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切聯系生活現實生活是數學概念的源泉。學生的數學知識和他們現實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梢哉f學生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每天接觸的各種事情都會和數、量、形有關。比如,他們在說到自己的年齡時就要涉及到數;和別人進行比身高時,實際就是量的比較;學生在生活中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運用數學加以解決。所以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變成學習數學的機會。另一方面,從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看,很多抽象的數學概念,如果不借助于具體的事物,學生是很難理解的,現實生活為學生學習提供了通向抽象數學知識的橋梁。如學生到商店購物時,會計算錢物的多少,這樣抽象的加減運算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運用,同時也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問題。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就完全能夠使這些生活經驗和這些抽象數學概念建立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
二、創建精彩的情景數學課和其他文化課一樣,首先要培養人們對它的積極態度,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設計時,應有意識地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的聯系,特別是在課上的引入階段,這種聯系能讓學生在學習開始就切實的感受到將要學習的東西是有實際意義或學習價值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然,如果這種聯系并不局限于課內的引入,而盡可能的延伸到課外的其他部分,這無疑有助于學生正確的認識數學、了解數學、欣賞數學和使用數學。教師的自然導入使學生帶著歡樂,求知好學的心態進入學境。學生也可以全情的投入到思考中去。
三、讓學生在操作與探索中學習讓學生操作、擺弄具體的事物,并促使其將具體的動作內化于頭腦中,是發展學生思維的一種途徑。在動作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數學知識,是真正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和他的認知結構相適應的知識,也是最可靠的知識。教師在實踐中可以多設計一些操作性活動,同時還要把學習數學變成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數學關系和規律,自己獲取數學經驗。當然,教師自己也是環境的一部分,可以和學生交往,但必須是在學生的水平上和他們進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只有在這種相互作用中,學生才能獲得主動的發展。自覺的發現、探索與創造,使熟悉的事物或簡單的例證帶給學生以樂趣,偉大的數學思考常常就在簡單的事例活動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