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以魯西南花椒種植實踐為基礎,總結分析了該地區花椒高產種植管理技術。選擇6—10年生、進入盛果期的花椒母樹種子,進行晾曬、消毒處理,隨后以苗圃育苗或扦插育苗等方法進行花椒樹育苗。冬春季氣溫、土壤條件適宜時,選擇長勢良好的嫁接壯苗帶土移栽;移栽后視樹苗生長情況,及時進行定桿、澆水等苗期管理。生長過程中,注意幼樹、盛產樹和老樹的修剪;適時進行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合理間作套種經濟作物以提高土地及肥料利用效率。相關種植經驗及技術為進一步提升花椒產量、品質及經濟效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 花椒;育種;修剪;病蟲害防治;間作套種
中圖分類號" Q949.752.7;S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21-0027-05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06
作者簡介 翟蘭勤(1976—),男,山東濟寧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 陳憲信(1971—),男,山東嘉祥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24-05-04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Zanthoxylum bungeanum planting in Southwest Shandong Province
ZHAI Lanqin1""" CHEN Xianxin2""" CHEN Xi1""" GAO Qiurong3""" XU Haibin2
(1Jining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Jiaxiang Park)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Jining 272400, China;
2Jiaxiang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 Jining 272400, China;
3Jiaxiang County Huanggaizhe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Jining 2724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lanting practice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in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the high-yield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in the region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seeds of the mother tree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were selected from 6-10 years old and entered the full fruiting stage, and were dried and disinfected, and then cultivated by nursery or cutting. In winter and spring, when the temperature and soil conditions were suitable, the grafting seedlings with good growth and soil transplanting were selected, after transplanting,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of saplings, timely management such as fixed rod, watering and so on.