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匠育人理念植根于中國傳統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領域里扮演著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關鍵角色。這一理念著重強調,通過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和深厚的職業責任感,培育既具備扎實實踐能力又富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將紅匠育人理念深度融入職業院校的傳媒人才培養體系,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職業素養及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舉措。文章深入探討了紅匠育人理念與傳媒人才培養之間的內在契合性,并剖析了其在人才培養中的深遠價值。為了促進紅匠育人理念在職業院校傳媒教育中的有效實施,通過優化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等多條路徑,力圖使這一理念成為驅動高素質傳媒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 紅匠育人;職業院校;傳媒人才培養
一、紅匠育人理念在職業院校傳媒人才培養中的內涵、特征及融合
(一)紅匠育人理念的內涵與發展脈絡
紅匠育人理念根植于中國傳統工匠精神的深厚土壤,其核心在于倡導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與高度的責任感,以此為基石,致力于培育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這一理念已逐步演化為一種系統化的教育模式,它重視技能的傳授,更將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的培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精湛的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共同構成了紅匠育人理念的核心內涵。
(二)職業院校傳媒人才培養的內涵、特征及價值
職業院校的傳媒人才培養,以培育兼具堅實理論基礎與卓越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終極目標。這一培養目標涵蓋了專業知識的深入掌握、實際操作技能的精湛培養,以及創新思維與職業道德的全面塑造。面對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傳媒教育不僅要堅守傳統傳播學理論的傳承,還要緊跟時代步伐,融合最新數字媒體技術,以確保學生具備應對復雜傳媒環境的綜合能力。職業院校傳媒人才培養的價值,在于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能夠勝任媒體內容的制作與傳播,還能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保持高度的職業敏感性和責任感。
(三)紅匠育人理念與職業院校傳媒教育的深度融合
紅匠育人理念的核心在于傳承與發揚工匠精神,強調精益求精的態度與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將這一理念深度融入職業院校的傳媒教育體系,旨在培育學生扎實的專業技能、強大的創新能力以及堅定的職業道德,使他們能夠在新媒體環境中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行業挑戰。通過巧妙地將紅匠育人理念融入課程設計,職業院校不僅為學生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還通過實踐教學、項目導向學習法以及緊密的校企合作,全面強化學生的操作能力與社會責任感。此外,紅匠育人理念的引入,還顯著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創新精神,使他們在傳媒行業中始終保持敏銳的職業洞察力與高尚的道德操守。
二、紅匠育人理念融入職業院校傳媒人才培養的價值
(一)強化職業素養,激發創新能力
教育部2019年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職業教育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致力于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紅匠育人理念,作為中國傳統工匠精神的現代傳承與發揚,不僅強調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與深厚的責任感,還在此基礎上,為學生的傳媒專業技能增添了強勁動力,同時全面提升了他們的職業道德與操守。這一理念與新時代傳媒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不謀而合。
(二)加強意識形態引領,堅定文化自信
新聞傳播學科的教育應從引導學生如何系好從事新聞職業的“第一??圩印遍_始,深入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事業的重要方針,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新聞觀。在此基礎上,創新立場、視角與方法,培育出政治站位高、政策性強的新聞報道能力。傳媒行業是信息傳播的橋梁,更是意識形態傳播的重要陣地。紅匠育人理念通過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職業使命感,使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肩負起傳播正能量、引導社會輿論的重任,成為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堅實后盾。
(三)培育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傳媒精英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奔t匠育人理念積極響應這一號召,倡導“立德樹人”,在職業教育中始終堅持德育與技能并重。通過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與實踐能力,職業院校為傳媒行業注入高質量的新鮮血液。這一理念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還為他們應對傳媒業的快速變革提供了有效策略。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將能夠勇敢地迎接挑戰,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同時為職業院校在傳媒業變革中提供堅實的支撐。
三、基于紅匠育人理念的傳媒人才培養路徑
(一)紅色文化融入與信念塑造
1. 深化紅色文化傳承,依托歷史節點強化認同
在重要的歷史紀念日或重大活動期間,如建黨節、抗戰勝利紀念日等,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主題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參觀紅色博物館、參與紅色經典作品的創作或改編,以及制作紅色主題短視頻等。這些實際體驗不僅增強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深刻認同感,還進一步鞏固了紅色文化記憶的深度傳承。例如,南昌職業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學生在江西省職業院?!凹寄艹刹?,強國有我”主題教育活動中,創作了深受歡迎的短視頻作品,并通過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反響。
2. 建設紅色實踐基地,深化校企協同育人
紅色實踐基地在傳媒人才培養中發揮著獨特的育人作用。為了給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可以依托紅色實踐基地,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從而深化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是落實紅匠育人理念的關鍵路徑。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將紅色文化資源與傳媒實踐有機融合,設計出針對性強的實踐課程。這些課程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不斷提升職業素養與實踐能力。通過與地方傳媒機構的深度合作,學生得以全程參與紅色題材的內容制作,從選題策劃到內容傳播,全面增強其職業素質。紅色實踐基地的建設與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深度融合,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優化了傳媒人才培養路徑,拓展了教學實踐空間。
(二)新媒體技術融合與課程創新
1. 融合新媒體技術,優化傳播形態
