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口腔按摩護理結合非營養性吸吮對早產兒喂養效果及生長發育的影響。方法" 研究對象為醫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名早產兒,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接受基礎護理和常規喂養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口腔按摩護理及非營養性吸吮。比較兩組體重變化、喂養質量、喂養不良反應發生率、營養狀態及家長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兒完全喂養時和出院時的體重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每日攝入奶量高于對照組,留置胃管時間、腹脹消失時間和經口喂養起始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喂養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血清白蛋白、總蛋白和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長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口腔按摩護理結合非營養性吸吮能夠顯著改善早產兒喂養效果,促進體重增長,改善營養狀態,減少喂養不良反應,提高家長滿意度,促進早產兒健康發育。
關鍵詞:早產兒;口腔按摩護理;非營養性吸吮;喂養效果;生長發育
早產兒由于生理系統未成熟,常面臨一系列喂養和生長發育的挑戰。喂養困難、吸吮反射不強、體重增長緩慢等是護理早產兒時常見的問題[1]。口腔按摩通過對口腔和周圍肌肉的輕柔刺激,增強早產兒口腔感覺和肌肉功能,進而促進其吸吮和吞咽能力[2]。研究表明,口腔按摩能夠顯著提高早產兒的吸吮效率,縮短喂養時間,并有助于體重增加[3]。非營養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是指嬰兒在不獲取營養的情況下進行的吸吮活動,可以通過提高吸吮頻率和力度增強早產兒口腔運動功能[4]。本研究旨在探討口腔按摩護理與非營養性吸吮聯合應用對早產兒喂養效果和生長發育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醫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名早產兒,按照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胎齡(32.5±2.1)周;平均出生體重(1 500±300) g;入院時平均體重(1 450±290) g;
母親妊娠高血壓6例,妊娠糖尿病4例,早產史3例,無合并癥17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胎齡(32.7±2.0)周;平均出生體重
(1 480±310) g;入院時平均體重(1 440±280) g;母親妊娠高血壓7例,妊娠糖尿病5例,早產史2例,無合并癥16例。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出生體重、入院時體重及母親妊娠期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早產兒(胎齡<37周)[5];入院時體重1 000~2 500 g;無嚴重先天性疾病或畸形;家長或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或需要機械通氣支持;存在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如腸穿孔、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伴有神經系統疾病或腦損傷;既往有嚴重過敏反應史,對口腔按摩或非營養性吸吮材料過敏。剔除標準:研究期間出現嚴重感染或其他需特殊處理的并發癥;未能按研究方案完成干預;出現影響干預效果的其他疾病或情況。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和常規喂養護理
每4 h測量一次體溫,確保體溫在36.5~37.0 ℃;每2 h監測心率、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確保各項指標在正常范圍內;定期更換床單和尿布,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預防皮膚損傷;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勤洗手,使用消毒液擦拭接觸物品,預防交叉感染。根據患兒情況選擇母乳、配方奶或混合喂養,每2~3 h
喂養1次,每次喂養后拍嗝,防止吐奶。根據患兒生長需求合理控制每次喂養量,定期評估患兒體重增長情況,調整喂養方案。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口腔按摩護理及NNS
(1)建立專項護理小組: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士2名,分別負責整體協調與監督護理工作的實施,解決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指導和支持其他護理人員,進行口腔按摩護理以及非營養性吸吮培訓,確保操作規范。(2)口腔按摩護理:先溫和地按摩早產兒面部,從耳垂沿臉頰向嘴角輕撫,激活面部肌肉,整個過程大約持續2 min。隨后,從鼻子底部到上嘴唇中央輕輕按摩1 min,同樣的手法用于下嘴唇。此外,上嘴唇中部至唇角的按摩要特別注意力度,確保既有效又不引起早產兒不適,持續時間為2 min。接下來,對早產兒的口腔內部進行細致按摩。將1根清潔的手指輕放在嬰兒的牙齦外側,緩慢而輕柔地繞圈按摩,持續30 s,這一操作有助于舒緩口腔緊張感。舌部按摩則包括在舌頭表面輕觸,輕輕按摩上顎幾秒鐘,隨后反向按壓,重復此動作,增強舌部靈活性,總時長30 s。通過輕推舌根至中央位置,并緩慢滑向臉頰,幫助早產兒適應舌頭的移動,持續15 s。誘導吸吮部分,將清潔的手指輕插入嬰兒口中,輕微顫動,模擬吸吮,持續15 s,激發早產兒自然吸吮本能,促進喂養反射形成。