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上不時出現對中醫藥文化的誤解與詆毀,但這一現象在新冠疫情后有所改觀。據調查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在疫情后對中醫藥的療效有了更深切的認識和感悟,認識到其在疾病預防與治療中的獨特價值。在此背景下,我們提出將中草藥種植與勞動教育相結合,讓學生親身體驗并傳承中醫藥文化,同時響應國家勞動教育的號召,創新小學勞動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創辦中醫藥特色學校
1.創辦特色學校,傳承中藥文化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校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將立德樹人、勞動教育的方針政策深植于辦學理念之中。我們致力于突顯學校辦學特色,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提升辦學品質,豐富辦學內涵,力求在區域內乃至更廣泛的社會范圍內擴大學校的影響力。同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及家長對中醫文化和國藥文化的認知與理解的培養,通過中草藥種植等勞動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就能親身體會到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增添一抹獨特的文化色彩。
2.開展特色項目,豐富勞動教育
為了將中草藥種植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我校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項目。我們組織學生親手種植、細心觀察各種中草藥,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刻體會中醫藥文化的千年精髓。同時,我們將國藥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境界融入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尊重自然、理解人與自然相協調的重要性。
例如,我們結合中草藥與二十四節氣的知識,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學習到中醫藥的智慧,更讓他們在生活中體驗到保健的智慧。通過這一系列特色項目的實施,孩子們能夠在勞動體驗中逐步內化中醫藥文化,最終形成文化自覺,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創建中藥校本課程,開展常態化特色教學
1.開展課程研究,豐富課程內容
為了將中草藥種植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推向更深層次,我校積極開展了中草藥研究課程化和課題化工作。我們組織教師團隊深入研究中草藥知識,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課程。從低年級的“杏林初探”到高年級的“智慧藥農”,課程內容層層遞進,既有理論知識的傳授,也有實踐操作的指導。
例如,在“杏林香飄僑附,本草沁潤童心”的主題課程下,一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制作草藥標本、繪制草藥尋寶圖,初步認識并了解中草藥的名稱與功效;三四年級的學生則化身為小藥農,學習中草藥的養護知識,體驗種植的樂趣;五、六年級的學生更進一步,學習配置簡單中草藥藥劑,并作為宣傳大使,將“智慧中醫藥”的健康生活理念傳遞給更多人。
此外,我們還注重親子互動,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中草藥創意手工藝、盆景栽培、養生食療等活動,讓中醫藥文化在家庭中生根發芽,為孩子們的成長營造更加濃厚的文化氛圍。通過這些課程的研究與實施,我校不僅豐富了課程內容,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育品牌。
2.生成校本教材,開展教學實踐
我們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的精髓,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精心編制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在內容上注重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形式上注重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在教學方式上注重多樣化與互動性。
(1)中醫藥藥典常識的深入解讀
在教材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千金方》《本草綱目》等中醫藥經典著作,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古代醫家的智慧與貢獻。同時,針對本地常用的藥方或名方,我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與講解,讓學生了解這些藥方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實用性與魅力。
(2)古代醫藥名家的故事啟迪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中穿插了多個古代醫藥名家的故事。如外科第一人華佗給曹操開腦治病的傳奇故事,讓學生了解到中醫藥在外科領域的卓越成就;又如李時珍編纂《本草綱目》的艱辛歷程,讓學生體會到中醫藥學者嚴謹治學的態度與不懈追求的精神。這些故事不僅豐富了教材內容,更激發了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熱愛與向往。
(3)中醫藥當代發展的前沿探索
教材還緊跟時代步伐,介紹了中醫藥在當代的發展狀況。我們特別講述了屠呦呦教授利用青蒿素研究治療瘧疾的壯舉,以及她因此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的輝煌成就。這一內容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中醫藥在現代醫學領域的重要地位與貢獻。同時,我們還介紹了祖籍三水樂平的國醫大師禤國維的生平事跡與學術成就,讓學生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
(4)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與活動
為了增強教材的互動性與實踐性,我們充分利用了多種教學資源與活動。教材中融入了CCTV《健康之路》欄目的精彩片段,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中醫藥文化知識;同時,在校園內設置了宣傳欄《讓墻壁說中醫話》,讓中醫藥文化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此外,我們還設計了中藥配制及中藥常識校園競賽、親子煲養生藥湯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方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
(5)深化校企合作,拓寬教育視野
為了進一步提升中草藥研究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水平,我們積極與衛健部門、區中醫院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通過邀請中醫名家進校園宣講、組織學生參觀中藥種植基地等方式,讓學生近距離接觸中醫藥文化、感受中醫藥的魅力。這些合作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教育視野,更為他們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加強學科融合,強調學以致用
在推進中草藥研究課程的過程中,我們高度重視學科間的融合與滲透,旨在通過跨學科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實現學以致用。
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我們鼓勵學生閱讀包含中醫藥內容的讀本,通過文學作品的魅力,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體驗,也提升了他們的文化素養。數學課堂上,我們設計了與草藥種植相關的計算題目,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英語學習中,我們鼓勵學生用英語口語簡介草藥,學習中草藥的英文讀寫,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也提高了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
此外,我們還將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與中草藥研究相結合。通過創作與中醫藥文化相關的歌曲、舞蹈,以及制作中草藥主題的手工藝品、探索中藥的化學成分和營養價值等活動,讓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下感受中醫藥的魅力,在科學的探索中理解中醫藥的奧秘。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華僑中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