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兒子今年13歲了,我最近幫他打掃房間的時候發現他床底下有一大盒子女性的緊身內衣,還有一些性玩具。當時我嚇了一大跳,雖然他已經身高1米7了,可在我眼中他還是個孩子,他怎么能弄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我告訴孩子爸爸后,他也非常生氣,還想揍兒子一頓。我攔住了孩子爸爸,但他把兒子所有的女性內衣和性玩具都丟了,還狠狠罵了孩子一頓。
我問了孩子這些衣服是哪里來的,他說有些是他買的,有的是他偷拿別人晾曬在外面的內衣。我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說就是偶爾穿了我的泳衣,覺得緊緊地貼在身上,感覺很舒服,所以就去網上買了女性緊身衣,他知道不能讓別人發現,否則會被嘲笑和被歧視,所以他都是偷偷在家穿,或是穿著睡覺,不會穿到學校去。我聽了之后,覺得放心了一點,但還是擔心,正常的男孩子不會有這種癖好吧?他是不是同性戀?他是不是想當女人,還是性變態?我怕他偷拿別人的內衣被發現,就給他錢讓他自己買,這樣會不會害了他?
—— 焦急的曉宇媽媽
從您的來信能感受到您的困惑和焦慮,不知道如何理解和應對青春期孩子表現出的特殊行為。那我們就來看看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吧。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Levy Warren提出青春期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子階段,每個階段的青少年認知思維、情感感受和道德發展水平是不同的,父母對他們的期待也是不同的。
青春期早期的年齡范圍大致是10到14歲,開始于毛發的生長,結束于身體發育的減緩,并伴隨著依戀關系從以家庭為主向同伴群體的轉變。在這個時期,青少年的是非觀還比較原始,做判斷主要還是依據個人的喜好,對社會規則一知半解,并不能完全遵守規則或是非常刻板地遵守規則。
青春期中期的年齡范圍大約為15歲至18歲,是一個以同伴關系為主導的時期,其特點是高度關注性別身份的建立,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社交行為。
青春期后期的年齡范圍大約從18歲到25歲,是自我同一性建立和完善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青少年跟父母的關系更加緩和,對家庭、朋友和自我的感知更加平衡,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會規則。簡言之,更像個大人了。
您的兒子正處于青春期的早期,在這個階段,他的身體剛剛從兒童狀態進入到青春期的性發育狀態,身體處于急劇變化中,可能在一年之內就能長高10~15厘米,同時可能會出現胡須、腋毛和陰毛、陰莖發育等第二性征。由于身體外觀的變化,大人們對他的態度也會發生改變,他失去了“孩子”的身份,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隨時可以和爸爸媽媽親親抱抱“舉高高”了,也無法坐在大人的大腿上尋求安撫了,這對于他來說,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喪失,也會增加他的孤獨感。
曉宇描述自己穿緊身衣的感受是很舒服,這可能與緊身衣帶來的皮膚受到壓力的感受有關,這可能類似于被緊緊擁抱的感覺,能夠緩解他對皮膚接觸的渴求,尤其是在他不好意思要求跟父母進行身體接觸的時候。
與此同時,他身體中雄性激素的增加也會讓他更關注兩性身體的差異、更容易性喚起,會主動尋找相關的書籍、視頻或其他資源來了解自己的身體和異性的身體。現在很多網絡資源對性的宣傳和描寫是畸形或夸大的,這可能會誤導青少年,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身體是不正常的,有缺陷的,或是嘗試一些古怪的性行為。
與其讓一些下流低俗的性宣傳污染孩子的心靈,不如家長主動引導孩子學習科學健康的性知識,比如,可以參考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還有一些性教育的公眾號,比如“保護豆豆”“愛與生命”等。家長通過用科學的概念和大方公開的態度談論性話題,讓孩子感受到性是人類本能的重要部分,既不需要為此感到羞恥和回避,也不必沉迷放縱。
對于青少年來說,他們還處于性探索的階段,這個時期的性認知、性感受和性行為會有很大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所以不能在這個階段診斷一個青少年是絕對的同性戀或異性戀,或是其他的標簽。針對您的孩子目前的情況,我們可以嘗試先了解以下幾個概念的差異。

同性戀屬于性傾向的一種,指對同性產生情感、愛情或性的吸引。199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我國在2001年也將同性戀從《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刪除。2020年國際同性戀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男同性戀大約為4500萬人,女同性戀大約為2500萬人。同性戀與先天的生物遺傳因素有很大關系,目前無法通過藥物或心理療法來改變一個人的性取向。當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時,父母需要更多地去尊重和接納孩子,宣傳能在短期內更改性取向的療法不宜相信。
性別煩躁/苦惱(性別認同障礙)是一個人因為生理性別和性別認同不匹配而感到不適或困擾的情況。比如一個先天生理性別為男的人認為自己應該是女性,因此穿衣打扮、說話做事都和女人一樣,甚至一些個體通過手術手段改造生理性別達到與心理性別一致。
異裝癖是性欲倒錯障礙的一種,表現為對異性衣著特別喜愛,反復出現穿戴異性服飾的強烈欲望并付諸行動,由此可引起性興奮和達到性滿足。如果異裝癖本身的行為對患者自身、環境或其他人沒有明顯的危害,則無需特殊治療。因為異裝癖本身就是一種性偏好,雖然大多數人不存在這種性偏好,但是如果患者自己愿意,而這種行為又不會危害他人,就屬于個人自由。但是,如果患者對自己是否定的,對這種行為是厭惡的,并希望改變,則需要心理治療。
戀物癖也是性欲倒錯障礙的一種,是以某些非生命物體作為性喚起及性滿足的必備刺激物的性欲倒錯障礙。患者通過撫摸、嗅聞所眷戀的物品以獲得性的滿足,常伴手淫。戀物癖患者往往會通過偷盜甚至搶劫來獲得能滿足自己性欲的物品,甚至有些患者會在公交車上剪斷女性的長發帶走,這一類行為已經涉及違法犯罪,所以戀物癖患者經常會被移交到公安機關,但普通的司法懲戒和道德教育無法從根本上阻止這一類行為,所以他們往往是明知故犯、無法自控的慣犯,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治療。
通過概念比較,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人的生理性別、社會(心理)性別、性取向是三個獨立的維度,彼此完全不相關,任何兩個維度的不協調都可能帶來一些壓力和煩惱,性喚起的對象種類很多,是否需要治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加強科學的性教育。除了對青春期身心變化的知識進行交流之外,您不妨跟孩子談談,他對自己身體變化的認知和感受是什么?穿緊身衣的時候他有什么感覺?是否同時會有一些性相關的幻想?當然,同樣作為男性,父親和兒子進行這一類青春期性話題的討論是更容易的。如果孩子父親覺得自己在知識儲備上還不夠,也可以參考一些青春期教育的書籍和網絡資源。
明確告知孩子行為規范及其原因。比如絕對不能偷他人的衣物,這是盜竊行為。如果對女性的內衣感興趣或想要嘗試,僅限于自己購買,并限定在自己的房間內部。不要將自己換裝的照片發給朋友或在網絡上傳送。
鼓勵和促進孩子正常的身體接觸。雖然孩子已經長高像個大人了,但父母仍然可以在孩子允許的前提下,摸摸孩子的頭,拍拍肩膀來表示親密和鼓勵。也鼓勵孩子參加一些有身體接觸的運動項目,比如足球、籃球、摔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