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研究旨在構建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的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文獻綜述、專家咨詢和FAHP方法,構建了包含8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和80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研究發現,區域體育交流與合作、區域體育賽事和體育產業是權重較高的一級指標;區域內交流、賽事舉辦和產業規模是權重較高的二級指標。該評價體系全面涵蓋了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可為相關城市的規劃、建設和評估提供有力支持。本研究首次將FAHP方法應用于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評價研究,填補了該領域研究空白,為促進區域體育事業均衡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
關鍵詞: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 評價指標體系" 模糊層次分析法" 德爾菲法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23-034-3-ZQ
1、引言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事業在城市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近年來,許多城市紛紛提出建設“體育中心城市”的目標,以期通過體育事業的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然而,當前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國際級體育中心城市,而對于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研究和建設則相對滯后。
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作為連接國際級體育中心城市和普通城市的重要紐帶,在推動區域體育事業發展、促進體育資源均衡分布方面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這類城市通常具有特定的地理、經濟和文化特征,需要一套更加靈活和個性化的評價體系來指導其發展。然而,目前缺乏針對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專門評價指標體系,這導致許多城市在建設過程中缺乏明確的方向和評價標準,可能引發資源配置不合理、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鑒于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評價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傳統的評價方法難以全面準確地反映其發展狀況。本研究創新性地引入模糊層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旨在構建一個更加科學、系統和適用的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FAHP方法的應用將有助于更好地處理評價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同時能夠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靈活調整指標權重,實現個性化評價。
本研究的意義在于首次將FAHP方法應用于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評價研究,不僅拓展了體育城市評價的理論視角,也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論參考。通過構建基于FAHP的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為我國不同地區發展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評價工具,有助于各地制定更加合理的體育發展策略。研究成果可為相關部門制定區域體育發展政策提供決策依據,促進區域體育事業的均衡和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建立適合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評價體系,有助于促進區域間體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優化配置。這不僅填補了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評價研究的空白,而且對于推動我國區域體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和均衡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通過本研究,我們將為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規劃、建設和評估提供更加精準和有效的工具,從而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和區域協調,為構建更加完善的國家體育體系做出貢獻。
1.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構建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科學的方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為相關城市的體育發展提供指導和參考。建立這一評價體系,不僅為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發展戰略提供數據支持,還為政策制定和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1.3、國內外研究現狀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體育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國外研究方面,美國《體育商業雜志》從1999年開始評選“最佳體育城市”,其評價指標包括體育設施、體育賽事、體育經濟等方面。由歐洲體育之都協會主導的“歐洲體育之都”評選,主要考察樂在運動、社區意識、公平競賽、改善健康等指標。ArkSports和Sport Business主導的“世界頂級體育城市”評選,主要以城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能力為依據,評價標準包括賽事規模、競爭力、安保、政府支持等。總體來看,歐美國家在體育城市的評價標準上更為細致和全面,涵蓋了體育賽事、體育旅游、城市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
國內研究方面,鮑明曉從理論層面探討了北京建設國際體育中心城市的相關問題,強調了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的重要性。宋忠良在其博士論文中對國際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理論與實證研究,提出了一套包括8個一級指標、29個二級指標和69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并以北京市為例進行了驗證,發現北京距離國際體育中心城市的標準仍存在較大差距。陳林華構建了包括城市綜合實力、體育城市綜合實力、體育資源及品質、體育產業實力等方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唐文兵和姜傳銀則對中外體育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對比研究,指出了國內外在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上的異同點,并提出了改進建議。張傳寶在《國際體育中心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以北京市為例》中提出了一個包含體育賽事指標、體育產業指標、社會參與指標和保障條件四個子系統,共58個具體評價指標的體系。他們以北京市為例進行了實證研究,強調了評價指標體系在促進國際體育中心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這些研究為體育城市評價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方法參考。吳雄文以廣州為例,構建了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體育名城的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了加快建設體育名城的策略。陳靜基于德爾菲法構建了全球著名的體育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包含5個一級指標和17個二級指標,并通過加權平均法確定了各個指標的權重。黃亨奮等通過文獻資料法、德爾菲法和數理統計法,探索了體育城市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包含城市綜合實力、體育賽事、體育組織等八個層面。苗雨露構建了全球著名體育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涵蓋體育賽事、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等三個一級指標。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在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國際級體育中心城市的評價上,而對于國內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研究卻相對匱乏,這一領域目前仍處于空白階段,如何科學、合理地確定指標權重,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理論基礎
