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表現性任務應該基于單元視角進行整體設計。教師要綜合分析教學相關要素,厘清單元目標及其具體表現,設計與目標相匹配、與學生學習經驗相對接的學習任務。任務實施時教師應提供學習素材,讓學生思維外顯,合理運用評價量規調控教學,以達成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 表現性任務 設計與實施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表現性任務設計與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表現性任務的核心要素包括:目標及其具體表現,真實情境下的問題或任務,具體產品或表現及其評價量規等。
一、厘清單元目標及其具體表現
人教版三上“長方形和正方形”單元的核心概念是“特征”和“周長”,結合對應的核心素養可以確定單元目標,并進一步厘清其具體表現:(1)認識四邊形,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具體表現:結合實例,從邊和角的元素認識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發展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2)理解周長的含義。具體表現:能描出并說出圖形的邊線,理解周長的含義,知道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可以用邊線長度的累加、化曲為直、尺規作圖等方法,感悟周長的度量屬性,發展量感。(3)優化出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具體表現:在計算長、正方形周長的過程中,根據邊的特征對計算方法進行優化,得出計算公式,發展量感。(4)探索發現怎樣拼平面圖形的周長最短的規律。具體表現:結合周長含義,知道拼成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周長在哪里,通過計算和分析發現周長最短的規律,發展推理意識。
二、設計指向核心素養的表現性任務
1.分析學習起點,確定學習路徑。
根據本單元所涉及的關鍵知識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長概念、怎樣拼平面圖形的周長最短,設計前測題。前測結果反映學生普遍能從整體或邊、角的特點感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對周長概念認識比較模糊。周長既有“形”的概念又有“度量”的特征,雖然是一維空間的度量,但是需要從二維的面上提取出來,有一定難度。同時,學生拼擺、畫圖和標注數據的經驗都不足,需要在教學中進行經驗修補。
為達成單元目標,可對內容進行整合,把認識四邊形、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合并重組,強化對周長概念的理解?;诖?,確定本單元學習路徑:先從圖形要素邊、角的視角認識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從形和度量兩個角度理解周長概念,再順勢學習長、正方形周長的公式,最后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2.設計表現性任務。
依據學習起點和學習路徑分析,在單元目標的統領下設計表現性任務。
【第1課時】四邊形的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對應單元目標(1)。
任務一:在圖1中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圈出來。(1)你認為哪些圖形是四邊形?(2)為什么這些圖形你都認為是四邊形?
任務二: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1)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2)為什么這些圖形你都認為是長方形?(3)為什么這些圖形你都認為是正方形?
任務三:送圖形寶寶回家(如圖2)。(1)圖形寶寶家有什么特點?(2)用連一連的方法送它們回家。(3)為什么正方形也可以連“對邊相等 四個直角”?
【第2課時】認識周長(一),對應單元目標(2)。
任務一:誰完成了徒步游公園的任務?請說明理由。(如圖3)
任務二:觀察下面物品和圖形,它們哪些有周長?哪些沒有周長?(如圖4)
任務三:幫助小林解決問題,看誰的籬笆長?(測量長方形和圓的周長,圖略)
【第3課時】認識周長(二),對應單元目標(2)。
任務一:描,你能描出這兩個圖形的一周嗎?(描長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長,圖略)
任務二:數,下面圖形的周長各是多少?(如圖5)
任務三:算,一個長20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沿邊剪去一個邊長為5厘米的正方形,剩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第4課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對應單元目標(3)。
任務一:你能分別求出下面長方形和正方形菜地的周長嗎?(單位:米,圖略)
任務二:如果長方形菜地有一面靠墻,周圍圍上籬笆,需要多長的籬笆?
【第5課時】怎樣拼周長最短,對應單元目標(4)。
任務:用 16 個邊長是 1 分米的正方形拼長方形和正方形。怎樣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1)拼,將拼出的不同圖形畫在學習單上。(2)描,先用彩筆描出圖形的一周,再標出長、寬,計算出圖形的周長。(3)比,這三個圖形哪一個圖形周長最短?你有什么發現?
三、表現性任務教學實施的幾個要點
1.充分激發學生思維外顯。
表現性任務注重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外顯,它要求學生在解決真實、有意義的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展示其思考方式、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要做到這點,一是要明確任務要求,向學生清晰地闡述任務的目標和預期成果,讓學生知道他們要做什么,需要展示哪些數學知識和技能,排除與任務無關的因素。二是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己制訂解決問題的計劃,按照自己的計劃解決問題。嘗試不同的解決策略,并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三是在任務完成后讓學生充分展示作品和成果,關注個體差異,在交流辨析的過程中明晰思路,理解概念。
2.借助評價量規調控課堂。
評價量規為教師教學提供重要參考,表現性任務實施過程中,學生會展現不同的行為和結果,這些行為和結果處于何種思維水平,是否達成了單元目標,教師依據評價量規可進行辨別,進而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
如第1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表現性評價量規:水平1,直觀水平,能從生活情境中找出平面圖形,能找到四邊形。水平2,描述水平,能在各種平面圖形中找出四邊形,并能概括四邊形的特征。水平3,抽象水平,能夠從圖形邊、角等元素的角度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并概括它們的特征。水平4,非嚴密推理水平,能夠通過元素之間的關系來辨析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找到它們的區別與聯系。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莞城英文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劉琳娜,劉加霞.素養導向的數學表現性任務:內涵、功能及教學實施[J].小學數學教師,2022(1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