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藥物灌注聯合理療對良性乳頭溢液疾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醫院收治的72例良性乳頭溢液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給予理療,觀察組給予藥物灌注聯合理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疼痛控制情況及炎癥介質水平。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22%,高于對照組的6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56%,低于對照組的2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疼痛評分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1、2周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藥物灌注聯合理療可有效提高良性乳頭溢液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減輕炎癥反應及患者疼痛感。
關鍵詞:良性乳頭溢液疾病;藥物灌注;理療治療;疼痛程度;hs-CRP
良性乳頭溢液是一種常見的乳腺疾病,通常表現為乳頭自然溢出液體,不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還可能對患者心理健康帶來一定的壓力。良性乳頭溢液雖然名為“良性”,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乳腺炎、乳腺增生等并發癥,嚴重時甚至誘發乳腺腫瘤。因此,對于良性乳頭溢液的治療,及時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單純理療雖然能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癥狀,但效果有限,且難以解決疾病根源性問題[1]。本研究旨在探討藥物灌注聯合理療對良性乳頭溢液疾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選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醫院收治的72例良性乳頭溢液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納入標準:符合良性乳頭溢液疾病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有先天性心腦血管疾?。挥袀魅拘约膊 ?/p>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理療治療。采用低頻電子脈沖(紅外治療儀)對乳腺周圍局部進行理療,30 min/次。理療部位:乳頭下方第五和第六肋骨之間的空隙;乳頭上方第三肋骨間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外側邊緣處,第三肋骨間隙的位置;胸部外側第五肋骨間隙;兩乳頭之間中點位置。觀察組實施藥物灌注聯合理療(方法同對照組):對乳頭及其周圍皮膚消毒,擠壓乳頭確定溢液的乳管,將平頭長探針精確插入溢液乳管中,注入利多卡因0.3 mL局部麻醉,待麻醉生效,按順序對乳管口進行擴張,插入窺鏡確定病變具體位置,注入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硫酸阿米卡星0.4 g、曲安奈德注射液20 mg和生理鹽水20 mL,之后輕柔按摩乳房,使灌注液與分泌物充分并排出。每隔2 d治療1次,兩組均治療10 d[3]。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包括治愈(無溢液,疼痛完全消失)、好轉(有溢液,較前疼痛明顯減輕)和無效(較前無變化)??傆行?治愈+好轉。(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如皮膚過敏、局部感染、滲血、滲液等。(3)比較兩組不同時間段疼痛控制情況:采用VAS量表評估,分數越低疼痛程度越輕。(4)比較兩組炎癥介質水平:主要 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22%,高于對照組的6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56%,低于對照組的2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VAS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疼痛評分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1、2周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 討論
良性乳頭溢液是乳腺的一種常見癥狀,其特征是乳頭自然溢出無色、乳白色或血性的液體,并伴有乳房疼痛、腫脹等不適感。該病發病機制與乳腺導管擴張、炎癥、增生等因素有關。當乳腺導管受到某種刺激或病變時,可能導致導管內液體分泌增加,從而引發乳頭溢液[4~5]。如果乳頭溢液持續存在或加重,可能會引發乳腺炎、乳腺增生等并發癥,嚴重時甚至可能誘發乳腺腫瘤。一般來說,生理性乳頭溢液,如妊娠期、哺乳期等,通常不嚴重;病理性乳頭溢液,如乳腺導管擴張癥、乳腺增生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其嚴重性。如果乳頭溢液伴有乳房腫塊、疼痛等癥狀,或持續時間較長,則需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6~7]。
藥物灌注聯合理療結合了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的高效性以及理療改善乳腺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的輔助效果。在藥物灌注階段,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精心配制適合的藥物,通常由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注射液、生理鹽水等組成,各自發揮關鍵的治療作用。利多卡因為一種麻醉藥物,能夠顯著緩解治療過程中的疼痛感,為患者帶來更為舒適的體驗;地塞米松具較強的抗炎、抗過敏特性,可有效減輕乳腺組織炎癥反應,促進病變部位恢復;生理鹽水作為溶劑,不僅有助于藥物更好地溶解和分散,還能確保藥物混合液能夠順暢地注入乳管[8~9]。對存在多個乳管溢液的患者,可逐一治療,確保每個病變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灌注治療,使藥物精準地作用于每個病變區域,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理療通過物理手段改善乳腺血液循環,為乳腺組織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促進組織代謝和修復,還能加速藥物在乳腺組織中滲透和吸收,使藥物能夠更快速地發揮治療作用。這種聯合治療方式安全、有效、便捷,能迅速緩解患者癥狀,從而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22%,高于對照組的6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56%,低于對照組的25.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疼痛評分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治療1、2周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藥物灌注聯合理療可有效提高良性乳頭溢液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減輕炎癥反應及患者疼痛感。
參考文獻
[1]趙玲玲,詹靜,胡一迪,等.乳管沖洗聯合中藥治療乳腺增生伴乳頭溢液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22,29(1):76-77.
[2]楊盼.灌注療法治療乳頭溢液的療效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9):1474-1476.
[3]羅云昭,李杰,張超.循環腫瘤細胞聯合乳管鏡影像系統提高血性乳頭溢液患者惡性病變的診斷效能[J].實用醫學雜志,2023,39(22):2909-2913.
[4]王麗麗,黃暉,徐曙光,等.纖維乳管鏡檢查與液基細胞學檢查對具有乳頭溢液表現的乳腺導管內增生性病變的臨床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36):66-69.
[5]牛耀東,張彥武,朱超亞,等.真空輔助微創旋切術對合并乳頭溢液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美觀度及復發的影響[J].臨床研究,2021,29(11):68-69.
[6]閆寧,王學菊,葉玉琴,等.病理性乳頭溢液患者乳腺導管內癌及癌前病變危險因素和影像學特點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21,28(16):1236-1241.
[7]雷亞麗,王小莉,李艷春,等.病理性乳頭溢液的細胞病理診斷特點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20,29(5):625-629.
[8]劉秋紅,石瑜,李振亞.慶大霉素聯合地塞米松灌注對非腫瘤性乳頭溢液的治療效果[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9,11(12):123-126.
[9]黃鵠,李勵琦,孟東,等.50歲以上病理性乳頭溢液162例診療分析[J].江蘇醫藥,2022,48(8):809-812.
[10]王剛.伴有乳頭溢液的乳管內乳頭狀瘤189例診治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21,27(6):121-122.
[11]陳媛媛,唐詩,鄧杰華.纖維乳管鏡和乳腺超聲在診斷伴有乳頭溢液的乳管內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1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