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uning of young trees, rich trees and old trees, timely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and pest control, reasonable intercropping of cash crops to improve land and 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relevant planting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y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yield,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Keywords" Zanthoxylum bungeanum; breeding; pruning;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intercropping and intercropping
花椒作為重要的調味品,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機體調節功能等方面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其在食品、保健和藥用等方面的應用,開拓出了新的商品產業鏈[1]。商品花椒對營養、成分、外觀和口感等品質要求較高。其品種豐富,種植區域廣闊,應用范圍較全面,相關學者對該作物的品種選擇、栽培技術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嚴春俊等[2]對不同品種青花椒品質進行分析,指出云南昭通青花椒開口率較平昌青花椒更高,平昌青花椒的活性成分含量較高,整體更為清香。郭立新等[3]篩選適宜隴南地區種植的花椒優良品種,指出品種漢源清椒、郭嘉大紅袍和秦安1號具有早熟特性;郭嘉大紅袍果實油腺多而密,香氣濃,麻味重;大紅袍王、獅子頭、南強1號和無刺椒的果實顆粒較大,風味較淡,麻味較濃;各試驗品種均有較好的抗寒、抗旱性。漢素珍[4]從品種選擇、種子培植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探索了花椒豐產栽培技術。
魯西南黃泛沖積平原區的氣候、地勢和土質等自然條件優越,能滿足花椒生長的生理需求和種植產業的發展。該區域推廣改良種植花椒樹,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本研究以魯西南花椒種植實踐經驗為基礎,總結分析了該地區花椒高產種植管理技術,為進一步提高花椒產量和品質提供參考。
1 花椒樹苗繁育
1.1 花椒育苗種子選擇
1.1.1 選種條件 花椒育苗種子在生長期6—10年、進入盛果期的花椒母樹上摘取,處于該生長期的花椒樹生長旺盛、活性強,其種子繁育時發芽率高,繁育出的樹苗壯,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姜華[5]研究表明,種子采集宜選擇結果性好、果穗大、顆粒大、顏色鮮紅或黃紅、刺少、節間長且小枝稀的8年生以上盛果期花椒樹。研究區8月中下旬雨季汛期后,待花椒果實外皮全部呈深紅色,可采集種粒表皮藍黑光亮、油脂堅硬且成色好的果實作為繁育種子。部分隔年結果的母樹不能作為選繁育種的種樹。
1.1.2 種子晾曬 將育苗種子放在篷布、葦席、布包或不易起土的平整路面上晾曬,厚度2~3"cm,根據光照強度和氣溫高低,隔1~2"d用木排杈進行翻曬1~2次,注意不能將種子放在高溫的水泥地面或塑料布、鐵皮上暴曬,避免溫度過高傷害種子,進而影響其發芽率和幼苗活力,同時溫度過高還可能破壞其鮮紅色。郭連東等[6]研究指出,當曬干的種子果皮從縫合線處開裂時,可以用木棍輕輕敲打,使種子與果皮脫離,用微型揚風機等工具將椒皮與種子分開,清選育苗種子進一步攤開晾干2~3"d,以提高發芽率。
1.1.3 種子處理 挑除空秕粒和殘缺、霉變的花椒粒后,處理花椒種子表皮油脂,以進一步提高種子發芽率。楊孔[7]研究表明,花椒播種前可采用堿水、濃硫酸或洗衣粉搓洗等方法處理種子。實際生產中,可將花椒種子在小蘇打液(小蘇打粉10 g,對水1"kg)中浸泡1"d,撈出后用清水搓洗,直至種子的表面不光亮(呈灰色或淺灰色);也可將種子和適量的砂土放入1.5%的洗衣粉液中浸泡2"d(以液面淹沒種子為度),充分利用洗衣粉中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作用和砂土摩擦作用,使種子表皮的油脂與種皮分離,以軟化種皮。然后倒入50~60"℃溫水中,以提高種子內部活性,攪拌后搓洗撈出,再用清水沖洗掉種子表皮殘留的洗衣粉和砂土。
1.2 花椒育苗技術
花椒樹育苗方法較多,包括直接播種、苗圃繁育、扦插育苗繁育以及嫁接繁育等。為保障種苗成活率,以苗圃培育和扦插繁殖方式運用較為廣泛。
