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了“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并探討了實現該理念的方法與策略,以期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 課堂教學 評價方法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首次提出:“通過對學生的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反饋,促進教師反思并改進教學方式,使教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努力實現‘教—學—評’一致性。”這一理念強調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也能夠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幫助教師反思并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內容缺乏實際應用、教學方法局限性等。因此,本文從“教—學—評”一致性的視角出發,提出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從而拓展課堂教學的廣度與深度。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概述
1.概念解析。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及教學過程中評的有機融合。它強調教學的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教學內容應緊密貼合課程目標,有機地整合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與實踐,確保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和掌握相關內容。教學方法則要多樣化,兼顧理論與實踐,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應綜合而全面,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評價,使評價結果與教學目標一致。
2.意義與價值。
“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有助于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它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活躍度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學—評”一致性還能夠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培養他們的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學—評”一致性還有助于形成全面的評價體系,更好地反映學生的發展情況,并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反饋,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通過實現“教—學—評”一致性的目標,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品德和法治觀念。
在執教小學五年級下冊《讓我們的家更美好》的第一課時“擔當家庭責任”第二個活動中,首先,筆者讓學生回想家庭中的表現,自行完成自我評價單來評估是否做到了自理、自立。這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行為和責任,以及反思自身的家庭角色。學生完成自我評價單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分享。他們可以比較自己與組內其他成員在自理、自立方面的差異,從中學習和借鑒別人的經驗。其次,筆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制訂家務分擔評價表,并要求學生填寫且與家長分享。這也營造了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使學生認識到家庭責任的重要性,增強了他們在家庭生活中的參與感。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促進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也通過學校與家庭的合作,幫助學生在家庭環境中應用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并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有些小學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由于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導致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脫節,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2.教學內容缺乏實際應用。
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大多為理論性知識,缺乏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案例或情境,使學生難以理解所學內容,也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即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忽略了其他教學方法的運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倦和疲憊感。
3.評價方式不夠科學。
教學評價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有些教師常常只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如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種偏向重視知識的教學評價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現“教—學—評”一致性的策略
1.多元化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教師應當注重多元化。首先,要以教材為基礎,但不局限于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調整和拓展。例如,可以引入一些時事熱點問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其次,教師可以結合多種教學資源,如網絡、影視等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還可以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執教六年級下冊《學會尊重》的第一課時中,筆者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在我們身邊有哪些人值得我們尊重”的看法。學生們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其中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通過簡筆畫表達了尊重醫護人員,并感謝他們的奮斗。筆者對課堂上展現出閃光點的學生給予了積極評價,特別是對那位用簡筆畫表達的學生進行了表揚。而后這位學生在課堂上變得越來越活躍,開始敢于與人交流。此后,他還認真學習繪畫,被選入學校美術校隊,并在比賽中獲得了獎項。這些多元化的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
2.創新性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當注重創新性。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采取情境教學、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等方式,不斷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思考和合作學習。例如,可以借助情境模擬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某個歷史事件或社會現象,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可以給學生選擇一個項目,如社會調查、社區服務等,讓學生以問題解決為導向,通過自主探究和實踐操作,獲得更深刻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思考和發表觀點,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通過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個實際項目,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和實踐能力。
3.從單一到多維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實現“教—學—評”一致性的關鍵環節。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以紙筆測試為主,難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因此,教師應當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如:可以通過觀察法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小組討論和實踐活動等進行觀察和評價;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法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和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可以通過作品評價法對學生的作業、考試卷、項目成果等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評”一致性需要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運用以及教學評價方式等方面注重多元化和創新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第十一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蘇少偉 念育琛)
參考文獻
[1]鄭曉艷.新時期下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3(10):135-137.
[2]張菊榮.“教—學—評”一致性的價值指向、實施主體與教學變革[J].江蘇教育,2022(49):73-76.
[3]劉玉.小學《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的實現路徑[J].教育進展,2023,13(6):3774-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