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討長三角地區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融合發展路徑。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老年人群體的體育需求日益凸顯,而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卻面臨著諸多挑戰。本文從長三角地區老年體育公共服務的理論內涵入手,分析了相關需求和問題提出了包括加強多元主體間的協作、推進體制創新、優化供需結構等發展途徑,以期為長三角地區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優化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長三角;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融合
一、引言
截至2023年末,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20978萬人,占總人口比14.9%,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1]。據統計,長三角地區老年人中有超過80%的人存在慢性病[2]。體育作為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國家實施積極老齡化的重要抓手,科學的體育活動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老年慢性病,還能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增強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二、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理論內涵剖析
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即指以滿足老年人體育健身需求為目的,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提供的一系列服務。這些服務包括老年人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推廣、體育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與配備、體育賽事的舉辦等,旨在通過體育鍛煉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在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中,政府起著關鍵作用。政府需要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和推動社會力量參與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提供。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推廣
老年人體育活動的組織應注重科學性、趣味性和參與性,以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參與。活動可以包括健身操、太極拳、舞蹈、乒乓球等,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體質健康,又可以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
2.體育設施的建設與維護
老年人體育設施的建設應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和老年人特點,配備無障礙設施、舒適的座椅、防滑地面等。同時,設施的維護也是保障老年人體育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3]。
3.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與配備
體育指導員應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服務態度,能夠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需求,提供科學的體育指導。
4.體育賽事的舉辦
體育賽事不僅可以激發老年人的體育熱情,還可以促進老年人之間的交流與友誼。賽事的舉辦應注重公平、公正、公開,確保老年人的權益得到保障。
5.個性化服務
由于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需求各異,因此,個性化服務尤為重要。個性化服務包括對老年人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制定個性化的鍛煉計劃,提供個性化的體育指導等。
三、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時代需求
在新時代背景下,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面臨著新的需求和挑戰。為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體育健身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
新時代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治理理念應以人為本,將老年人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這就要求人們在服務過程中,關注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尊重他們的意愿和選擇,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人為本的理念還體現在對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上,要確保資源公平分配,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優質的體育公共服務。充分尊重“人”在公共體育服務治理中的主體角色和地位,實現“官本位”向“人本位”的轉變[4]。
2.多元協同的治理主體
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治理主體應包括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家庭和老年人自身。政府在其中起到主導作用,制定相關政策,提供資金支持,引導和協調各方力量。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則負責具體服務的提供,如:組織體育活動、建設體育設施等。而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支持,應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老年人的體育活動。老年人自身也要積極參與,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5]。
3.規范化的治理標準
體育公共服務需要建立一套規范化、可量化的治理標準,以確保服務的質量和效益。具體應包括老年人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推廣、體育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體育指導員的培訓與配備、體育賽事的舉辦等方面,規范化標準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服務效率,保障老年人的權益。
4.科學化的治理體制
治理體制方面則應具備科學化、專業化、高效化的特點。科學化的治理體制包括完善的組織架構、明確的工作職責、高效的協調機制等。同時,還需要加強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人才的培養,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通過科學化的治理體制,確保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四、現階段長三角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困境
(一)多元主體協作乏力
前文已提到,老年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包括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然而在現階段的長三角地區,這些主體之間的協作并不順暢,導致服務水平不高,政府與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協作不足,導致資源整合困難。政府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與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協同不夠,使得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家庭與老年人之間的協作也存在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子女由于工作等原因,無法充分參與到老年人的體育活動中來,老年人自身也由于年齡、健康狀況等原因,導致部分老年人無法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導致資源浪費[6]。
(二)體制構建與精準實施僵化
長三角地區在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體制構建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僵化。
一方面,政策制定過程中,缺乏對老年人需求的充分調研,導致政策制定與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在服務實施過程中,由于體制原因,服務內容、方式等方面缺乏靈活性,難以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此外,由于體制僵化,資源配置也不夠靈活,導致服務水平不高。
(三)公眾需求與供給結構失衡
供需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服務內容與老年人需求不匹配
目前長三角地區提供的老年人體育服務內容較為單一,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健身需求。
