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數據對情報工作的顛覆性影響和當前公安情報類人才培養不足的背景下,基于大數據思維構建公安情報實訓課程體系具有緊迫性。實訓課程體系應以大數據文化感知為導向、以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為輔助、以優化人才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核心、以“實踐+實習+見習”環境育人為牽引,架構出公安情報類實訓課程體系六個基本實訓模塊,并輔之教師隊伍、教學資源庫、實訓基地等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思維;情報;實訓
一、引言
進入 21 世紀,各種犯罪活動高發的挑戰、政府與公眾期望值的上升、低成本高效率理念的普及等原因,促使傳統警務轉變為以情報為主導的現代警務模式,將情報置于警務戰略的核心位置[1]。在公安情報領域,隨著數據信息量的空前豐富和數據流通技術手段的突飛猛進,如何利用數據信息增強公安機關的戰斗力,如何利用大數據思維把握行業的發展動向,既是目前公安情報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公安情報發展的重大機遇。為適應情報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公安情報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筆者基于多年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工作,整理相關前沿科技資料,融匯有關教學科研成果,并結合公安情報行業需求背景和發展途徑,以實戰實訓為核心理念,全面系統地描述了大數據思維下公安情報實訓課程體系的構建策略。
二、研究背景
(一)大數據對情報工作帶來顛覆性影響
近年來,大數據正在以驚人的深度和廣度,強力影響著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方面面,也讓傳統的情報傳播和收集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情報工作在面臨諸多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發展的便利。大數據時代下,數據量從批量數據向大數據源源不斷地演進,信息粒度越來越小,情報問題越來越復雜,分析技術也越來越多[2]。這一切的改變,都讓警務領域面臨空前挑戰。公安情報工作要充分發揮情報工作引領警務決策的基礎和先導作用,提升警務效能,合理配置資源,預防打擊犯罪,就必須順勢而為,緊抓大數據核心理念,引入大數據處理技術。
(二)目前公安情報類人才培養的不足
自 2005 年公安情報學專業誕生以來,各公安院校也對公安情報類課程建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與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江蘇警官學院、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山東警察學院、吉林警察學院等開設了公安情報專業,在本專業內設置了系統的專業課程體系。其他警察院校也相繼開設了公安情報類相關課程,如新疆警察學院的“犯罪情報課程”、湖北警察學院的“警務情報信息課程”、山西警察學院的“犯罪情報學課程”、四川警察學院的“情報信息學”、安徽公安學院的“公安情報工作課程”等。數據的理念、思維、工具與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公安情報工作的開展。實踐中,相關工作崗位對于公安情報信息系統、技術以及應用軟件的操作應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總體來講,目前全國公安情報類課程在課程結構設置上重理論輕實訓,很難適應實踐崗位的需求。
三、公安情報類實訓課程的定位與培養目標
(一)公安情報類實訓課程的定位
公安情報類實訓課程體系的定位應該側重于為公安機關培養熟悉公安情報工作流程、能夠從事現有大數據背景下公安情報相關工作的實用型業務人才。針對公安情報實訓課程的特點與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實用性和適用性為導向,通過思想政治建設,以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構建以理論講授為“主線”、以實訓操作為“核心”、以多種教學法作為“特色”的混合式教學體系,著力培養學生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力求做到課程教學的高水平、有創新、有挑戰。
(二)公安情報類課程實訓課程的培養目標
1.以大數據文化感知為導向
