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雞腸炎類疾病在生產上常發、多發,發病雞群主要癥狀為腹瀉、消化系統受損、消化不良、生長受阻、飼料轉化率低等,降低養殖戶的養殖效益。同傳統養殖相比,無抗養殖提倡通過有效措施讓雞群不得病,從而減少或避免抗生素的使用。本文對無抗養殖背景下雞腸炎類疾病的種類進行梳理,同時探討其綜合防控措施,以期為無抗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無抗養殖;雞腸炎;疾病種類;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4)11-0073-03
無抗養殖作為一種新興的養殖理念,其核心在于通過有效措施來減少或避免抗生素的使用,維護動物健康和生態平衡,降低發病率。腸炎疾病是家禽養殖過程中的多發病。雞群發生腸炎疾病后,主要是腸道黏膜受損,導致飼料中的營養成分無法被充分吸收利用,使得雞群生長速度減慢,飼料轉化率低,生長受阻,嚴重影響雞群的生產性能。傳統養殖常使用抗生素類藥物來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緩解病情。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和不合理的使用,細菌耐藥性問題日益突出,為臨床治療雞腸炎病帶來很大的困難。尤其在禁抗令頒布后,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了嚴格限制,給雞腸炎類疾病的防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1" 雞腸炎類疾病類型
1.1" 細菌性疾病引起的腸炎
引起雞腸炎的常見致病菌主要包括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魏氏梭菌等。雞群感染后會引發腸炎癥狀。禽傷寒由禽傷寒沙門氏菌引起,主要臨床特征以腸黏膜有隆起的結節、持續排出黃綠色或白色稀便為主,常呈急性流行,發病后10 d 內死亡。禽副傷寒是由禽腸炎沙門氏菌感染引起,主要臨床特征為腹瀉、嗜睡扎堆、肛門周圍被大量漿液狀糞便黏附、呼吸困難,同時可能出現其他生殖系統病變,病死率一般在 10%左右。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感染引起,以腹瀉、排灰白色石灰樣糞便為主要特征,病情較重的雞只肛門可能會被硬結的糞塊封閉,導致排便困難,雛雞最易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大腸桿菌是雞腸道中的常在菌,其中部分菌株具有致病性。當雞只受到應激、免疫力下降或腸道環境改變時,可能引發腸炎,主要的癥狀為腹瀉、排黃白色糞便和腺胃、小腸黏膜出血等,嚴重時可能導致脫水和死亡。
雞壞死性腸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要侵害雞的小腸,尤其是小腸后段。病雞排出帶血的糞便,腸壁充血、腸黏膜壞死等,死亡率約為2%~3%。
1.2" 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腸炎
引起雞腸道炎癥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馬立克氏病等。雞新城疫是由雞新城疫病毒引發,生產上以非典型性新城疫為主,病雞臨床表現體溫升高、雞冠和肉髯發紫,腹瀉,糞便呈黃綠色或黃白色,有時混有血液;剖解病變為肌胃角質層下有出血斑或潰瘍,小腸黏膜出血或壞死。雞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過家禽的呼吸道、眼鼻耳和傷口等途徑傳播,有的雞可能不表現明顯癥狀突然出現死亡;有的病雞體溫急劇上升,表現咳嗽、打噴嚏、氣管有啰音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1]。馬立克氏病是感染細胞結合性皰疹病毒后發病,主要侵害雞的淋巴組織,導致雞內臟器官、肌肉和皮膚等發生單核細胞浸潤和形成腫瘤;臨床癥狀病雞消瘦、肢體麻痹,有時出現急性死亡;該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短的只有3~4周,長的可達數月。
1.3" 寄生蟲引起的腸炎
引起雞群腸炎病的寄生蟲主要有球蟲、絳蟲、組織滴蟲等。這些寄生蟲可能寄生在雞的不同部位,如羽毛、皮膚、腸道、血液等,給雞的健康和生產性能帶來嚴重的影響。
當雞感染球蟲后,球蟲會在腸道內繁殖并破壞腸黏膜,導致腸道發炎、腫脹、出血和壞死,會引起雞出現腹瀉、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
