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雞腺肌胃炎作為養雞業中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嚴重影響雞只的健康和生產性能。雞腺肌胃炎的發病與飼養管理不當、飼料質量差、飼料霉變、病原體感染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針對這些病因,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為養殖戶提供科學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
關鍵詞:腺肌胃炎;雞;病因;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4)11-0067-03
雞腺肌胃炎,也稱為雞傳染性腺胃炎,是一種影響雞只消化道健康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腺胃腫大、黏膜潰瘍和脫落以及肌胃龜裂和糜爛等。該病可影響雞只的采食量和飼料轉化率,導致生長遲緩,嚴重時還會引發其他并發癥,甚至死亡。該病的發病范圍廣泛,可以感染蛋雞、肉雞等不同品種的雞,雛雞更為易感。在肉雞養殖業中,雞腺肌胃炎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發病日齡趨向于低齡化。此外,該病的發病區域也在不斷擴大,現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雞腺肌胃炎的發病原因復雜,主要包括霉菌毒素中毒、免疫抑制性疾病、環境衛生差、飼養管理不當等因素。其中,霉菌毒素中毒是最常見的誘因之一,它可以破壞雞只的免疫系統,增加感染腺肌胃炎的風險。目前,雖然國內外已有一些關于雞腺肌胃炎診斷技術的研究,但由于該病發病原因復雜、臨床表現多樣、缺乏特異性診斷方法等問題,導致雞腺肌胃炎的早期診斷困難,治療效果不佳,造成病情惡化,甚至造成死亡,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1" 病因分析
雞腺肌胃炎的病因有多種,但較為普遍認可的是該病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具體可分為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
1.1" 傳染性因素
傳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這些病原微生物通過直接接觸、空氣飛沫等途徑傳播,侵襲雞的腺肌胃黏膜,導致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例如,禽白血病病毒、禽網狀內皮增生癥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呼腸孤病毒、雞痘病毒、腺病毒、圓環病毒3型等,均可導致肉雞腺胃炎的發生[1]。病毒會破壞雞的免疫系統,使其抵抗力下降,從而容易感染其他病原體。此外,種雞可通過垂直傳播將病毒傳遞給雛雞,導致雛雞在孵化過程中或孵化后不久就感染病毒,引發腺肌胃炎。
1.2" 非傳染性因素
非傳染性因素則包括飼料因素、管理因素、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等。發霉飼料中的霉菌毒素會直接刺激雞腺胃黏膜,引發炎癥反應。飼料中營養成分的不均衡或缺乏必要的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等,也會導致雞只的免疫力下降,從而增加腺肌胃炎發生的風險。管理因素,如飼料庫房儲存條件差(潮濕、高溫)等,容易導致飼料霉變;營養物質或添加劑的添加不合理(過量或不足),都會對雞只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空舍期清洗消毒不徹底,會留下病原菌和寄生蟲的隱患,從而增加腺肌胃炎病的發生概率。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導致飼料霉變和細菌滋生;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氨氣、硫化氫等,會刺激雞腺胃黏膜,引發炎癥。此外,不同品種的雞對腺肌胃炎病的易感性存在差異,有些品種的雞可能更容易受到非傳染性因素的影響而發病。
2" 臨床癥狀
在腺肌胃炎發病的初期,雞群精神沉郁、縮頭垂脖,活動減少,采食量和飲水量明顯減少。在發病后3~5 d,病雞會出現張口呼吸,伴有喘息聲,眼部腫脹、流淚。病雞糞便通常呈現白色或綠色,質地稀薄。隨著病程的延長,病雞的生長速度明顯減慢,體重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肌肉發育不良[2];排黃色水樣糞便,有時糞便中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飼料。發病后期,病雞會排出棕紅色或黑色的糞便,雞只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出現脫水、虛弱和無法站立等癥狀,最終死亡。