維克托在《大數據時代》中指出:“大數據”越來越成為一個具有文化基因的詞匯,同時也反映了科技領域正在發展的趨勢,而這一趨勢開啟了一扇了解世界并進行決策的新方法的大門[3]。情報人才對大數據文化感知能力的高低會決定情報工作的整體水平。因此,實訓課程的設計,應以大數據文化感知為向導,要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感知大數據對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以塑造他們的數據敏感度。以公安系統大數據戰略為背景,需要引入大數據思維以改變現有實訓課程設置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和缺陷。傳統的情報教育訓練工作無論在指導理念上,還是在訓練內容上,都應作出相應的調整與完善。只有以大數據文化感知為導向,讓學生牢固樹立大數據思維,掌握新技術和方法,才能做到情報的精準預警,真正實現由情報主導警務工作的目標。
2.以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為輔助
公安情報學屬于應用型交叉學科。針對該學科,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的原生性知識外,還需要大量學習和運用相關基礎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特別是計算機領域的理論和實踐。數據分析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計算機基礎和軟件應用能力,才能為日常工作中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實訓課程體系的設計一定要以培養計算機應用能力為牽引,使學生掌握收集計算機信息、篩選信息、整合信息和保密信息以及信息建檔和分類存儲等必備能力。
3.以優化人才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核心
現有的實訓課程只是以顯性知識的傳授為主,不注重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雖然也設置了實驗實訓,但缺乏系統地性,實驗實訓項目之間缺少有機關聯。實訓課程設計需從知識素質、工作能力、業務技能、閱讀理解與寫作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個性品質等多方面著手,關注學生能力與未來崗位專業需求的匹配度,以優化公安情報類人才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4.以“實踐+實習+見習”環境育人為牽引
實踐、實習、見習均是實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在設計實訓課程體系時,要以“實踐+實習+見習”環境育人為牽引,既要考慮相關課程教學的實踐要求,也要結合學生實習、見習的具體情況,將實習、見習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識單元融入實訓教學。實踐模塊主要以校內實踐實驗室為依托,開展專業實操訓練、研討合作交流、模擬仿真訓練等。實習、見習模塊可以校局合作平臺為依托,通過教育培訓合作、警學雙向交流、科研項目合作、專業調查咨詢、實踐基地教學等形式開展。多種模塊相互結合,優勢互補,以提高公安情報教學效能。
四、大數據思維下公安情報類實訓課程體系的構建
基于大數據思維,本文嘗試構建公安情報實訓課程體系,具體包括6個實訓模塊:
(一)數據思維實訓模塊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公安領域對數據的價值越來越重視。一名優秀的數據分析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數據分析之“術”,即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還要掌握數據分析之“道”,即具備數據思維。數據敏感思維和共享思維是目前公安情報實訓類課程應重點開展的模塊。
(二)情報搜集實訓模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情報分析要以數據信息為先決條件。情報搜集工作是公安情報工作的首要環節,同時也貫穿于整個公安情報工作的始終。該模塊旨在幫助學生重點掌握情報搜集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實操工具。根據實戰需求和公安院校的資源條件,設計公安情報內部檢索訓練模塊和開源情報訓練模塊。
1.公安情報內部檢索訓練
公安內部信息資源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數據源。該模塊旨在介紹公安情報檢索的基本原理與流程、提高公安情報檢索效率的基本策略,讓學生熟知各類情報信息平臺,并依托校內實踐實驗室進行模擬演練,通過案例法和情景法,讓學生根據案件提供的情報線索進行關聯分析,即以已經掌握的有關案件的人、案、物等線索為初始節點,從信息系統中檢索有關的所有人、案、物信息,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最終實現將所有與案件有關的信息片段全部檢索出來,并以之為基礎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尋找偵查突破口。
2.開源情報模塊訓練
對在校生而言,在接觸公安專網和專業信息數據等機會有限的條件下,教師應盡可能訓練其開源思維,即利用互聯網的開放資源、工具及其相關應用技巧和方法。本模塊訓練將依托工具書《情報分析師開源工具箱之人員、物品、機構查詢》《情報分析師開源工具箱之多媒體分析工具》,以相關自設案例訓練學生如何快速查詢涉案人員、機構、交通工具、多媒體等。此外,應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常用且實用的開源情報搜索工具和技巧。實操部分可以以學校計算機實驗室為依托,讓學生訓練開源數據爬蟲軟件如Arachnid爬蟲、Crawlzilla自由軟件等,讓學生學會如何利用相應軟件實現數據搜集數量的最大化和數量質量的最優化。