1.2.1 苗圃育苗 苗圃育苗一般在春秋季,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土質疏松且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地塊作為培育床,有利于提高花椒苗成活率和促進其苗期快速生長。班海軍等[8]研究表明,大田溝種可按寬窄行開溝播種,行株距分別在30~40"cm和15~20"cm,溝深3~5"cm,在溝底均勻撒播種子,播后覆土2~3"cm。待苗長出地面2~3"cm時,及時劃破幼苗上方薄膜,避免溫度過高燙傷幼苗。一般長6~10"m,寬1.2"m的苗床可培育出600~1 300株花椒樹苗。相較于直接播種,苗圃育苗方便管理,移植時可挑選優勢苗進行栽植,同時可按照標準栽植園行株距直接定位。花椒苗圃期保持苗床濕潤即可。種子繁育的花椒樹幼苗長5~10"cm時,需進行間苗定苗,剔除稠苗區域中不健壯的幼苗,以株距5"cm左右為宜,可在傍晚或陰雨天將健壯的樹苗帶土移植到缺苗區域培植,達到苗齊苗全的效果。苗圃內及時拔除雜草,避免其與苗木爭水爭肥,在苗木生長期間,可鋤地除草3~4次,使苗圃土壤疏松、無雜草。
1.2.2 扦插育苗 花椒樹苗可用扦插方法進行繁育。韋業[9]研究指出,影響花椒插穗扦插成活的因素較多,包括植物品種、溫度、插穗成熟度、插床類型、基質以及外源激素等。根據扦插后10"d以上的氣溫和苗床濕度進行合理調整,以提高扦插成活率。研究區花椒扦插時間一般在驚蟄之后,地溫維持在25"℃左右,選擇健壯、無病蟲害且品質優的母樹上1年生以上的枝條作為扦插穗。注意扦插穗不宜用母樹上的老枝或剛出生的嫩枝,以長度15~20"cm,有2~3個出芽點的穗條為宜。將插穗條下部削成斜口,上部剪成平口,下部放在300~500倍稀釋的生根劑中浸泡1~2"d后,微斜插入有機質含量高、土質疏松且濕潤的苗床土壤中,小水滲透后覆蓋薄膜保水保濕,深度以插穗條的3/5、地上部分留有2~3片葉即可,光照強時可用黑色紗網遮陰,14~20"d后扦插枝條即可生根發芽。
2 栽植
2.1 栽植時間
閆宏晉[10]研究表明,花椒喜溫暖、不耐寒,年平均氣溫10~15"℃的地區為適宜栽植區。研究區的適宜栽植季節是春季和冬季。春季在花椒樹汁液萌動,植樹節前后移栽,注意不能在枝葉長出后移栽,避免造成營養損失和移栽死亡;冬季在11月下旬至封凍前栽植,栽植前將繁茂枝葉適當削剪摘除,有助于提高成活率。
2.2 土壤條件
花椒屬于淺根性樹種,根系主要分布在60"cm的土層中,其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腐殖質含量高、團粒結構好且pH在7.0~7.5的土壤中[10]。部分丘陵山區,可在栽植樹1.5"m2區域內備足深50"cm以上的土層,以擴大培植花椒樹生長空間,便于其根系吸收水分和營養。平原地區栽植花椒對土壤的要求相對寬松,以疏松、水利條件好的地塊為宜。
2.3 移苗栽植要求
張玲[11]研究指出,花椒苗木移栽一般選擇無病蟲害、桿體壯實、長勢良好且無損傷,直徑0.6"cm以上,高度不低于60"cm的嫁接壯苗,帶土移栽,以保護主根和側根。部分長途運輸或存放時間稍長的樹苗剪除干枯不健壯的側枝、病蟲為害枝,以提高其幼苗成活率。2年生樹苗可以在栽植時直接定桿,定桿高度以距地面15~30"cm為宜,平剪定桿的幼樹抹蘸苦參堿、煙堿或魚藤酮等天然植物源殺蟲(菌)劑和農藥制劑,以防治病蟲害,保證新芽順利生長。
2.4 栽植方法
根據栽植面積和實地種植需求,進行打點規范定植。丘陵山區可根據地表土質情況適當定株距,以行株距不低于1.5"m × 2.5"m為宜;平原區行株距4"m × 3"m。圓穴栽植直徑在50"cm左右,穴深40~50"cm,方坑穴45"cm × 45"cm × 45"cm,移栽前施足底肥,每穴施用16%過磷酸鈣1.0~1.5"kg,腐熟農家土雜肥3~5"kg;將100 g生石灰粉和坑土混勻填入坑中,做到深挖坑、淺栽樹。手持苗桿直立坑中,將剩余浮土填坑壓實,再輕輕向上提起樹桿,讓根系保持自然展開,用腳踩實,確保根系與土壤結合緊密,用水澆灌濕透,待水分浸透后用干土蓋窩培高,以充分保持土壤濕度,提高花椒樹苗的成活率[12]。
3 花椒樹苗移栽管理
定桿移栽的花椒樹苗一般在2年生以上。杜剛強[12]研究指出,花椒苗移植后需及時定桿,定桿高度一般在50~80"cm,在飽滿芽處剪去以上多余部分。由于根系在移栽過程中受到一定的損傷,可能造成樹體自身吸收傳導水分的能力下降,導致樹干自身水分和營養缺失,因此在移栽后一段時間要保持根系周圍水土濕潤。若出現樹苗不發芽情況,可通過適時澆水進行補救,淺鋤地表,以保持土地松散,減緩水分流失,保持土壤墑情,同時清除園內雜草,減少養分損失,以確?;ń窐涿绲某苫盥?。部分移栽定桿后的花椒樹因高溫、缺水和根植較深等因素,導致樹苗長時間不發芽。這種情況除澆水、淺鋤和保墑外,需適當減少樹干周圍的土層,適度截桿進行挽救,進而提高花椒樹苗成活率。不定桿移栽的2年生花椒樹苗,需在5月中下旬或6月上旬進行定桿,定桿高度根據土質情況進行調整,一般在15~30"cm,以定桿剪口下10~15"cm內的3~5個枝條作為主桿培養,定桿剪口平剪,抹上殺蟲殺菌藥物。
4 修剪
花椒幼樹、盛產樹和老樹均需進行修剪。春季在1—2月樹體汁液開始流動、新枝芽還未萌發前修剪,夏季主要修剪旺長樹,秋季于10月下旬花椒樹停止生長、落葉前后進行修剪,冬季在立春前修剪。劉寧[13]研究指出,春夏秋季修剪以抹芽、摘心、開角、疏枝和拉枝為主,冬季修剪以疏剪、短截和縮剪為主?;ń窐涞男藜魣猿忠哉{理樹體養分合理利用、增加果枝組、增產增效和改善病殘花椒樹體轉健壯體為目的,根據不同季節、樹體大小、樹體架構和光照環境等進行修剪。