3" 剖檢變化
剖檢時,可見腺胃明顯腫脹,呈現出類似于球狀的外觀。剖開腺胃后,可以觀察到腺胃壁明顯增厚,并伴有水腫現象;腺胃乳頭腫脹、變硬、出血;腺胃黏膜腫脹、變厚。肌胃內膜出血、增厚,肌胃角質層顏色變深,呈縱向龜裂,潰爛。糜爛多發生在腺肌胃交界處,豆狀潰瘍較深,裂口多發生在底部[3]。腸道發生腫脹、充血和出血。十二指腸黏膜呈糠麩樣,有黃豆狀潰瘍,腸內容物為未消化的飼料。
4" 治療方法
對于雞腺肌胃炎,可以選擇使用具有抗菌、消炎、促進胃黏膜修復等功能的藥物。同時,也可以考慮使用中藥制劑或益生菌等生物制劑,以提高雞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藥物治療組方1:黃芪多糖0.5 g,冰爽(主要成分為維生素C)1 g,腺胃康0.5 g,兌水1 L,集中飲用,每日1次,連續用藥5 d。黃芪多糖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冰爽可補充維生素C,提高抗應激能力。腺胃康具有廣譜抗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該組方能減輕雞群的腺肌胃炎,促進肉雞生長,治療效果顯著。另外,劑量減半可以起到預防腺肌胃炎的作用。
藥物治療組方2:禽用多維0.5 g,阿莫西林0.6 g,兌水1 L,集中飲用,每日1次,連續用藥5 d[4]。禽用多維,主要補充多種維生素,修復胃黏膜,提高機體免疫力。阿莫西林對大多數革蘭氏陰性或陽性菌均有抑制殺害作用。該組方對雞腺肌胃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5" 預防措施
5.1" 提升雞群抵抗力
提升雞群抵抗力是預防雞腺肌胃炎的關鍵措施之一。通過合理的飼養管理和營養補充,可以增強雞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例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E、鋅和硒等對提高雞的免疫力有重要作用。在特定季節,可以適當調整飼料中的蛋白質和能量含量,以滿足雞在不同環境下的生理需求。
5.2" 控制飼料霉菌
飼料霉菌是引起雞腺肌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控制飼料霉菌的含量對于預防雞腺肌胃炎至關重要。選擇高質量且水分含量低的飼料原料是關鍵。例如,玉米的含水量應低于12.5%,麩皮、餅粕、骨粉含水量應低于12%,以抑制霉菌的繁殖;其次,控制好飼料的貯存環境,防止霉菌的生長。同時,定期檢測飼料霉菌含量,確保飼料質量符合標準。
5.3" 環境衛生管理
要合理控制雞舍的溫度和濕度,保持環境舒適和干燥。定期清理雞舍,使用合適的消毒劑對雞舍進行徹底消毒,以殺滅病原體。定期清洗水槽和水管,確保飲水清潔,避免水質污染和交叉感染。飼養密度過高會導致雞只活動受限、空氣質量下降等問題,增加雞只感染腺肌胃炎的風險。因此,要保證飼養密度合理,根據雞舍大小和雞只生長情況適當調整飼養密度,為雞只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5.4" 定期疫苗接種
選擇經過國家批準、質量可靠的疫苗,如雞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油乳劑滅活苗或組織滅活苗。在蛋雞15日齡左右時,應注射疫苗進行初次免疫。在蛋雞產蛋前17~22 d,應再次對所有蛋雞進行疫苗接種,以增強免疫效果。如果雞場發病早,雞群要提早在3~5日齡接種腺胃型傳支油劑苗。通常采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劑量為0.3~0.5 mL[5]。在接種過程中,要確保針頭清潔、無菌,避免交叉感染。
參考文獻:
[1]" 宋雪梅,王寧.雞腺胃炎的發病規律及綜合防控[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7):59-60.
[2]" 李愛云.雞腺肌胃炎的診斷及防控[J].養殖與飼料,2024,23(4):99-101.
[3]" 張云,崔娜,韓愈杰,等.雞腺肌胃炎的中獸藥診治體會[J].北方牧業,2023(14):41.
[4]" 謝澤鑫.雞腺胃炎的病理模型建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3.
[5]" 尚小雷,聶婧,丁雪瑩.肉雞腺胃炎研究進展[J].山東畜牧獸醫,2022,43(11):79-81.
收稿日期:2024-05-14
作者簡介:高婷(1991—),女,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E-mail:wangyoujuan1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