(三)情報評估實訓模塊
認真開展情報評估工作是實現情報價值的關鍵步驟,亦是情報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大數據時代,數據龐大而復雜,自然會出現殘缺、虛假、過時等情況。想要獲得高質量的分析挖掘結果,在數據準備階段就必須提升數據的質量[4]。該模塊旨在訓練學生對數據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和內容的可信性進行判斷,即評估來源和內容的關系。需要學生掌握4×4評估系統方法、海事量表法以及簡單的數據清洗工具Kettle和Potter's Wheel。
(四)情報分析實訓模塊
情報分析是情報工作流程中最為復雜也最為重要的環節。公安情報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情報分析的質量。事實上,公安情報分析方法是一個龐大的結構體系,包括定性分析方法體系、定量分析方法體系、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體系。[5]每一體系下又包含許多具體分析方法。筆者從實戰需求和現有教學環境出發,將情報分析實訓模塊劃分為以下3種:
1.推理訓練
該模塊旨在幫助學生重點掌握情報推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使其能在實戰中熟練運用情報分析的演繹法和歸納法,了解情報推理中的常見錯誤。推理訓練基于局域網環境,讓學生利用Word軟件等實訓條件對相關信息資料進行整理,運用情報推理法得出結論并對結論進行可靠性評估。
2.數據碰撞與軌跡分析訓練
數據碰撞是一種簡便、高效、常用的情報分析方法,能夠精確地發現犯罪嫌疑人的行蹤軌跡,從而提高各級公安機關對動態社會、打擊違法犯罪能力和水平的管控能力。該模塊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數據碰撞原理及相關知識,重點掌握 GPS 軌跡、交通卡軌跡、手機軌跡、車輛軌跡、住宿軌跡等幾種常用軌跡的碰撞分析方法,并在 Excel、ACCESS 等工具的輔助下進行實際操作。
3.高危人員分析方法訓練
該模塊旨在幫助學生掌握高危人員的含義、高危人員分析在公安情報工作中的運用、高危人員動態管控的方法與技巧。高危人員分析方法訓練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公安內網等實訓條件,掌握高危篩查破案法、二次研判破案法、高危人群管控法、高危人群鎖定法、高危關聯分析法、身份證號碰撞法等具體技法的基本操作。
(五)情報管理實訓模塊
該模塊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公安情報資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如公安情報信息資源管理、公安情報信息系統管理、公安情報工作管理。同時,讓學生重點掌握從事公安情報安全管理工作的常用技術方法。比如,實現隱蔽傳輸治安情報的重要手段——情報信息加密密寫,即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關鍵技術。
(六)情報應用實訓模塊
1.相關公安信息系統的實操訓練
目前,公安情報大數據平臺大致分為大數據采集、大數據存儲和大數據分析挖掘等的平臺。情報應用實訓模塊旨在讓學生對部級和本地市常用公安信息系統平臺有所了解和掌握。以安徽省為例,刑偵專業研判平臺、皖警智偵系統、國家和省級反詐大數據平臺、安徽省公安機關合成作戰等平臺,都是刑偵和情報民警常用的平臺。學校需通過校局合作,讓學生了解這些平臺的模塊構成和操作方法,并為學生提供實操機會,幫助學生掌握各平臺的操作功能、設計理念和使用目的。
2.情報編寫訓練
公安情報實戰過程中,情報人員往往需要面對大量零散信息,如何從中整理出有價值的情報,對于構建扁平化作戰指揮體系來說具有現實意義。該模塊旨在幫助學生重點掌握情報編寫要領、情報資料的基本類型與結構、不同類型情報資料的撰寫步驟與方法,以便其將之熟練運用于實戰工作中。
五、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實訓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根據公安情報實訓課程性質,學校必須組建專業教師隊伍、專班培訓授課教官以及相關專題授課隊伍。專業課老師要多走出去,通過業務實踐、一線調研、同行交流等活動,提升教學水平與專業技能。專班培訓教學指導教師是指學校聘請公安情報部門一線專家作為兼職指導教師定期授課,就情報系統演示和實戰工作經驗開展教學,與專業教師一起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參與公安情報學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針對教官無法長期來校授課的難題,學校可以邀請教官來校開講座,每個章節精選3~4個實訓項目,讓實訓環節貫穿始終。專題授課隊伍是指邀請大數據科技公司的相關技術人員和專門開發犯罪情報分析軟件的工程師對學生進行授課和培訓。
