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產婦產后開展護患合作護理模式聯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饋儀改善盆底功能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9月~2024年1月于醫院分娩的88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產婦分為參照組和干預組各44例,參照組給予護患合作護理干預,干預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饋儀治療,比較兩組盆底肌電情況、會陰肌力、性功能、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及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結果" 干預組干預后Ⅰ類、Ⅱ類肌電值及總肌電值高于參照組,肌纖維疲勞度低于參照組(P<0.05);干預組會陰肌力≥Ⅲ級發生率為93.18%,高于參照組的65.9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性功能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干預組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護患合作護理模式聯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饋儀治療可有效促進剖宮產后產婦盆底功能恢復,改善產婦會陰肌力,提高其性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剖宮產;護患合作;生物刺激反饋儀;盆底功能;盆腔器官脫垂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FPFD)發病因素多樣,主要見于臨床初產婦與經產婦。由于雌激素缺乏、妊娠分娩及藥物干預等因素,導致產婦盆底肌支撐力減弱,盆腔內臟器發生移位,進而引發盆腔功能障礙或器官位置異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妊娠期間分泌物對盆底肌支持結構的破壞[1]。因此,產婦產后易出現性生活質量下降、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生活質量[2]。盆底功能鍛煉旨在加強盆底肌肉組織,改善盆底功能障礙[3]。本研究旨在探討產婦產后開展護患合作護理模式聯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饋儀改善盆底功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9月~2024年1月于醫院分娩的88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產婦分為參照組和干預組各44例。參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9.14±1.64)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15±2.19)周;初產婦29例,經產婦15例;單胎38例,多胎6例;順產26例,剖宮產18例。干預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9.12±1.03)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19±2.24)周;初產婦27例,經產婦17例;單胎37例,多胎7例;順產28例,剖宮產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均已知曉研究目的且表示同意參與;足月分娩;伴性交疼痛、腰骶部與下腹部疼痛;分娩后6~12個月;會陰撕裂與剖宮產切口愈合;無精神類疾病;意識清楚;無大出血或器質性病變。排除標準:存在惡性腫瘤;既往接受心臟起搏器治療、癲癇等,存在治療禁忌證;無法開展隨訪或長期治療;存在嚴重心血管疾病或重要臟器衰竭;伴嚴重的泌尿系統疾病;因自身因素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參照組給予護患合作護理
(1)組建專業小組:小組組長由科室護士長擔任,組員包括數名責任護士及1名患者照顧者,小組共同翻閱及收集整理產后盆底肌功能康復的相關資料,依據實際情況制定與完善相關護理計劃并結合患者及家屬需求完善護理措施。(2)健康教育與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需通過短視頻、康復手冊等途徑為患者及家屬開展健康宣教,宣教FPFD的發生原因、應對措施,在宣教結束后為其播放短視頻,通過一對一的溝通交流,掌握患者心理變化,提供針對性的精神及情感支持。(3)盆底功能鍛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及家屬普及鍛煉目的與意義,患者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取站立或仰臥,緩慢呼吸下以此收縮肛門與會陰,切勿收縮大腿、臀部及腹部,每次鍛煉15~20 min,每日鍛煉2次;叮囑家屬陪同患者鍛煉,出院后則叮囑家屬督促。(4)延續護理:可采用多樣化形式展開遠程干預,如微信或電話等,定期提醒患者及家屬盆底鍛煉時間,囑其每日記錄個人鍛煉時間、頻率計內容,除定期了解其鍛煉進展外,還需結合患者現狀予以適當調整。
1.2.2 干預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多功能生物
刺激反饋儀
(1)電刺激干預:告知患者在大小便排空的狀態下取半臥位,將儀器探頭進行常規消毒后置入其陰道,儀器頻率與脈寬設置為合適參數(通常為50 Hz及250 us),實際參數可結合患者耐受程度調節,每次10 min。(2)生物反饋模式:將儀器頻率及脈寬分別設置為8~32 Hz和320~740 us,引導患者感受盆底肌收縮,告知其觀察儀器反饋壓力圖形和聽從語音提示針對性收縮放松盆底肌,以促進肌纖維組織收縮,將每次電刺激治療控制在10 min左右;另將儀器頻率及脈寬分別設置為20~80 Hz和20~320 us,告知患者觀察儀器反饋壓力圖形和聽從語音提示針對性收縮放松盆底肌,通過肌電幅度達到最高值強化Ⅱ類纖維收縮,每次電刺激10 min,將每次電刺激治療控制為30 min左右,每周2次。
1.3 觀察指標