2.服務設施分布不均
長三角地區城鄉、區域之間體育設施配備存在較大差距,導致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3.服務時間與老年人作息不協調
部分體育服務項目時間安排不合理,與老年人的作息時間相沖突,使得老年人難以享受到便利的體育服務。
(四)信息技術應用不足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在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然而長三角地區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首要問題就是信息化建設滯后,長三角地區部分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夠完善,導致服務信息傳播不暢。
其次,信息技術在服務中的應用不充分。雖然部分服務場所配備了信息化設備,但實際使用中,信息化手段并未充分發揮作用,導致服務效率低下。
此外就是部分老年人由于年齡、文化程度等原因,對互聯網信息的理解存在困難,使得他們難以享受到便捷的體育服務。
五、長三角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融合發展路徑探索
(一)加強多元主體間的協作
加強多元主體間的協作是實現供給融合發展的關鍵。在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中,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家庭和老年人自身都是重要的供給主體。為了提高服務水平,需要加強這些主體之間的協作,形成協同合作的良好氛圍。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與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溝通與協調,推動資源整合和共享,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研究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規劃和實施方案。也應鼓勵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可以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家庭成員對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老年人的體育活動中來[7]。社會組織應加強與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共同開展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可以通過合作舉辦體育活動、共建體育設施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企事業單位也應積極參與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提供場地、設施和指導員等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體育服務。通過加強多元主體間的協作,可以形成協同合作的良好氛圍,提高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益。
(二)推進體制創新,強化政策調研
體制創新可以推動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制的改革和創新,強化政策調研則可以確保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政府應推動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和市場化,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服務供給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優化服務供給模式,推動服務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建立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需求調查和反饋機制,及時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意見,調整服務內容和方式,以滿足他們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應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精準性,開展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需求調查、服務效果評估等,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同時關注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服務方案[8]。通過推進體制創新,強化政策調研,可以推動長三角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融合發展,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滿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就是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水平,建設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服務信息的及時傳播和服務資源的共享。同時也應加強對老年人信息素養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利用信息化手段獲取體育服務的能力,感受新時代的便利。
(三)優化供需結構,豐富服務內容
優化供需結構是實現供給融合發展的核心環節。前文已提到,長三角地區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供需結構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服務內容與老年人需求不匹配,服務設施分布不均,服務時間與老年人作息不協調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政府需開展需求調研,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體育健身需求。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廣泛征求老年人的意見和建議,為優化供需結構提供數據支持。隨后就是要豐富服務內容,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根據需求調研結果,開發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況的老年人體育項目,如:太極、交際舞、乒乓球等,提高服務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需要注意的是,體育項目上需要根據老年人居住分布情況,合理規劃體育設施建設,確保城鄉、區域之間的體育設施配備均衡,同時也要滿足老年人作息需求,根據老年人作息特點,調整體育服務項目時間,提供更加靈活、便捷的服務,讓老年人能夠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參加體育活動[9]。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也可引入專業體育培訓機構,提高服務專業水平,通過與機構合作,為老年人提供科學、系統的體育指導,幫助他們實現科學健身。
六、結語
隨著長三角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因此,相關各界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探索創新,進一步完善老年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體系,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體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鄭凱,薛天慶.協同視野下體育公共服務構建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4,42(03):53-57.
[2]許辰旭.體育助力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舉措[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1):28-30.
[3]蘇明行,曾凡鑫,楊前程.數字助力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更高水平發展的價值、機理與進路[J].遼寧體育科技,2024,46(03):60-66.
[4]齊鵬程,郭仲希,萬文博.精細化治理視角下縣域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機制探析[J].武術研究,2024,9(05):153-156.
[5]張潤晨,李燕領,馬弘宇,等.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質量管理優化:框架設計、創新實踐與路徑選擇——基于PDCA管理循環理論[J].體育學刊,2024,31(03):59-65.
[6]楊鄂,王世強,羅丹,等.數字賦能老年公共體育服務高質量供給的實踐路徑[J].湖北體育科技,2024,43(03):49-53.
[7]周亦璟,袁紅,鐘沐成,等.全民健身視角下老城區公共體育服務空間布局及優化策略:以成都市金牛區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24,43(03):220-229.
[8]張萬秋.城鄉體育公共服務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J].體育視野,2022,(06):20-22.
[9]曹華,樊炳有.局限、架構與實施:綜合治理適用于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邏輯闡釋[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1,37(04):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