六、教學資源庫
(一)教材庫
1.專業教材
在梳理和解讀現有出版物、加強院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的基礎之上,公安情報類課程需設計和出版新的實訓教材。只有通過以實戰為導向的教材,實現“學”和“戰”深度結合,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專業性。各省警校也應依托自身資源優勢進行特色情報專題研究和教材建設,例如新疆警察學院的情報實訓教材應突出設計反恐情報分析模塊,云南警察學院的情報實訓模塊應強化禁毒情報分析模塊設計。
2.延伸教材
由于公安情報類課程綜合性較強、體系較為復雜,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外,還應重視與該專業有關聯的其他學科教材的融合,如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法學等。
(二)案例庫
學校應當建設完備的公安情報工作流程案例訓練庫。此環節主要支持教師完成情報案例收集、各門情報相關課程前期授課材料整理以及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相關文獻的檢索。其中,在情報搜集模塊,在對備選案例進行集中點評交流、提出意見的基礎上,選取20~30個經典案例作為教學訓練支撐。在情報分析案例收集中,選取30~40起典型的情報分析案例作為基礎案例庫。教師需對上述典型案例進行情景化設計和重組,并注重對案例庫的定期更新。
(三) PPT庫和短視頻庫
創建完備的PPT庫,以供教師進行教學和科研。除收集、整理、制作公安情報專業課PPT外,教師還要定期收集近年來全國和各地市實戰部門的精品案例。實訓課堂教學中要合理運用 PPT的優點,使學習者能夠準確抓住重點、快速進入學習的實質階段、提高其合作性學習能力與社交技能。教師可將短視頻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引入公安情報實訓課程,既可使教學內容能夠更具直觀性、經濟性,也能實現教學資源優化配置。
(四)其他資源
除上述教學資源外,公安情報類課程還應準備相應的實訓操作手冊、實訓數據庫、習題庫等。專業課教師應收集并整理各地市常用大數據平臺、信息系統的操作手冊,以及基本的情報搜集和分析工具,如Arachnid爬蟲、Crawlzilla自由軟件、Kettle和Potter's Wheel等操作細則;設計并創建相關案例的數據庫,如話單分析中的通信數據;完備習題庫建設,以供學生課堂內外進行實操練習。
七、實訓基地
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將為學科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必要的平臺。“實地、實兵、實景”的情景化教學訓練是公安情報學專業孜孜追求的模式。[6]以我校為例,學院現有公安教學練戰模擬演訓室、安徽經偵大數據研判基地、安徽省經濟犯罪研究中心等實訓基地,同時還有視頻偵查實驗室等,可供學生進行相關實訓操作,能夠滿足學生正常的實訓需要。實習基地也是公安情報實踐教學的主要陣地, 亦是強化學生能力的重要保證。實習基地應分為固定性和變動性兩類。在省公安廳和合肥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全省各市均有固定的實習地點。在平常的授課中,教師也會根據課程需要,依托校局合作平臺,讓學生定期到專業對口的實戰部門深入學習,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
八、結束語
為滿足新時代對于公安情報人才的需求,對學生大數據思維的培養不能僅通過理論講授過程實現,必須通過實訓課程的反復訓練實現。因此,基于大數據思維,構建系統性的實訓課程體系至關重要。該課程體系既要注重對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也要注重對學生業務分析能力的培養,更要加強符合大數據理念的公安情報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的實訓教學。
作者單位:朱勝楠 安徽公安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德輝.中國公安情報學的興起和發展[J].情報雜志,2015,34(11):7-14.
[2]鄧勁生.實戰情報大數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4.
[3]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ViktorMayer-Schonberger,等.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
[4]耿蓓,王斌.情報評估體系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23):7-11.
[5]姚雅雯,段國章.試論情報研究方法工具的多樣性[J].科技創業月刊,2017,30(24):65-69.
[6]楊雁瑩,江林升.公安情報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5,28(11):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