4.1 幼樹的修剪
鄭紅梅[14]研究指出,2—3年的幼樹修剪主要考慮樹體向自然心形樹冠培植,以提高結果率、方便采摘。定桿后的花椒樹保留3~5個健壯枝,作為一級主桿培養,一級主桿過多會影響后期果實采摘和冠體培養。以向南、北和西南或東北方為主,主桿與主桿之間的夾角保持在60"°左右,主桿長到30"cm左右進行摘心,以達到樹體骨架牢固、層次分明的要求;留與主桿生長方向基本一致的側枝作為主桿繼續培養,增加主桿長度,培養果枝組,促進主桿和側枝的綜合培養。主桿上的側枝在30~50"cm時進行疏剪或短截,以增加果枝量。側枝保持平展方向,將向上和向下的重疊交叉枝、密生擁擠枝、病蟲害枝和纖細弱枝截除,避免影響主桿生長。劉祥[15]研究指出,二級側枝長30~40"cm時,可進行輕度拉枝或在10月下旬壓枝摘心,以控制二級側枝生長,培養結果枝。
4.2 初果樹的修剪
3—5年的花椒樹為初果樹,由于生長條件和環境較佳,少部分3年生花椒樹開始結果。初期坐果較密的花椒樹要進行適當疏果,以免影響果實正常生長。初果樹的修剪在保持樹冠傾斜平整、層次清晰的冠狀下,繼續以塑造樹形、擴大樹冠、培養果枝組為主,將繩拉果枝適當輕剪、疏剪,影響主干枝生長的可以疏枝、回縮或從基部直接疏除[14]。
4.3 盛果樹的修剪
花椒樹5—6年后進入盛果期,平原區健壯花椒樹盛果期能持續15~20年,盛果期花椒樹的修剪以穩樹勢、培枝組、改善內膛通風透光以及保障高產穩產為目的[14]。對樹體內膛細弱、密生、遮光和往上直長的枝條進行疏除修剪,對發育不良的枝條進行緩放處理,對生長旺盛且生長空間充足的枝條先進行短截,次年根據去弱留強的原則進行疏剪。
4.4 老化樹的修剪
對于進入老化樹齡的花椒樹,剪去瘦弱枯老的病枝條,短截旺長枝條,合理調配營養供給,以培植新的結果枝。
5 水肥管理
黃吉林[16]研究指出,把控好澆水灌溉環節,配合適當施肥,不僅能促進花椒根系生長,還能保持土壤的溫濕度,進而提高花椒根系對于水肥的吸收能力。幼樹處于營養生長階段,肥水過大易導致旺長,給修剪工作帶來壓力,還會影響產量和品質;成果樹耐干旱但不耐澇,大雨后需及時排出田間積水,避免受漬害影響,導致根系腐爛、樹體死亡。實際栽植過程中,第1年種植的花椒樹宜在次年春季發芽前進行施肥,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5月中下旬施75"kg/hm2高氮硫酸鉀復合肥。成樹可在每年初春、4月底或5月初和8月上旬根據萌芽、開花前后和結果期等不同生長階段需求分別施肥,生長期多施氮肥,開花期重施磷肥,坐果期增施鉀肥;化學肥料距離樹干保持100"cm以上,深度不超過10"cm,施肥后3~5"d澆水,以濕透為度;在生育期和果實期追施有機肥,以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花椒樹穩健生長和果實發育。
6 病蟲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花椒樹病害主要包括流膠病、根腐病、銹病、煤污病、炭疽病、白粉病和葉銹病等。劉函如等[17]研究指出,花椒流膠病的發病情況與窄吉丁蟲為害情況一致,可選擇未稀釋的5%除蟲菊素乳油注干防治。對發生根腐病的花椒樹,可將受害樹的基部土層扒開,晾曬病根,同時在根基部使用青枯立克200~300倍稀釋液+根基寶、沃豐素600倍稀釋液+有機硅對水澆根,也可在太陽晾曬病根基部后,用石硫合劑灌根防治。夏祖萍等[18]研究指出,花椒銹病是由花椒鞘銹菌引起的一種常見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少部分為害葉柄和果實,可在果實采收后或春季椒芽萌發前噴灑1∶2∶600的波爾多液(硫酸銅500 g、石灰1 000 g、水300"kg),以殺死樹體上的寄生病菌。煤污病主要影響植株光合、呼吸和蒸騰作用,需在夏季做好蚜蟲的防治[15]?;ń窐涮烤也?、葉銹病防治可選擇中生菌素1 000倍稀釋液、殺菌劑和多菌靈等藥劑進行噴施。研究區冬季較寒冷,花椒樹可能存在凍死現象,需適當防范,可在樹體周圍捆綁稻草和防寒物品,也可在越冬前,在地面樹干周圍培土20~30"cm,以提高植株抗寒能力,保證其安全越冬。
6.2 蟲害防治
花椒樹主要蟲害包括蚜蟲、紅蜘蛛、食心蟲、鳳蝶、吉丁蟲、金龜子、桑白蚧和蝸牛等。蟲害的化學防治重點是早預防。3月中下旬花椒樹抽芽前,可在樹體和地面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8%阿維菌素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倍稀釋液+1.8%辛菌胺醋酸鹽500倍稀釋液+0.5%尿素,防除蚜蟲、紅蜘蛛和食心蟲等害蟲蟲卵,可有效降低害蟲繁殖率,對后期的蟲害防治尤為重要;開花前可用石硫合劑噴施樹冠及樹干,以預防和殺死害蟲;花后至轉色期噴施25%吡蟲啉1 500倍稀釋液或4.5%高效氯氫菊酯1 000倍稀釋液+50%多菌靈800倍稀釋液,均可有效防治害蟲的蔓延和發生[19]。生物防治方面,可在花椒樹行間種植蔬菜、豆類和地瓜等低矮作物,利用有益昆蟲控制花椒樹上的害蟲。物理防治方面,可在田間懸掛色板,以誘殺害蟲。研究區蟲為害較重,可選擇低毒、高效的殺蟲(菌)劑交替使用。
