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借此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 任務設計 學習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選擇合適的書籍,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精心制作微課視頻,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即學生參與整本書閱讀的興趣不夠高,常有畏難情緒。因此,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整本書中往往有著生動而有趣的情節、精彩而細致的片段描寫以及豐富而多元的文化知識等,學生在開始閱讀整本書之前,對這些內容并不了解。教師可圍繞整本書中的這些內容精心制作微課視頻,從而呈現出整本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應設計閱讀任務,使學生有的放矢地閱讀整本書。
例如,在進行“快樂讀書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園”教學時,為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教師可圍繞本單元三篇課文所涉及的三本名著《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精彩部分,分別制作微課視頻,同時設計閱讀任務:觀看微課視頻,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情節。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了解到了魯濱遜所經歷的奇事,體會到了漂流的刺激;了解到了放鵝娃尼爾斯因為冒犯小狐仙而變成一個小人兒,受到其他動物的欺負,從而觸動了他的思鄉之情;了解到了湯姆·索亞的童年經歷,體會到了他渴望自由的思想情感。可見,教師利用有趣、生動、形象、直觀的微課,不僅可以把整本書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和有趣情節展示出來,以此調動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熱情,使其學習態度由被動轉變為主動,還能夠鍛煉學生提取與歸納信息的能力。
二、多個角度提供導讀,助推學生學會閱讀
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學生不會讀,這直接導致了他們的閱讀效率不高。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給予高度的重視,要從多個角度為學生提供導讀支持,使學生學會閱讀整本書,掌握閱讀整本書的方法與竅門。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創作背景、作者信息、文化視角等方面來閱讀整本書,同時圍繞這幾個方面設計相應的任務,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主動閱讀整本書,并助推學生使用適當方法和技巧閱讀整本書。
以《紅樓春趣》教學為例,教師可布置閱讀《紅樓夢》整本書的任務。因為閱讀《紅樓夢》是有難度的,所以在閱讀前,要求學生認真搜集、查閱并整理一些有關《紅樓夢》的背景資料,如時代背景、作者經歷等,為接下來進行整本書閱讀奠定背景知識基礎,從而有助于學生對書中內容及主題的理解。接著,要求學生交流與分享所搜集的背景資料。學生通過信息共享的形式,進一步了解了這本書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經歷,初步感知到這本書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經歷的展現與感悟。然后,教師基于文化視角,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重對一些傳統文化的整理,如書中有關節日、服飾、飲食和禮儀等的介紹和描寫。通過這一任務,讓學生把閱讀重點放在書中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上,幫助學生從多個方面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品位,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三、巧妙設計任務問題,驅動學生解讀文本
教師設計任務時,不能純粹只是設計任務,而是要創新任務呈現形式,以便更好地驅動學生解讀文本,從中收獲知識。因此,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可以巧妙設計一系列任務性問題,以思考、分析、處理問題當作學習任務,引領學生深度解讀整本書的內容。
例如,在開展《草船借箭》教學時,教師可借機引入《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聯系書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和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助推學生進一步理解書中的內容。如教師可圍繞“桃園結義”設計以下任務性問題:該成語是什么意思?你認為自己和劉、關、張兄弟三人中哪個最像?結拜的地點為什么要選在桃園?引導學生著重分析這三兄弟的性格特點,并呈現介紹這三人的材料和當時歷史背景的材料,從而幫助學生深刻認識這三人結拜的原因和產生的影響。又如,在教學“空城計”這一情節時,教師可以設計任務性問題:為什么司馬懿會產生疑惑?假如司馬懿沒有中計,而是堅持攻城,會出現什么結果?引導學生著重分析和對比諸葛亮與司馬懿這兩個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點,使學生通過逆向思考理解諸葛亮是如何根據司馬懿謹慎、多疑的心理特點讓己方轉危為安的,從而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推動學生深度閱讀
評價是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為了發揮評價的實際作用,教師應采用豐富多樣的評價方式。如可以把前期的閱讀任務清單與中期的分享交流會、后期的讀書筆記整理等結合在一起,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縱向與橫向相結合的客觀評價,進而推動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閱讀。閱讀任務清單是整本書閱讀中師生雙方進行對話的重要媒介,同時也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智慧指南,故教師要合理設置任務清單。任務清單既要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要能精準了解學生對整本書的實際閱讀情況。之后,還要及時、認真地評價閱讀任務清單,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猴王出世》教學中,教師可適時引入《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教學,制訂閱讀該書的任務清單:對故事情節進行梳理;尋找書中的一些細節之處進行深度分析;體會師徒四人關系發生的變化;感受語言特色和蘊含的思想精髓;等等。要求學生按照任務清單有側重點地閱讀整本書,并對任務清單進行填寫。學生提交任務清單后,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教師可借助評價閱讀任務清單的契機,準確、全面地了解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的表現,及時發現他們遇到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使其學會彌補不足與發揚優點,在后續整本書閱讀中揚長避短。為了更好地評價閱讀任務清單,除教師評價外,還可組織學生自評與互評。多種評價方式和多元評價主體,充分體現了評價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功效。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意識到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及課內閱讀教學情況,選擇一些合適的整本書作為閱讀素材,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樂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王彬 莊嚴)
參考文獻:
[1]劉穎穎. 整本書閱讀,讓學生暢享語文精彩 [J]. 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2024(02):84-86.
[2]李宗才. 閱讀策略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研究 [J].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4,43(02):112-115.
[3]溫莉. 關聯視域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設計與實踐 [J]. 遼寧教育,2024(03):83-85.
[4]林瑩瑩.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究 [J]. 名師在線,2024(0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