2.1、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概念與特征
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概念是在國際體育中心城市和體育城市概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鮑明曉將國際體育中心城市定義為“在當今世界上對全球體育生態、體育事務有重要影響的一類城市”。宋忠良進一步將國際體育中心城市界定為“在國際體育事務活動中,處于重要地位、具有綜合功能或多種主導功能,各項體育事業比較發達,且具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力和廣泛的國際影響力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將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定義為:在特定區域范圍內,對區域體育生態和體育事務具有重要影響,在區域體育發展中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的城市。這類城市在區域體育事務中處于核心地位,具有較為發達的體育事業,并在區域范圍內具有較強的體育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
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作為連接國際體育中心城市和一般體育城市的中間層級,在推動區域體育均衡發展、優化體育資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既能夠吸收和借鑒國際體育中心城市的先進經驗,又能夠因地制宜地推動區域體育事業發展,從而在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布局中發揮關鍵作用。
2.2、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的原理
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是一種結合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理論的決策方法,旨在解決傳統層次分析法在處理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問題時的局限。該方法通過引入模糊集理論,將專家的定性判斷轉化為模糊數,更好地捕捉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FAHP保留了傳統AHP的系統性和層次性,同時增強了評價過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它通過構造模糊判斷矩陣,利用語言變量收集專家意見,并將其轉化為三角模糊數,最終通過計算各層指標的綜合權重,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這種方法不僅更符合人的思維特點,還能更有效地處理復雜決策問題中的模糊信息,為多準則決策提供更可靠的解決方案。
3、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根據區域體育中心城市的內涵和特征,遵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原則,通過理論分析、專家咨詢和經驗選擇方法初步提出區域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隨后采用德爾菲法,經三輪專家問卷調查篩選評價指標,最終構建出區域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評價指標權重專家問卷調查,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區域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權重。這一過程確保了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為全面評價區域體育中心城市提供了可靠工具。
本研究通過系統的方法構建了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初步構建階段形成了包含11個一級指標、38個二級指標和106個三級指標的評價框架。隨后,采用德爾菲法進行了三輪專家問卷調查,對指標體系進行優化和調整。
在指標篩選與修正過程中,第一輪專家評估后,一級指標調整為8個,突出了區域性特征。第二輪問卷重點評估了指標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進行評分。指標選擇的標準為:重要性得分需高于6.3分(總分9分的70%),可操作性得分需高于3.5分(總分5分的70%),且變異系數需小于25%。
第二輪專家評估結果顯示,大多數二級指標的重要性評判均值遠超6.3分,變異系數小于0.25,表明專家意見較為一致。然而,部分指標如特色體育設施、設施創新、體育教育、體育文化傳播、競技體育管理和特殊人群體育因重要程度和可操作性較低或專家意見不一致而被剔除。這些調整旨在提高指標體系的一致性、重要性和精簡度。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被剔除的二級指標下的重要三級指標被整合或調整到其他二級指標下,以保持評價體系的全面性。
為確保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者進行了嚴格的信效度檢驗。信度檢驗采用重測法,在第二輪問卷收回15天后進行重測,兩次結果的皮爾遜相關系數高達0.890,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效度檢驗采用專家評定法,93.75%的專家認為指標內容合適,證實了問卷內容具有良好的效度。
經過嚴格篩選,最終確定了8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和80個三級指標的評價體系。這個體系是在充分考慮了指標的重要性、可操作性以及專家意見一致性的基礎上構建的。它不僅反映了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核心特征,也保證了評價過程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4、結論
(1)本研究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構建了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包含8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和80個三級指標。這一指標體系全面涵蓋了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為相關評價提供了科學依據。
(2)研究結果顯示,在一級指標中,區域體育交流與合作、區域體育賽事和體育產業的權重較高,反映了這些因素在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
(3)在二級指標中,區域內交流、賽事舉辦和產業規模的權重較高,說明這些方面是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發展的關鍵領域。
(4)三級指標的權重分布反映了具體評價要素的重要程度,為城市制定針對性發展策略提供了參考。
(5)本研究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可為區域性體育中心城市的規劃、建設和評估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鮑明曉.北京建設國際體育中心城市的相關理論問題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02).
[2]宋忠良,陳華偉,賀新家.國際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3(05).
[3]唐文兵,姜傳銀.中外體育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對比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05).
[4]張傳寶,牛森,高奎亭,等.國際體育中心城市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7,33(09).
[5]朱淑玲.我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與體育城市建設之融合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06).
基金項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文理學院鄂北區域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研究成果(編號:2024JDB16)。
作者簡介:黃坤(1985-),女,山東青島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心理學、功能訓練;
通訊作者:石紹偉(1979-),男,山東淄博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