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調查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的運動恐懼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制訂相關干預策略提供循證依據。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醫科大學腫瘤臨床醫學院收治的120例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恐動癥評估簡表(TSK-11)、心理痛苦溫度計(DT)、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營養風險篩查2002(NRS 2002)進行調查,采用單因素分析法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分析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的影響因素。結果:120例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的運動恐懼平均(34.85±3.67)分。DT和VAS與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的運動恐懼均呈正相關(Plt;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術后攜管數量均是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的獨立影響因素(Plt;0.05)。結論: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的運動恐懼處于較高水平,年齡、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術后攜管數量均是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的獨立影響因素。
【關鍵詞】 子宮頸癌根治術 運動恐懼 會陰淋巴水腫
Investigation of Exercise Fear Current Situ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Perineal Lymphedema after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and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YU Juancai, TAO Xinhui, LIN Lin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30): -17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ercise fear current situ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perineal lymphedema after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and to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based evidence for formulating relevant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Method: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perineal lymphedema after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admitted to Clinical Oncology Schoo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4 were selected by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 (TSK-11), distress thermometer (DT),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 (NRS 2002) were used for investigation.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xercise fear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perineal lymphedema after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Result: The average scores of exercise fear of 120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perineal lymphedema after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was (34.85±3.67) scores. DT and VA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xercise fear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perineal lymphedema after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Plt;0.05).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education level, per capita monthly income, number of postoperative carrying tubes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influencing exercise fear in patients with with secondary perineal lymphedema after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Plt;0.05). Conclusion: The exercise fear of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perineal lymphedema after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is at a high level. Age, education level, per capita monthly income, number of postoperative carrying tubes are all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xercise fear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perineal lymphedema after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Key words] Radical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Exercise fear Perineal lymphedema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al Oncology Surgery, Clinical Oncology Schoo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14,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30.039
*基金項目:2023年福建醫科大學啟航基金項目(2023QH1477)
①福建醫科大學腫瘤臨床醫學院(福建省腫瘤醫院)婦科腫瘤外科 福建 福州 350014
通信作者:陶欣慧