每次操作后記錄早產兒反應,如哭鬧、不適、口腔按摩效果等,根據反饋調整按摩手法。(3)NNS訓練:鼻飼前30 min進行,通過在早產兒口中放置安慰奶嘴,確保通氣孔向上,維持呼吸暢通,每次吸吮5~10 min,每天重復6~10次,同時密切監測早產兒健康狀況和生命體征。干預總時長為2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早產兒出生時、完全喂養時和出院時的體重。(2)比較兩組喂養質量:通過每日攝入奶量評估喂養效果,胃管使用時間評估自主吸吮和吞咽能力,開始經口喂養時間評估口腔功能發育情況,腹脹癥狀消失時間評估消化功能改善情況。(3)比較兩組喂養不良反應發生率。(4)比較兩組營養狀態:檢測指標為血清白蛋白、總蛋白和血紅蛋白。(5)比較兩組家長滿意度:采用自制家長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859,重測效度為0.867,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家長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體重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出生時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完全喂養時和出院時的體重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喂養質量比較
觀察組每日攝入奶量高于對照組,留置胃管時間、腹脹消失時間和經口喂養起始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營養狀態比較
兩組治療前營養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血清白蛋白、總蛋白和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 兩組喂養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嘔吐、腹瀉及口腔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5 兩組患兒家長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家長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 討論
如何保證早產兒營養供應有效,成為新生兒科研究的重要課題。早產兒喂養問題的核心在于其吸吮和吞咽功能不足[6]。吸吮是早產兒獲取營養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早產兒的口腔和相關肌肉發育不完全,導致其吸吮效率低,喂養時間長,營養攝入不足。
NNS通過讓早產兒吸吮無孔奶嘴,模擬母乳喂養過程,可顯著改善其口腔吸吮能力。研究表明,NNS能夠刺激早產兒吸吮反射,提高吸吮頻率和力度,縮短喂養時間,提高喂養效率,進而促進體重增長[7]。口腔按摩通過對早產兒口腔及周圍肌肉進行綜合刺激,改善吸吮-吞咽反射,促進唾液分泌,增強口腔肌肉力量,改善吸吮協調性和吞咽功能,從而提高喂養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完全喂養時和出院時的體重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每日攝入奶量高于對照組,留置胃管時間、腹脹消失時間和經口喂養起始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喂養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血清白蛋白、總蛋白和血紅蛋白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口腔按摩護理結合非營養性吸吮能夠顯著改善早產兒喂養效果,促進患兒體重增長,改善患兒營養狀態,減少喂養不良反應,提高家長滿意度,促進患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姜琳,張李霞,單佩,等.兩種口腔運動干預時機對早產兒經口喂養進程及喂養成熟水平的效果比較[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4,31(3):63-67.
[2]汪麗紅,康淑琴.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口腔按摩對早產兒喂養質量及體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2,41(10):185-189.
[3]李桂芳,邊桂然,張愛琴,等.口腔運動干預聯合腹部按摩在早產兒喂養困難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3,22(10):1102-1105.
[4]劉潘婷,錢君,李悅,等.口腔吸吮訓練對改善母乳喂養嬰兒吸吮不良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24,15(2):52-57.
[5]劉洋銘,王寒冰,漆洪波.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早產管理指南2016年補充公告解讀[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6,32(12):1189-1192.
[6]舒曉芬,張帆.1例聯合使用硫酸鎂、鹽酸利托君保胎及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發生急性肺水腫產婦的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4):149-152.
[7]謝春花,陳倩,茹影雪.非營養性吸吮聯合口腔按摩護理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喂養效果及生長發育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16):2421-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