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月三十晚上,我家守歲到零點,正準備睡覺,突然聽到有人敲門。我隔著門詢問:“誰啊?”又說,“夜深了,睡了,明天來吧。”我們忌諱年三十有陌生人來串門。但是,敲門聲不斷,聲音很急促。我有些生氣,很不情愿地開了門。只見一個白發凌亂的老嫗站在門口,瑟瑟發抖。
“是你?又是你?”我有些不屑,故意反問,“你來干啥?我困了,回去吧,我要睡覺。”說完,我將門關上了。剛一轉身,我又聽到急促的敲門聲。思慮再三,我勉強開了門。
老嫗叫羅冰娥,是我家鄰居,她手拿紙筆,顫抖不已。我知道她來干什么,寫信,求我寫信,求我為她不知蹤影的丈夫和兒子寫信。每到年底,羅冰娥都會來求我寫信,她總是虔誠地說:“大兄弟,咱們村就你識字,求你再幫我寫封信吧,我一定要找到他們爺兒倆。”說完,羅冰娥習慣性地訕笑,時不時地又補充道:“識字真好!”咳嗽兩聲,又重復地說,“‘生不見人,死不見尸’,說明他們爺兒倆還活著。我要找到他們爺兒倆,一定會找到他們爺兒倆的。昨晚做夢,我還夢到他們爺兒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堂屋里,一起吃土豆燉牛肉,可香啦!還有我那口子,最愛吃松茸煮土雞,隨時嘮叨著讓我煮進去兩三塊臘肉,多加些花椒,千萬不要放鹽,順便沽口酒,快活得像個小孩子似的。”聽了羅冰娥的話,我又好氣又好笑,自我安慰道:“可憐!可憐!”
我讓羅冰娥進了屋,移步火塘旁,坐下,喝口老茶,權當暖身子。我說:“羅奶奶,都寫了幾十年的信了,也不見有個回信,怕是不中用了,還寫什么信?”羅冰娥聽了很生氣,想要教訓我一頓,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羅冰娥嘆口氣,說:“大兄弟,麻煩你再替我寫封信吧。明兒就是大年初一了,我要趕早去霽虹橋托人捎信。”每次看到羅冰娥那堅定又絕望的眼神,我總會心尖一顫,然后在發黃的草紙上揮毫寫信。末了,我總會重復書寫三遍:“盼歸!盼復信!”羅冰娥拿到信,歡天喜地沖出我家,立刻飛到霽虹橋,站在刺骨的寒風中……一站就是一夜,一站就是一天,目的是尋找東進西去的旅客或馬幫,托他們捎信去遠方。年年如此,從未間斷。
在迎新納福的爆竹聲中,我忍不住想起了羅冰娥奶奶。羅冰娥是海棠洼人,年輕時俊俏得像房前屋后的木瓜花。據說,十六歲的時候,羅冰娥嫁到了平坡楊家,從此與霽虹橋結下了不解之緣。羅冰娥的丈夫叫楊狗兒,身強體壯,就是說話結巴。羅冰娥與楊狗兒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叫水門兒,小兒叫寨門兒。一家人在平坡耕田種地,春天養土雞,夏天找松茸,秋天摘花椒,冬天腌臘肉,小日子過得還算紅火。楊狗兒喜種花椒,愛吃花椒,每年殺年豬,他總喜歡用花椒拌紅生(生豬肉),里脊肉剁成泥,掏出水腌菜,加芫荽、花椒、精鹽、檸檬、白酒、小米辣等作料,他說:“吃起紅生來,酸爽麻辣,那才叫生活。”自家吃不完的花椒,楊狗兒就拿去板橋賣,有時會穿過霽虹橋,到杉陽販賣。一來二去,楊狗兒積攢了一筆錢,買了一頭母黃牛,既是為了耕地,又是為了吃肉。楊狗兒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吃肉只吃公黃牛,母黃牛留著下崽兒。羅冰娥最會栽種土豆,她選用海棠洼的土豆種,又去熊硐舅舅家學技術,還去清水溝表姐家請幫工,回到平坡栽種的土豆又大又糯。稻米不夠吃,羅冰娥就用土豆當主食,養得水門兒、寨門兒一個比一個子弟(方言,帥氣)。有一次,恰逢夏末,羅冰娥去山上抓松毛(松針),突然遇到一條大蛇,嚇得她從山頭滾到山坳,驚魂未定的時候,她無意中發現了一堆松茸,采摘之后,足足有一籮筐。羅冰娥將吃不完的松茸晾曬成松茸干,成為逢年過節饋贈或招待親友的佳肴。更奇怪的是,每年夏末,羅冰娥都會去那個山坳采摘到一籮筐松茸。楊狗兒見發財的機會到了,于是將松茸或松茸干販賣到大理、昆明等地,委實賺了一筆錢。