(1)產后盆底肌電情況:采用盆底肌肉治療儀測定Ⅰ類肌纖維疲勞度與Ⅱ類肌纖維疲勞度,Ⅰ類肌纖維肌電值與Ⅱ類肌纖維肌電值以及總肌電值。(2)會陰肌力:采用會陰肌力測試法(GRRUG)測定會陰肌力,根據會陰肌肉收縮持續時間分為0~Ⅳ級(0~4s)與Ⅴ級(≥5 s)。(3)性功能: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數量表(FSFI)[6]評估,量表共包含性滿意度、性交疼痛、陰道潤滑、性高潮、性喚起和性欲6項,19個條目,各條目分值為1~5分,總分30分,評分與護理效果呈正比。(4)盆腔器官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盆底肌電情況比較
干預組干預后Ⅰ類、Ⅱ類肌電值及總肌電值高于參照組,肌纖維疲勞度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GRRUG分級比較
干預組會陰肌力≥Ⅲ級發生率為93.18%,高于參照組的65.9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FSFI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FSF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FSFI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盆腔器官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比較
干預組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FPFD主要由盆腔支撐結構受損或退化引起,陰道分娩為常見的誘發因素。FPFD雖對患者生命安全無影響,但可影響其日常生活與社交,導致其產后生活質量逐漸降低,故對患者開展產后康復護理尤為關鍵[4~5]。
護患合作模式通過結合患者及家屬需求制定護理計劃,確保整個護理措施達到個性化需求,使患者獲得針對性且全面的護理服務[6~7]。通過強化健康教育,采用多樣化宣教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與了解,使其充分了解盆底功能康復對產后恢復的重要性,另輔以心理干預,有效緩解患者住院期間產生的消極心理,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康復信心[8~9]。在盆底肌康復鍛煉中,通過指導患者持續且規律的收縮會陰及肛門,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促進肌肉組織收縮,從而使其盆底肌功能恢復。護患合作模式要求家屬共同督促患者進行鍛煉,保障鍛煉效果。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饋儀能夠實時監測患者的盆底肌肉電活動,并將其轉化為可視化的數據(如波形和頻率),幫助患者了解盆底肌肉的狀態,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儀器會發出低強度的脈沖電刺激,作用于患者的盆底肌肉,促進肌肉收縮,提高肌肉的張力和協調性。通過電刺激和生物反饋的結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饋儀能夠顯著改善盆底肌肉的收縮功能,提高肌肉的收縮能力,從而有效治療尿失禁、盆底松弛、子宮下垂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干預后Ⅰ類、Ⅱ類肌電值及總肌電值高于參照組,肌纖維疲勞度低于參照組(P<0.05);干預組會陰肌力≥Ⅲ級發生率為93.18%,高于參照組的65.91%(P<0.05);干預組護理后性功能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干預組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護患合作護理模式聯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饋儀治療可有效促進剖宮產后產婦盆底功能恢復,改善產婦會陰肌力,提高其性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崔為,程亞平.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聯合康復護理對產婦產后盆底功能的恢復及焦慮抑郁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1,45(9):1499-1500.
[2]劉君霞,孫芳芳,王紅梅.盆底康復延續性護理模式對初產婦產后盆底康復效果及性功能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1,45(10):1654-1655.
[3]黃瓊,潘斯,魏紅,等.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聯合康復護理對經陰道分娩產婦產后焦慮抑郁及盆底功能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3):117-118.
[4]劉莉,陳婉嫦,黃國婷.社區盆底功能障礙產婦產后康復訓練依從性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3):114-116.
[5]宋尚道,徐佳琦,鮑祎旻.初產婦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實施早期康復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10-12.
[6]任菲菲.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聯合心理干預對經陰道分娩產婦產后焦慮抑郁及盆底功能的影響研究[J].貴州醫藥,2022,46(2):262-263.
[7]張馨,安慧,蔡敏,等.生物電反饋刺激聯合心理護理治療對產后女性性功能障礙的作用[J].空軍軍醫大學學報,2024,45(5):563-566.
[8]李秋俠,張紅艷,楊亞莉,等.基于ITHBC的綜合康復護理在產后盆底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22,33(24):3239-3242.
[9]隋春.產后康復護理對產婦產后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7):1260-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