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定向軍士生人才培養質量對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軍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定向軍士生培養面臨理實結合、產教融合、創新創造等困境,與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差距,需要以“四有”為基礎,以關鍵能力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多元參與為支撐,從搭建定向軍士生培養基本框架、優化定向軍士生培養內容設計、豐富定向軍士生培養載體手段、完善定向軍士生培養資源整合四個方面予以應對。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定向軍士生培養|挑戰|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1]新質生產力是一種先進生產力質態,作為勞動者的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要素。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根據科技發展趨勢,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定向軍士生是其培養對象之一。如何培養好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的定向軍士生,需要在新質生產力條件下深刻分析定向軍士生培養現狀,優化定向軍士生培養的對策。
一、新質生產力條件下定向軍士生培養的總體需求
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定向軍士生,要把準新質生產力條件下定向軍士生培養的總體需求,為完善定向軍士生培養奠定基礎。
(一)扎實知識素養的需求
定向軍士生培養,歸根到底是人才的培養培育。扎實的知識素養是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也是勞動者能否適應時代發展的底氣。新質生產力要以人才作支撐。新質生產力條件下,定向軍士生培養首先要有扎實的知識素養,才能更好適應新形勢新挑戰。一方面,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為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指導。另一方面,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保障。
(二)培養創新能力的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2]新質生產力條件下的定向軍士生培養,高超的創新能力是關鍵。這是由新質生產力的創新特點決定的。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主導,服務于其中的定向軍士要有勝任發展的創新能力,才能順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要,在實踐中提升自我綜合能力。
(三)精湛技術技能的需求
新質生產力催生于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既需要深耕科研的創新型人才,也需要技能報國的能工巧匠。定向軍士生培養的主要目標任務,是為部隊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精湛的技術技能是定向軍士生的立身之本。新質生產力條件下,定向軍士生培養需要繼續將精湛的技術技能作為能力需求之一,善于發揮定向軍士生的優勢特長。
二、新質生產力條件下定向軍士生培養的現實挑戰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對定向軍士生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結合定向軍士生培養實際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人才需要來看,新質生產力條件下定向軍士生培養面臨系列現實挑戰。
(一)理實結合缺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整體性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此后,社會各界開始關注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價值和發展路徑。在定向軍士生培養方面,高職院校以思政課為主渠道及時向學生宣傳闡釋新質生產力,并在專業課程中融入相應理論知識。這有利于定向軍士生在理論層面上增強對新質生產力的知識理解。但是,在定向軍士生專業課程實踐中,尚未設置與新質生產力相契合的實踐內容,導致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不利于定向軍士生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踐能力培養。
(二)產教融合缺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效性
定向軍士生培養教育要主動對標產業需求,深化對構建現代產業化體系的理解和認識。產教融合是定向軍士生接觸具體產業和產業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區位差異、專業設置等原因,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效果不理想,學生深入企業機會少,對現代化產業理解不深刻。部分定向軍士生培養院校,主要關注學生是否能順利進入部隊,在產教融合上投入不夠。因此由于產教融合缺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效性,定向軍士生培養在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撐上存在差距。
(三)創新創造缺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緊迫性
發展新質生產力迫切需要創新型人才。部分高職院校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認識不足,未能正確認識創新創造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高職院校注重學生政治素養、操作能力、軍事能力的培養,忽視創新創造能力培養。同時定向軍士生是準軍人,在人才培養方面采用軍事化管理,強調軍人命令執行,輕視個體創新創造。一定程度上影響定向軍士生通過創新創造服務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性。此外,定向軍士生培養改革創新力度不夠,未能準確把握依靠創新創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緊迫性。
三、新質生產力條件下定向軍士生培養的提升對策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新質生產力條件下,定向軍士生培養面臨一定現實挑戰,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提出有效提升對策。
(一)以“四有”為基礎,構建定向軍士生培養基本框架
發展新質生產力對定向軍士生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仍需立足其作為高職學生和準軍人的雙重培養目標,結合定向軍士生特點,提升培養質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提出要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四有”軍人的提出,從理想信念、能力本領、精神塑造和道德品質等方面,為定向軍士生培養提供了根本遵循。新質生產力條件下,定向軍士生培養要以“四有”為基礎,構建有效基本框架。其中,有靈魂是基礎,要重視定向軍士生思政教育,增強其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烈認同;有本事是內核,要重視定向軍士生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增強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能力本領;有血性是擔當,要涵養定向軍士生敢于斗爭、敢挑重擔的精神,激發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生動力;有品德是保障,要培養定向軍士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引導其模范遵守道德規范,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展現行為主動。
(二)以關鍵能力為核心,優化定向軍士生培養內容設計
新質生產力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定向軍士生培養要立足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和定向軍士生特點,以課程體系為依托,科學優化內容設計,重點培養定向軍士生的關鍵能力。具體包括,知識學習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和新興技術運用能力。一方面,要注重理論教學的針對性。及時跟進新質生產力相關知識的理論講授和案例分析,講清講透講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原理和道理,講清楚定向軍士生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系;并在專業知識的理論教學中,融入新質生產力的產業體系介紹、發展趨勢分析等,主動將定向軍士生所學專業與新質生產力相聯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實踐教學的實效性。要堅持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能力為導向,科學進行實踐教學內容設計。在實踐教學中,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鍛煉,強化定向軍士生關鍵能力,實現理論知識學習的升華和拓展。同時,可利用小組探究合作、模擬產品開發等方式培養定向軍士生的統籌協調和新興技術運用能力,激發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創造潛能。
(三)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增強定向軍士生培養整體效能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3]新質生產力條件下,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加快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定向軍士生培養要精準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關鍵,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增強整體效能。第一,融入數字化元素使用。發展新質生產力,數字化元素使用是必然趨勢。通過數字資源開發、數字化教學場景搭建、數字化實訓平臺建設等有效拓寬定向軍士生培養渠道。第二,融入科技成果應用。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及時應用科技創新成果,要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在定向軍士生培養上,要善于通過科技創新成果運用有效更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資源使用,有效增強教學吸引力。第三,融入技術改革創新。定向軍士生培養方向是有精湛技術技能的創新型人才。在定向軍士生培養中,要善于融入技術改革創新,提供定向軍士生了解、參與技術改革創新的教學實踐機會,培養定向軍士生改革創新的興趣和能力。
(四)以多元參與為支撐,完善定向軍士生培養資源整合
目前定向軍士生主要由高職院校和部隊院校聯合培養,旨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的強軍人才。新質生產力條件下,定向軍士生培養要充分發揮定向軍士生培養院校的作用,調動廣泛社會參與,以更好整合定向軍士生培養優勢資源。一是高職院校要培優校內資源。高職院校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主動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優化隊伍建設,大力培育“雙師型”教師。同時,要深入挖掘和運用校內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契合的教學資源。二是部隊院校要強化具體指導。部隊院校能夠直接了解定向軍士生培養的具體需要,要主動加強與定向培養院校的聯系。并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角度出發,結合部隊人才需要,為定向培養院校提供具體指導。三是企業要提供有效支持。企業是定向軍士生了解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窗口。要以深度的產教融合為契機,積極幫助定向軍士生拓寬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認知視野,提供具體實踐機會。同時定向軍士生要強化自我教育,增強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行為自覺,切實用好各類優勢資源。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任榮.把握因地制宜的方法論[N].人民日報,2024-05-28(09).
[2]新華社評論員: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EB/OL].(2024-02-02)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2/ content_6929560.html.
[3]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人民出版社,2022:33.
【基金項目: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效能提升與功能拓展研究”(項目編號:ZJGB2021275)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孫茜,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