的這些“小朋友”們仍然需要上課。事后有學生問我,我沒有多說,而是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關于老年人的愛情故事?,F在寫成散文,也可以作為一篇散文的范例給學生學習寫作,算是當天語文課我“翹課”的一點兒補償。之后,我應該不會寫太多的散文了,我還是更喜歡寫詩。散文太傷,寫多了受不了。
老年人的愛情,看似平淡,但燃燒生命,生死相依的愛情歷程,更勝年輕人“生死相許”的愛情誓言,更勝十倍、百倍、千倍、萬倍、萬萬倍。
自己讀高中時,林覺民的《與妻書》對我的愛情觀影響很大,當時我認為中國人愛情最高的境界也就不過如此了。不過,現在看來,受制于特定的時代和條件,那樣的愛情還是太短暫、太激烈了。過完這一生,再來探尋愛情的真諦也為時不晚。在此,我化用羅曼·羅蘭的名言,給老年人的愛情做一個結語:這世上只有一種愛情主義,就是當你陪著對方,把生命走到了盡頭,仍然深愛不悔。
我愿用生命把這種愛情主義進行到底,為愛情,為所愛的人。
最后一句話,留給我老婆:請節哀,好好保重身體,如若有一天,你不在了,我應該也活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