全球癌癥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新發癌癥1 996萬例,死亡974 萬例,其中子宮頸癌發病率占6.8%,死亡率占8.1%[1],給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造成重大威脅[2-3]。目前,子宮頸癌治療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但根治術仍是早期子宮頸癌患者首選治療手段。會陰淋巴水腫是子宮頸癌根治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常因腫瘤淋巴轉移、淋巴結清掃、創傷、感染等因素導致。由于部位的特殊性,會陰淋巴水腫的發生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疼痛、行動不便等情況。其次,由于根治性手術范圍及創傷較大,患者術后常伴有不適、功能障礙等一系列不良癥狀[4-5],導致患者早期活動依從性降低,對日常活動或體能鍛煉出現逃避和恐懼心理,即運動恐懼[6]。諸多研究表明,子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早期活動能有效預防術后腸梗阻、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促進患者快速康復[7-10]。了解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現狀及影響因素,可以為其制訂相關干預策略降低其術后運動恐懼水平,加強早期活動,為促進快速康復提供有力的循證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福建醫科大學腫瘤臨床醫學院收治的120例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納入標準:符合原發性子宮頸癌診斷標準[11];首次接受子宮頸癌根治術治療;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年齡16~60周歲;具有一定溝通、理解能力。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重要臨床資料缺失或中途因各種原因退出調查。剔除標準:中斷治療;失訪。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K2024-243-01)。患者或家屬知情并自愿同意參與調查研究。
1.2 方法
在研究對象繼發會陰淋巴水腫后3 d內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恐動癥評估簡表(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11)、心理痛苦溫度計(distress thermometer,DT)、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營養風險篩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進行調查。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根據研究目的,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性質、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顧者。疾病相關信息包含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分期、術后攜管數量、慢性病史。
1.2.2 TSK-11 該量表是從原始的TSK-17[12]修訂而來,由Woby等[13]在2005年根據恐懼-回避運動模型進行修訂。包含1個維度,11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評分,1~4分別對應“強烈反對”至“強烈同意”,總分11~44分,得分越高,恐動水平越高。Cronbach's α系數為0.883,重測信度為0.798[14]。
1.2.3 DT 該量表可用于評估患者過去1周內的心理痛苦水平,此量表被設計成一個溫度計的形狀,標有0~10等級,0為無痛苦,10為極度痛苦[15]。中文版的診斷閾值:DT得分≥4分提示有中度至重度的心理痛苦,4分以下視為正常的情緒波動,無需臨床干預,該量表信度和效度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驗證,經臨床應用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16]。
1.2.4 VAS 該工具用于軀體疼痛的評估,在中國臨床使用較為廣泛,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條長10 cm的游動標尺,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3分表示有輕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表示中度疼痛,影響睡眠但能忍受;7~10分表示患者有較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17]。
1.2.5 NRS 2002 該工具用于評價患者營養情況。NRS 2002由營養狀態受損評分、疾病嚴重程度評分和年齡評分3部分組成,當總評分≥3分時為有營養不良的風險,表示需要進行臨床干預[18]。
1.2.6 資料收集過程 調查前對調查員統一進行培訓,對患者詳細說明調查目的及問卷填寫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對于有疑問的條目,調查者采用統一語言進行解釋。問卷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并檢查是否有漏填,本次共發放問卷13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回收率為92.31%。
1.3 統計學處理
原始數據錄入Excel表格,雙人核對,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進行描述,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進行比較;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運動恐懼與DT、VAS、NRS 2002得分的相關性。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的影響因素。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性質、人均月收入、術后攜管數量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的運動恐懼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DT、VAS、NRS 2002與運動恐懼的相關性分析
120例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的運動恐懼平均(34.85±3.67)分,DT平均(5.70±1.65)分,VAS平均(3.62±0.78)分,NRS 2002平均(1.55±0.59)分。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DT和VAS與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的運動恐懼均呈正相關(Plt;0.05),見表2。
2.3 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運動恐懼得分為應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術后攜管數量是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的獨立影響因素(F=22.291,P=0.000,R2=0.494,調整后R2=0.472;VIFlt;5表明各自變量之間無共線性),見表3、表4。
3 討論