7 間作套種
劉彬彬等[20]研究表明,合理間作可以提高花椒園的經濟效益,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產值?;ń穲@在花椒樹種植前5年,可套種經濟作物和蔬菜。栽植花椒樹第1~2年,可扶壟套種脫毒地瓜,地瓜根部以距離樹盤30~40"cm為宜,地瓜秧、蔓和葉能保持花椒園土地濕度,也可使花椒樹未吸收的養分得到充分利用。栽植第3~5年,可套種優質花生、低稈矮冠等豆類作物,此類作物根部根瘤菌不僅起到培肥、疏松土壤增強透氣性作用,更有利于花椒樹的生長。在花椒樹早期種植低稈冠密的藥材或蔬菜等經濟作物,既有效利用了土地空間,也不影響花椒樹正常生長,還能使土地肥料充分發揮有效價值。
近年來,花椒芽雪糕、花椒葉醬、花椒酒、花椒油、花椒酸奶、花椒面食和花椒茶等系列產品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花椒在餐飲、藥用和保健用品等方面應用越加廣泛。本研究以魯西南花椒種植實踐為基礎,從花椒樹苗繁育、栽植、栽植管理、修剪、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分析了該地區花椒高產種植管理技術,研究結果為進一步推廣花椒產品,提高花椒產量和品質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沈倩,劉家益. 四川省青花椒全產業鏈價值增值路徑研究[J]. 山西農經,2023(12):163-165.
[2] 嚴春俊,郭川川,李般程,等. 不同品種青花椒品質對比分析[J]. 食品工業,2022,43(11):314-320.
[3] 郭立新,張曉軍,任苗,等. 7個花椒品種(系)在隴南的引種試驗[J]. 林業科技通訊,2023(7):68-71.
[4] 漢素珍. 花椒豐產栽培技術探討[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2):214-215.
[5] 姜華. 五臺山地區花椒育苗技術[J]. 山西林業,2021(1):30-31.
[6] 郭連東,姜搶平,王小亞,等. 黃土高原半干旱區花椒種子育苗及管理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24(5):213-216.
[7] 楊孔. 舟曲縣花椒栽培管理技術[J]. 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4):169-171.
[8] 班海軍,張桂蘭,靳志強. 秦安縣淺山干旱區花椒育苗及栽植技術[J]. 陜西林業科技,2020,48(6):118-120.
[9] 韋業. 花椒育苗關鍵技術研究[D]. 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0.
[10] 閆宏晉. 旱垣丘陵區花椒豐產栽培管理技術[J]. 山西林業,2022(6):38-39,48.
[11] 張玲. 優化提升無刺花椒的栽種技術[J]. 黑龍江糧食,2023(1):39-41.
[12] 杜剛強. 涇陽縣花椒高產栽培管理技術[J]. 現代園藝,2023(14):34-36.
[13] 劉寧. 林業園林綠化樹木移栽工作要點探討[J]. 造紙裝備及材料,2022,51(5):174-176.
[14] 鄭紅梅. 錐栗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 福建果樹,2006(3):59-60.
[15] 劉祥. 九葉青花椒高產管理栽培技術[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11):112-113.
[16] 黃吉林. 花椒水肥一體化栽培管理技術分析[J]. 種子科技,2023,41(5):79-81.
[17] 劉函如,王宇佳,李來福,等. 生物農藥防治花椒窄吉丁蟲和流膠病的使用技術篩選與評價[J]. 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23,39(6):1482-1487.
[18] 夏祖萍,胡欣平,韋昌盛. 貴州省頂壇花椒銹病的發生與防治[J]. 現代農業科技,2018(16):117.
[19] 王宇佳. 韓城花椒主要病蟲害生物防控技術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
[20] 劉彬彬,楊淑霞,黃瑞林. 花椒不同間作模式產量與產值調查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9(5):70.
(責任編輯: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