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绷暯轿幕枷氲奶岢?,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為新時代國有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夯實發展根基提供了動力源泉,也為國有企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堅持文化強企,以文鑄魂,增強高質量發展責任感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關乎國本、國運。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無形的資產和財富,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文化興則企業強。新征程上,國有企業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就要堅持用習近平文化思想統領國有企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增強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要以文化自信立心鑄魂,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精神力量,要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上走在前、悟在前、干在前,確保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沿著正確的方向行穩致遠。
堅持思想引領。強化主題教育學習效果,推動“第一議題”制度規范化、常態化、實效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以黨建引領企業文化建設,使之成為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
夯實文化根基。準確把握文化建設的時代性、實踐性和群眾性,始終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放在國有企業發展極端重要的位置,列入企業軟實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主流價值觀培育、載體建設、文化新動能打造等方面精準發力、統籌推進 ,不斷鞏固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共同價值基礎,讓企業文化成為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突出戰略支撐。將文化建設納入國有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制定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專項規劃,形成促進文化與戰略相融合的實施機制,建立文化建設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評估指標體系,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使文化建設真正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核心競爭力。
厚植文化基因,以文聚力,凝聚高標準建設向心力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在國有企業中,廣大干部員工是發展的核心力量,國有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僅依賴于技術創新和資本投入,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以文化建設凝聚廣大干部員工的向心力,奠定堅實的民心基礎。厚植文化基因是文化建設的基礎,是積淀企業文化底蘊的重要手段,中國共產黨正是賡續中華文化基因,才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諸多奇跡。企業文化基因承載著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理念和精神,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要以厚植文化基因為主要目標,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國際視野和企業發展史,清晰界定企業文化基因內涵,深入挖掘企業文化基因的獨特性,制定企業文化建設具體舉措,為企業塑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個性,為干部員工提供價值導向,實現激發員工創造力、凝聚企業向心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標。
鑄就“國之大者”情懷。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熔鑄發展之魂,提升國有企業文化軟實力,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用事業吸引人、激勵人、培養人、成就人,為人才成長搭臺子、遞梯子、指路子,積極選樹勞動模范、最美員工、能工巧匠等先進典型,激發國有企業廣大干部員工愛崗奉獻的精氣神。
凝聚共同價值追求。增強廣大干部員工的歸屬感和使命感,使之自覺將個人發展與國有企業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將企業使命、愿景和核心價值觀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各環節,使之成為企業干部員工共同的行為準則,增強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培育共同奮斗文化。明確具有挑戰性和可實現性的奮斗目標,推行協作共贏的團隊合作模式,倡導破舊立新的企業創新精神,講好奮斗者的故事,讓“奮斗因子”在國有企業發展中薪火相傳。堅持把凝心聚力作為重中之重,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提高國有企業廣大干部員工同心協力、接續奮斗的自覺性,培養造就更具時代性和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突出文化創新,以文弘業,激活高效能改革動力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總動員、總部署。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國有企業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著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想要更好履行戰略使命、展現新氣象、取得新突破,就要發揮好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主力軍”作用,激勵廣大干部員工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應勢而為開新局。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主動開展文化創新,使國有企業核心價值理念適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激勵國有企業扛起責任擔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充分發揮大國重器、大國民生的雙重作用,當好扛起大國責任的“頂梁柱”。
夯基蓄力譜新篇。在深化企業文化建設目標與改革創新方向相融合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制度建設、結構布局、發展方式、公司治理、經營機制等方面推動一系列改革舉措,激發活力、提高效率、增強創新力,以打造現代新國企為著眼點,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提高國有企業整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在支撐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上努力發揮排頭兵作用。
堅守定力答新題。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挑戰,國有企業必須加強堅決防范化解風險的意識和能力,貫徹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網絡意識形態責任制,加強輿情研判、預警監測和分析研判,管好管住各類自有媒體陣地,嚴格規范干部員工網絡言行,有效防范化解國有企業改革中的網絡意識形態風險,為國有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講好中國故事,以文載道,開創國企高水平開放新格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有企業應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國企業良好形象和文化魅力,講好中國故事。應通過創新文化建設的方式方法,豐富文化建設的內容和形式,打造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文化品牌。
不辱使命展形象。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落實、落近、落小、落深”原則,選樹先進典型,打造國有企業品牌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講好國有企業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故事,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讓國有企業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創新活力和實力的重要窗口。
兼容并蓄話中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融入企業文化理念,融入到國有企業國際合作中,堅持“和為貴”的文化理念,秉持包容、合作、共贏的態度,主動提升參與國際治理的深度,積極拓展國際經濟合作新領域、新渠道,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帶動中國先進制造、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不斷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練好內功引方向。發揚敢為人先的民族精神,堅持自信自立,增強民族發展底氣,推動構建開放產業新體系、提升開放發展新環境、優化開放區域新布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增強中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能力,“揚文化出海之帆、搭貿易合作之橋”,努力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和國有引領推動國際合作行穩致遠,為共建美好世界匯聚更多共識和前進力量。
(作者系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黨建研究室主任)
(責任編輯: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