3.1 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現狀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平均(34.85±3.67)分,說明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水平相對較高,這與陳曉東等[19]、陳承美等[20]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為:(1)子宮作為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手術切除后會導致體內激素水平改變、神經內分泌系統失調引起患者情緒不穩定,心理負擔沉重,對待疾病態度消極,不愿意主動參與活動。(2)手術治療本身是創傷性治療方式,術后患者繼發會陰部淋巴水腫,容易出現疼痛、不適感、病恥感加重等改變,導致患者對運動產生逃避感。(3)責任護士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及陪伴人員沒有意識到術后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關知信行行為缺乏。(4)術后患者普遍存在運動恐懼,運動恐懼導致有效活動量下降,患者肌力減弱明顯,在術后康復過程中容易產生挫敗感,并進一步加重患者焦慮癥狀,形成惡性循環。(5)罹患癌癥導致疾病創傷應激反應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對術后的康復持有更低的預期,缺乏信心,比如存在“反正再怎么恢復也回不到以前的狀態了”“只要能活著就好了”等潛意識的思維,在這種思維的驅導下,患者的運動依從性往往都較低下。提示護理人員應從多方面對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的運動恐懼進行干預。心理上,可以通過同伴支持[21]、積極心理療法[22]等增強其自信和心理支持,降低病恥感,形成正性心理反饋,減輕甚至消除患者運動時回避及恐懼心理。行為上,術前及術后同步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相關健康宣教,通過認知行為療法[23],改變患者及家屬不良認知,以思維帶動行為,提高患者及家屬相關知信行行為實踐。信念上,可以通過分級暴露[24]、行為觀察療法[25]等信念干預手段,使患者意識到內心的恐懼是可以被戰勝的,以此鼓勵他們對抗運動時的恐懼心理,積極參與運動,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早日康復。
3.2 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影響因素
3.2.1 年齡 本研究數據顯示,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年齡與術后運動恐懼水平呈負相關,這與Cook等[26]、Gunn等[27]研究結果一致,但與馮岑岑[28]、王笑笑等[29]的研究結果相反,可能與腫瘤病種、好發人群、研究調查時間等差異性相關,具體有待研究。針對本次研究結果,究其原因,一方面,年齡越大的患者,對軀體疼痛的耐受力及對應激反應的應對能力較年齡小的患者更強,她們有更多的經驗去應對一系列的不適感;另一方面,年齡越大的患者,由于獲取健康教育知識渠道有限,在治療過程中比較依賴醫護人員給出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在術后康復的活動中為了達到醫護人員制訂的運動目標不斷努力,突破自我,表現為更高的依從性,運動恐懼水平相對較低。提示針對年輕的子宮頸癌患者,醫護人員應鼓勵其樹立正確的認知,結合心理認知干預和行為干預方法,同時可以通過陪伴者督促,共同幫助患者進行早期活動,克服心理恐懼。
3.2.2 文化程度 本研究數據顯示,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文化程度與運動恐懼水平呈負相關,這與常旭婷等[30]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獲取方式多樣化,可以彌補醫護人員相關信息宣教不足的缺點,并且對于所獲取的健康知識接受能力更強,在行動中表現出更高的積極主動性,另外,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具有更高社會價值及個人自我價值觀念,對疾病的自我管理意識也更強烈,運動自我效能更高,因此運動恐懼水平較低。提示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文化程度的差異,給予個性化的護理干預策略,尤其是低教育水平的患者,可以結合影音、視頻等多樣化形式給予健康指導,告知患者運動時注意事項,并針對可能發生的隱患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進行指導,從而減輕患者對運動的恐懼心理。
3.2.3 月收入 本研究數據顯示,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人均月收入與運動恐懼水平呈負相關,這與周欣等[31]的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患者及其家庭在抗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承擔更多的壓力,容易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影響其術后康復進程。一方面由于負面情緒過重影響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接收程度,另一方面擔心在活動過程中會導致受傷,增加額外的醫療花費,因此運動恐懼水平更高。提示對于低經濟收入的患者,醫護人員應重點告知其術后早期運動是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減少醫療費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較高的運動恐懼會增加血栓、肺炎等并發癥發生率,從而增加醫療費用,以此提高其運動依從性,減輕運動恐懼。
3.2.4 術后攜管數量 本研究數據顯示,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術后攜管數量與運動恐懼水平呈正相關。相關研究表明,留置管路會影響患者術后活動次數[32]。究其原因,術后留置導管越多,由于擔心導管脫落,或由于導管牽拉引起的疼痛,患者運動恐懼水平就越高,不敢進行活動鍛煉。提示醫護人員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拔除各類導管,以增加患者舒適性,當無法早期拔除導管時,需每班觀察患者導管情況,妥善固定各類導管,保證管路安全的前提下,防止因導管牽拉導致疼痛造成患者運動恐懼。
3.2.5 心理痛苦、軀體疼痛 本研究數據顯示,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心理痛苦、軀體疼痛與運動恐懼水平均呈正相關,與張素蘭等[33]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罹患癌癥的患者需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心理歷程才能逐漸接受現實,心理痛苦普遍存在。手術作為一種創傷性治療手段,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是無法避免的,軀體的疼痛與心理痛苦雙重加壓,容易導致患者在術后康復運動中表現出更高的恐懼水平,患者因害怕運動加劇痛苦而對術后運動產生回避心理及行為。提示醫護人員一方面要關注患者疼痛反應,利用多模式鎮痛減輕患者疼痛反應,另一方面,應及時糾正患者錯誤認知,可以通過分級暴露[24]、行為觀察療法[25]等信念干預手段,制止患者對疼痛的無限放大猜想,降低運動恐懼水平。
綜上,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水平相對較高,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術后攜管數量均是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運動恐懼的獨立影響因素。臨床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情況,采取個性化對策以降低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繼發會陰淋巴水腫患者的運動恐懼,促進其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王培宇,黃祺,王少東,等.《全球癌癥統計數據2022》要點解讀[J/OL].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1-22[2024-06-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492.R.202-40606.1711.016.html.
[2] BRAY F,LAVERSANNE M,SUNG H,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24,74(3):229-263.