俗話說:“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又是一年除夕夜,楊狗兒一家正在吃團圓飯,突然聽到村子里雞飛狗叫,還沒等楊狗兒出去探視情況,自家的門就被敲得震山響。楊狗兒剛站起來,一群如狼似虎的莽漢就撞破門沖進屋,不由分說,抓住楊狗兒胡亂捆綁,推推搡搡,罵罵咧咧,徑直遠去。羅冰娥、水門兒和寨門兒哭喊著一直追到霽虹橋,反遭莽漢毆打。羅冰娥被打得頭破血流,水門兒、寨門兒被莽漢踢下霽虹橋。羅冰娥見狀,不顧一切地跳進了瀾滄江,哭喊著搶救兩個落水的兒子。等羅冰娥將兩個兒子救上岸,抬頭遠望,楊狗兒已被莽漢們扭著過了霽虹橋,一路東去,不知去向何方。后來才知道,平坡村在年三十被抓去了十多個人做苦力。
羅冰娥四處打聽丈夫的下落,均無結果。家中沒有頂梁柱,羅冰娥拖著兩個年幼的兒子艱難度日,甚是辛苦。忙完農活兒,每到閑暇,羅冰娥和兩個兒子總會站在霽虹橋東望,期盼楊狗兒歸來。尤其是每年除夕夜,羅冰娥必定會站在霽虹橋東望,逢人就探問丈夫的消息。
霽虹橋成了羅冰娥的第二個家。
霽虹橋,源于漢武帝“開西南夷”時之蘭津渡。永昌郡設立后,官府征調大批軍民刑徒于古渡兩岸陡坡山崖間劈石鑿坎,做浮橋以通行人。《通博南歌》載:“漢德廣,開不賓。度博南,越蘭津。渡瀾滄,為他人。”元代也先不花征討緬甸時,因有“雨后天晴,彩虹飛跨”之意,始命名其為“霽虹橋”。古橋依兩岸崖壁支砌橋墩,墩上嵌十八根鐵鏈懸吊而成,橋之兩端各依墩砌樓,拱石為門。官府在附近山崖下分建武侯祠、觀音閣及兵房哨樓等設施,供往來行人祭拜和日常管理之用。霽虹橋最讓人動情的,是楊慎與黃峨的愛情故事。楊慎因“大禮議”罪,被充軍到云南永昌衛(今保山),居云南三十余年。楊慎作《蘭津橋》:“織鐵懸梯飛步驚,獨立縹緲青霄平。騰蛇游霧瘴氛惡,孔雀飲江煙瀨清。蘭津古渡哀牢國,蒲塞西連諸葛營。中原回首逾萬里,懷古思歸何限情。”明代永昌詩人張含《蘭津渡》曰:“山形宛抱哀牢國,千崖萬壑生松風。石路真從漢諸葛,鐵柱或傳唐鄂公。橋通赤霄俯碧馬,江含紫煙浮白龍。漁梁鵲架得有此,絕頂咫尺樊桐宮。魚龍戰斗日月暗,鸛鶴喧呼煙霧濃。木閣依石架朱鳳,鐵索橫空飛彩虹。江流迸激待禹鑿,百蠻琛贄梯航通。黑水之西哀牢東,岧峣山色開鴻蒙。”兩詩鋪陳出霽虹橋的險惡。險惡的霽虹橋,引出無限鄉愁。鄉愁之佳者,首推黃峨。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其父將黃峨許配給楊慎為繼室。黃峨思念丈夫,寫下《寄外》詩:“雁飛曾不到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三朝花柳妾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楊慎七十二歲時死于戍所。十年后,黃峨懷著無限遺憾,離開了人世。這是文人的情恨鄉愁!而羅冰娥的情恨鄉愁,一點兒也不比文人遜色。
羅冰娥望著滔滔東流的江水,日思夜想,愁白了頭。夕陽西下,余暉灑在西岸壁立陡峭的懸崖上,只見幾個大字更加清晰可辨:有明成化年間云南督學使吳鵬書寫的“西南第一橋”,有嘉靖年間永昌知府錢嘉?書寫的“滄水飛虹”,有清代保山知縣張其嵋書寫的“霽虹橋”,還有永順總兵段騰龍書寫的“天南鎖鑰”及云貴總督富綱書寫的“懸崖奇渡”等。山水險峻,殘陽如血,暮鴉嘶鳴,直教人肝腸寸斷。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水門兒都十七歲了,羅冰娥也沒有見到楊狗兒歸來,更沒有丈夫一丁點兒消息。
又是一個除夕夜,羅冰娥做了一個決定:讓水門兒出門尋父。
羅冰娥準備了一個晚上,包裹里有松茸干、牛肉干、土豆干、花椒干,還有過冬的衣服等物品。翌日,羅冰娥和寨門兒走上霽虹橋,送水門兒東去尋父。羅冰娥在霽虹橋站了一天,夕陽西下,還不肯回去。寨門兒哭喊著肚餓,羅冰娥才灑淚歸家。
幾年過去了,既不見楊狗兒和水門兒歸來,也沒有楊狗兒和水門兒的消息。羅冰娥站在霽虹橋上,流下了無窮無盡悔恨的淚水。
有一天,羅冰娥從一隊馬幫中得到消息:楊狗兒明天將通過霽虹橋。