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傳媒作品的傳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多樣化選擇。紅匠育人理念緊跟時代步伐,通過深度融合新媒體技術,進一步優化了傳媒人才的培養路徑。職業院校積極與新媒體企業攜手,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共同設計符合行業需求的實踐項目。這些項目不僅使學生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更引導他們將這些技術巧妙應用于內容創作中。這種實踐導向的教學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還顯著增強了他們適應傳媒行業變革的能力。新媒體技術的融合不僅使傳媒作品的傳播形態更加豐富多彩,還有力推動了紅匠育人理念的實踐與傳播,為培養兼具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傳媒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2. 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以適應行業變革
在紅匠育人理念的引領下,職業院校的傳媒人才培養工作不斷尋求教學理念的創新和教學方法的優化,以更好地適應傳媒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環境的變革。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新時代對傳媒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項目導向、翻轉課堂與問題導向學習法等新型教學模式的引入,為傳媒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項目導向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提升能力。以新聞寫作課程為例,學生從選題、采訪到撰稿,全程參與,最終完成具有實際傳播價值的作品,從而鍛煉了他們的專業技能。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的課堂結構,強調課前預習、課堂討論和課后反思,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例如,通過引入真實或模擬的傳媒案例,如廣告傳播策略或危機公關分析,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深入理解和應用知識,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師隊伍提升
1. 強化傳媒類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是提升傳媒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環節。傳媒專業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還需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實踐技能,以緊跟傳媒行業的發展步伐。為此,職業院校應通過系統化培訓和實踐鍛煉,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能力。同時,應加強教師的專業能力建設,定期組織他們參與行業實踐,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術發展,并將這些前沿技術和行業需求融入教學之中,確保課程內容的時效性與實用性。此外,鼓勵跨學科合作與資源共享,通過團隊合作交流,激發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的創新,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學習體驗。
2. 創新傳媒類專業課程內容與考核方式
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傳媒作品的傳播形態帶來了多樣化的選擇。在此背景下,紅匠育人理念通過融入新媒體技術,進一步優化了傳媒人才的培養路徑。職業院校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興技術,使傳媒作品的表現形式得以豐富,傳播效果顯著提升。同時,通過與新媒體企業的深度合作,職業院校深化了校企合作模式,設計出符合行業需求的實踐項目,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技巧,并能將其巧妙融入內容創作中。依托新媒體技術的融合發展,職業院校不僅優化了傳媒作品的傳播形態,還推動了紅匠育人理念的實踐與傳播。
3. 尊重專業課程規律,深化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應結合傳媒行業發展趨勢,并充分尊重課程的內在邏輯和規律。傳媒類課程涵蓋新聞傳播理論、媒體實踐技能和新媒體技術等多個方面,要求課程設計既要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又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課程結構應合理配置理論與實踐的比例,通過案例教學、實踐項目和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確保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靈活應用于實踐之中。同時,課程內容應及時更新,融入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應用等新興技術元素,使學生具備應對復雜傳媒環境的能力。此外,課程改革還應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在知識傳授的同時融入德育元素,通過典型案例分析、社會實踐和思政教育等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四)價值引領與專業認同塑造
在紅匠育人理念指導下的傳媒人才培養過程中,價值引領與專業認同塑造尤為重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價值引領是教育者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設置、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以及充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活動,教育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巧妙地融入教學全過程。這樣,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并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專業認同塑造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了加深學生對傳媒行業的深刻理解和職業使命感的認知,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學生可以更近距離地接觸行業前沿,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規范。行業講座和實踐項目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傳媒行業倫理要求的理解,激發了他們的專業興趣和投入感。此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傳媒行業的挑戰與責任,從而逐步形成對專業的深度認同。
將紅匠育人理念融入職業院校傳媒人才培養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將紅色文化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職業院校能夠更好地塑造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為傳媒行業培養具備扎實專業技能和堅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質人才。未來的職業教育應繼續深化紅匠育人理念的實踐,使其成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傳媒人才的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楊淑玉,程慕揚. 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發展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J]. 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24,26(03):68-71.
[2] 高軍來. 淺議媒體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傳媒人才的培養[J]. 視聽,2016(12):172-173.
[3] 王鵬飛,許曉童. 分析新機遇研討新使命:2023年傳媒年會院長論壇綜述[J]. 傳媒,2023(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