雞感染絳蟲后,會出現食欲不振、下痢、消瘦等癥狀。嚴重感染時,病雞生長受阻,冠和髯蒼白,羽毛蓬松,肛門周圍污穢。長期感染可導致雞營養吸收不良,生長緩慢,甚至死亡[2]。
雞感染組織滴蟲,表現下痢、逐漸消瘦,雞冠、嘴角、喙和皮膚呈黃色,排黃色或淡綠色糞便,急性感染時可能排出血便。部分病雞的雞冠和肉髯發紺,呈暗黑色,故有“黑頭病”之稱。成年雞感染后病情較輕,多為帶蟲者而不表現癥狀;雛雞和雛火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2" 無抗養殖背景下雞腸炎類疾病的預防措施
2.1" 檢測水質
水是雞腸炎類疾病的重要誘因之一,所以確保雞群飲用的水源清潔無污染。定期對雞群的飲用水進行水質檢測,確保水中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微生物指標在安全范圍內。一旦發現水質超標,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如更換水源、增加凈化過濾設備等。飲水設施應保持清潔衛生,定期清洗和消毒[3]。飲水器的設計應便于清洗,避免死角,以防止細菌滋生。在無抗養殖中,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植物提取物,如杜仲葉、黃連、金銀花等提取物,提高蛋雞的免疫力,預防腸炎的發生。
2.2" 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
無抗養殖對飼養環境要求比較嚴格,雞舍選址要符合衛生防疫標準,最好采用全封閉雞舍,積極引進現代化飼養設備及先進技術,根據季節和氣溫變化合理控制溫度、濕度、光照、除塵以及換氣等環境指標,盡量使飼養環境與雞群的生理特點相契合,滿足雞的生長、生產需求,盡量減少應激反應及疾病的發生。肉雞群對溫度、濕度和光照的要求分別見表1、表2和表3。
2.3" 接種疫苗,增強免疫力
在無抗養殖中,疫苗接種是預防雞腸炎類疾病的重要手段。應按照養殖計劃和已制定好的免疫程序,選擇合適的疫苗及時接種,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另外,定期進行抗體水平檢測,評估疫苗免疫效果,輔助疫病診斷。
2.4" 控制球蟲病
球蟲病是引起雞腸炎的重要疾病之一。在無抗養殖中,應定期對雞群進行球蟲病的檢查和預防。一旦發現球蟲病病例,應立即采取治療措施,防止疫情擴散。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雞舍衛生水平,減少球蟲病的發病風險。
2.5" 控制細菌感染,注意飼料衛生
飼料是雞腸炎的主要誘因之一。在無抗養殖中,要定期檢查飼料的質量,確保飼料無霉變、無雜質,并儲存在干燥通風的地方。此外,飼料器具也要定期清潔和消毒,避免細菌滋生。要加強飼養管理,合理控制飼養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風和環境衛生。同時,還要定期清理糞便和垃圾,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
2.6" 添加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氧化酶作為替代抗生素的新型飼料酶制劑,具有殺菌、促進雞腸道健康、消除霉菌毒素、提升生產性能的作用。在家禽無抗養殖中,可在飼料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進行腸炎的治療和預防。一般建議療程為10 d,適宜量為每噸飼料100~200 g,具體使用量要根據養殖環境、需求和實際效果調整[4]。
2.7" 調理腸道
在無抗養殖中,樂暢(主要成分桉樹精油)和二甲酸鉀(主要成分為甲酸和甲酸鉀的混合物)作為抗生素替代產品,是調理雞腸道的有效藥物,可以改善腸道菌群結構,促進消化吸收,提高雞的健康水平。用法用量:樂暢100 g兌水400 kg,每天集中飲水2~3 h,連用5~7 d。每噸料添加800 g二甲酸鉀,連續飼喂22~35 d[5]。
參考文獻:
[1]" 王世杰,肖惠慈,王春麗,等.雞常見腸炎的類型及防治[J].中國畜牧業,2023,35(1):113-114.
[2]" 黃榮敬.一例林下土雞絳蟲病的診斷和防治措施[J]. 中國動物保健,2022(3):122+126.
[3] 劉斌.雞禽流感的綜合防控探討[J].畜禽業,2023(1):85-87.
[4]" 郭志平,何珊.雞腸炎沙門氏菌病的診斷與防治思考[J].現代畜牧科技,2020,95(10):194.
[5]" 劉承棟.雞壞死性腸炎流行新趨勢與防控措施 [J]. 獸藥市場指南, 2022(1):32-33.
收稿日期: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