羅冰娥喜出望外,到海棠洼、熊硐和清水溝請來親朋好友,第二天一大早,就將自家的一頭公黃牛宰殺了,又在霽虹橋頭架起大鍋,生煮黃牛肉。羅冰娥高興得像一個剛出嫁的新娘。可是太陽落山了,也不見楊狗兒出現。眾人灰心喪氣,時不時地冒出幾句罵人的話,但是羅冰娥依舊充滿希望。夜幕下,牛肉飄香,柴火將眾人的臉龐映照得黑亮黑亮的。寨門兒說:“娘,土豆都快燉化了,還不見我爹回來。”羅冰娥聞言,淚如雨下,胡亂拭淚,說:“再等等!”話音剛落,一隊扛槍的人馬從東邊懶懶散散地走來,其中一人,正是楊狗兒。
羅冰娥跑上霽虹橋,拉住楊狗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唯有淚千行。
霽虹橋頭一片喧鬧,比趕集還熱鬧。羅冰娥悲喜交集。喜的是,終于見到楊狗兒歸來了;悲的是,楊狗兒要立即隨部隊西去。喜的是,部隊吃了土豆燉牛肉,都稱贊味道好;悲的是,夫妻剛重逢又離別。喜的是,楊狗兒為打日寇而驕傲;悲的是,今日一別,不知何日重逢。
部隊臨走的時候,連長為感謝美味的土豆燉牛肉,將一面旗子贈送給了羅冰娥。從此以后,羅冰娥每次到霽虹橋東西眺望時,總會將旗子掛在鐵索上。
丈夫向西去了,大兒子向東去了,一去之后,再無任何消息。唯有羅冰娥時不時地站在霽虹橋上,眼神呆滯,伴著寒風,遠遠眺望,任憑日升月落。
又是一個除夕夜,羅冰娥太想丈夫了,于是她又做了一個決定:讓寨門兒向西去尋父。
羅冰娥準備了一個晚上,包裹里有松茸干、牛肉干、土豆干、花椒干,還有過冬的衣服等物品。翌日,羅冰娥和寨門兒走上霽虹橋,送寨門兒西去尋父。羅冰娥在霽虹橋站了一天,夕陽西下,還不肯回去。羅冰娥撫摸著在寒風中飄揚的旗子,無限傷心,月升中天,才灑淚歸家。
楊狗兒隨部隊進入緬甸作戰,據說到了野人山,就再無消息了。但龍陵光復了,騰沖收復了,還不見楊狗兒歸來,也沒有水門兒、寨門兒任何消息。日寇被打敗了,日寇投降了,不見楊狗兒歸來,也沒有水門兒、寨門兒任何消息。
羅冰娥變得老態龍鐘,整天沉默不語,也不再流淚,也沒有眼淚可流了。羅冰娥依舊沒有忘記去霽虹橋眺望,逢人就探問消息,終是一無所獲。羅冰娥在霽虹橋上蹣跚地走著,任憑旗子隨風飄揚。
可是有一天,羅冰娥在霽虹橋上又看到一隊扛槍的隊伍精神抖擻地從東邊走來了,其中一人,正是她日思夜想的大兒子水門兒。
羅冰娥抓住水門兒的手,久久不忍放開,好像獲得一個天下至寶,總是擔心轉瞬間就會消失似的。水門兒放開羅冰娥的手,說:“娘,等我回來!”羅冰娥問:“什么時候回來?”水門兒說:“五星紅旗升起的時候,我們就回來了啊!”又補充道,“我們回來吃娘的土豆燉牛肉,吃松茸煮土雞,別忘記放臘肉,那是家鄉的味道!”臨走時,水門兒將霽虹橋上的旗子扯下,丟進瀾滄江,任憑它隨江水沉浮。水門兒又將一面五星紅旗交給了羅冰娥,重復說:“五星紅旗升起的時候,我們就回來!”水門兒跟隨部隊向西去了。這時,羅冰娥才注意到,兩支隊伍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從此以后,羅冰娥依舊時不時地去霽虹橋眺望,向西眺望,并且將五星紅旗懸掛在鐵索上。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羅冰娥望夫思子過度,不可避免地病倒了。有一天,羅冰娥又出現在我家門口,她拄著一根長棍,枯瘦如柴的雙手抖著信紙,精神出奇得好,見我就說:“大兄弟,雖未到年關,但我怕是等不到年底了。最后請你幫我寫封信,我要去霽虹橋托人捎最后一封信,讓我丈夫和兒子快點兒回來。”我有些心酸,顫抖著手為羅冰娥寫下了家信。
第二天下著蒙蒙細雨,聽說羅冰娥請人宰殺了家中唯一的黃牛和一只土雞,讓人在霽虹橋頭支起大鍋,放入牛肉和土豆慢燉,又用銅鑼鍋煮土雞,放進去的松茸還是新鮮的。更奇怪的是,羅冰娥讓人在霽虹橋頭豎起一根竹竿,將水門兒交給她的五星紅旗慢慢升起,邊升邊喃喃細語:“五星紅旗升起來了,我兒子和丈夫回來了……”
天似乎放晴了,霞光漫天,與五星紅旗相輝映,好看極了!羅冰娥像一尊雕塑,雖然瘦削,但是她直插云天,巋然不動,儼然是世上最美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