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人員,是部隊的新鮮血液,是部隊的新興力量,他們同樣肩負著強國強軍的神圣職責。“不與征戰,亦為華章”,《國防時報》曾專門刊發文章講述了駐川某通信團何清泉、楊禹、陳浩鵬等3位文職人員淬火成鋼的驕人風采。
光端能手何清泉。何清泉,光端技師,剛畢業沒多久的他,在聽到部隊要招錄文職的消息時,心中便熊熊燃燒起參軍的火苗,來到了部隊。在部隊兩年多的時間里,他始終堅守在崗位一線,保障光纖通信線路時時暢通。回想起剛來到崗位,天天跟著崗位骨干認真學習通信理論知識,反復訓練通信設備操作和實時任務通信保障流程的時光,何清泉笑著對筆者說:“這是我最快樂的時光,雖然那段時光很累很辛苦,但我始終覺得那段日子過的很充實,不僅是因為自己的能力素質的不斷提高,更是因為在部隊才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在為強國強軍做貢獻,這讓我感到十分的光榮。”
如今的何清泉早已是崗位的中堅力量,通信設備操作早已輕車熟路,光纖線路端口也都牢記于心,問題故障處理都可輕松解決。但是,他依舊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我熟悉掌握的只是這個崗位操作方面的技能而已,對這系統深層技術的了解掌握還是知之甚少,我還是要繼續深入地學習研究”,何清泉這樣說。
程控“大拿”楊禹。楊禹,程控技師,剛來到軍營時,稍胖的體型一直影響著他的體能成績,特別是三公里,總是離及格線差那么幾秒。“剛來時體能確實不好,主要是來到軍營前的生活習慣不是很好,在部隊兩年的歷練中,我變得更加自律了,體能再也不是問題,也改掉了很多以前的壞習慣,這讓我對部隊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也更加堅定了我矢志強軍、獻身國防的決心。”楊禹對筆者說。在部隊的這兩年,他一心撲在崗位上,積極學習程控技術,努力把自己從一個通信“小白”變為了程控“大拿”。
作為程控崗位的主要操作手,他已獨立參加了20余次通信保障任務,所有的操作、線路和端口都已爛熟于心,就連帶他的師傅都贊嘆道:“他已經快達到我的水平了。”然而楊禹卻對這些稱贊并不在意,“在部隊的這些日子里,我不斷意識到我個人的工作已經跟強軍事業緊緊聯系在了一起,我們的能力素質越高,就越要為部隊的建設發展做出貢獻,我們文職和官兵是一致的,都肩負著練兵備戰、成功勝戰的神圣職責!”
網絡“操盤手”陳浩鵬。陳浩鵬,網絡技師,來到部隊之前,他在民政局從事行政工作。在得知部隊招錄文職的消息后,便辭去地方的工作,毅然決然的來到了火熱的軍營。工作環境由地方變為了部隊,巨大的差異一時讓他“水土不服”,特別是自己的崗位與之前的工作大相徑庭,確實讓剛來的他處處碰壁。“剛來的時候真是相當的難受,沒有了地方的輕松愉悅,只有部隊的緊張有序,地方的工作經驗用處不大,一切都得推倒重來,新接觸的崗位,還得從基礎開始學,說實話那時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不過在戰友們的幫助下,我還是一步一步地走了過來。”陳浩鵬笑著對筆者說。作為通信網絡管理人員,陳浩鵬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除了正常的網絡技術檢查之外,任何時候設備出現報警,他便要迅速趕到現場處理。有時甚至是大家都在熟睡的深夜都能看到他在機房中的身影。
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剛來時的“菜鳥”,指顯維護、網絡技術狀態檢查等工作他都得心應手,各類網絡問題的解決也不在話下。“我十分珍惜和熱愛現在的崗位,每一次任務的圓滿成功都讓我感到無比的自豪,我愿意為他發光發熱。”陳浩鵬堅定地說。
一朝入營為文職,終身奮斗為強軍。軍隊文職人員是改革強軍的新興群體,是人民軍隊的嶄新序列,在強國強軍的偉大征程中,“孔雀藍”們同樣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部隊這個大舞臺上必將大有作為。(來源:《國防時報》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