[3] BRAY F,JEMAL A,GREY N,et al.Global cancer transitions according to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2008-2030):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Lancet Oncol,2012,13(8):790-801.
[4]楊中萍,任珊珊,曹曉嬌.行為轉變護理模式對子宮頸癌根治術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6):90-92.
[5]尚露,王芳,常東陽.子宮頸癌根治術后發生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24,39(4):678-680.
[6]王旖斐,王美芹,張宏.量化活動干預對子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早期康復及膀胱功能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3,30(6):64-66.
[7]歐陽振波,尹倩,吳嘉雯,等.國際ERAS協會婦科/婦科腫瘤圍手術期指南2019年更新解讀[J].現代婦產科進展,2020,29(3):226-229.
[8]楊鑫,馮憲凌,劉春霞,等.經腹子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早期活動的證據總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3,20(16):2400-2407.
[9]馬夢柯,曹莉莉,崔鶴.超早期活動結合個體康復護理在子宮頸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4,30(10):24-27.
[10]張麗君,馬宏文,孫然然.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運動恐懼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天津護理,2022,30(4):422-426.
[11]高福鋒,張師前.子宮頸癌的預防與規范化診療[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3,51(3):258-263.
[12] KORI S H,MILLER R P,TODD D D.Kinesophobia:a new view of chronic pain behavior[J].Pain Manag,1990,1(3):35-43.
[13] WOBY S R,ROACH N K,URMSTON M,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SK-11:a shortened version of the T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J].Pain,2005,117(12):137-144.
[14]蔡立柏,劉延錦,徐秋露,等.恐動癥評估簡表中文版在全膝關節置換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9,28(3):270-274.
[15] RIBA M B,DONOVAN K A,ANDERSEN B,et al.Distress management, version 3.2019,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JNCCN,2019,17(10):1229-1249.
[16]高健慧,顧曉鋒.心理痛苦溫度計及問題列表在癌癥患者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1):65-69.
[17]高萬露,汪小海.視覺模擬疼痛評分研究的進展[J].醫學研究雜志,2013,42(12):144-146.
[18]汪玉潔,陳錦秀.營養評價工具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66-669.
[19]陳曉東,龔芬芬,陳隱.鼻咽癌病人運動恐懼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循證護理,2023,9(3):541-544.
[20]陳承美,潘麗玉,鄭佳英.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病人恐動癥現狀及其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22,20(36):5158-5160.
[21]梅學慧,李梅,楊娟.同伴支持教育對子宮頸癌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9):45-48.
[22]何利芳.積極心理干預對提升子宮頸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主觀幸福感的作用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8,18(7):515-518.
[23]郭文敏.認知行為干預療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恐動癥中的應用研究[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22.
[24] GEORGE S Z,ZEPPIERI G.Physical therapy utilization of graded exposure for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J].J OrthopSports Phys Ther,2009,39(7):496-505.
[25] ALSHRBAJI T,BOU-ASSAF M,ANDIAS R,et al.A single session of action observation therapy versus observing a natural landscape in adul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23,24(1):983.
[26] COOK A J,BRAWER P A,VOWLES K E.The fear-avoidance model of chronic pain:validation and age analysi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Pain,2005,121(3):195-206.
[27] GUNN A H,SCHWARTZ T A,ARBEEVA L S,et al.Fear of movement and associatedfactors among adults with sympto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J].Arthritis Care Res(Hoboken),2017,69(12):1826-1833.
[28]馮岑岑.女性乳腺癌患者術后恐動癥的影響因素分析[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23.
[29]王笑笑,尚菲菲,陳晨,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恐動癥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24,39(11):38-41.
[30]常旭婷,朱雪嬌,沈亮,等.乳腺癌術后病人運動恐懼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3,37(21):3903-3907.
[31]周欣,李嘉惠,邢盈,等.心臟病病人運動恐懼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23,21(26):3633-3637.
[32]楊鑫,馮憲凌,劉春霞,等.婦科惡性腫瘤根治術后病人早期活動證據總結[J].全科護理,2023,21(32):4471-4476.
[33]張素蘭,王佳琪,趙娟,等.乳腺癌患者術后恐動癥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0,35(19):24-27.
(收稿日期:2024-08-14) (本文編輯: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