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語文學科以其基礎性、綜合性和母語性為顯著特征,而課堂學習與作業練習則構成了學生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兩大支柱。然而,傳統語文作業往往忽視了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融入。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文章遵循“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并重的雙線體系,致力于優化設計,將單元課文、口語交際、習作園地等元素整合,創造出既具有整體性又富含多元性的作業形式,以此作為實現“減負增質”目標的關鍵途徑。
【關鍵詞】 單元統整;語文作業設計;減負增質
單元統整的語文作業設計需全面考量作業數量、時間分配、質量把控及效益提升,確保基礎性作業能夠牢固奠定學生基礎,實踐性作業則側重于強化與鞏固所學,彈性作業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與自主選擇,而融合性作業則促進知識的綜合整合。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語文作業應被視為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避免出現作業的隨意布置與設計上的碎片化現象。因此,教師應構建出既結構化又梯度化的單元統整作業體系,并通過層級量化的作業評價方式,進一步推動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與提升。
一、單元統整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背景與價值內蘊
(一)單元統整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背景
1. 深層推進“雙減”政策落實的現實需要
作業是檢驗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作為“雙減”政策的重要一環,作業直接指向學校教學行為,為教育教學“減負增效”鋪平道路。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其作業設計與實施是推進“雙減”落實的關鍵。因此,探索和研究基于單元統整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實施,對推進教學改革和達成“雙減”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助推農村教育教學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2. 有效培育語文核心素養的必需
語文學習是生成核心素養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積累。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課堂教學與課后作業是關鍵支撐,同時需要整合性學習活動的高效支持。單元統整的語文作業是學生學習和實踐參與的結果呈現,搭建了語文跨學科學習的平臺。作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支架,單元統整作業形成了把知識積累轉化為核心素養的橋梁。
3. 遵循統編教材特色編排要求
教師對統編語文教材的積極解構和教學研究實踐,是通過重構單元結構形成整體性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同時,教師應積極關注課程、教學和作業三者之間的研究與呼應,整合思考語文作業并有效實踐落實。單元統整的語文作業遵循統編教材雙線編排特色,融合作業目標、內容、形式和實施,重新定位語文作業,凸顯單元統整作業的板塊整體式、內容結構化和運用綜合性。這種作業設計是教師依據教材和教學的系統設計,能夠真正實現學生深度學習、關聯思維和作業育人等多維目標。
4. 推動作業教研的全面增值
單元統整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應著眼整本教材的同類章節單元,總體規劃形成整合性單元作業。同時,要充分發揮校本教研的支撐作用,將教研、教學和作業有機銜接,用教研助推教學和作業,用作業反推教研和教學。此外,要有效利用課題研究的促推優勢,運用任務驅動推進課題研究和單元統整作業設計的融合,讓學校根據自身教研短板認領課題研究任務,實現課題研究的全面增值,進而促推單元統整作業設計。
5. 系統破解作業設計與實施難題
完成作業的過程是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學習策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新實踐的過程,有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作業設計與實施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之一,作業設計與實施質量是“控量、減負、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基于單元統整理念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應凸顯生活化,讓學生在作業中深度探究、綜合運用和實踐創新。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形成關鍵能力,有效培育核心素養,還能系統破解教師作業設計與實施的難題。
(二)單元統整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價值內蘊
1. 厘清單元統整作業內涵
單元統整作業是根據單元知識內聯學生學習認知,緊扣核心素養目標對單元內容重組編排構建的作業結構整體,形成了單元結構化知識群組。基于單元統整理念的小學語文作業是語文教師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單元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運用選擇重組、變式完善和創新研編等多樣化形式,將單元核心知識編制成學習任務,形成“高結構”“強關聯”“共融合”的結構化作業。
2. 優化“單元統整學習”整體設計
整合是單元統整語文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核心,符合大單元理念教學,能夠豐富大單元教學的理論支撐。統編版語文教材突出單元整合特質,要求緊扣“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整體設計教學,在課后思考題和單元語文園地中滲透核心素養培育,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單元統整作業通過整體規劃和設計單元內容與單元活動,實現了單元學習的統籌安排和層層遞進,充分彰顯出單元統整學習的價值,發揮了單元統整學習的優勢。
3. 創新單元統整作業設計機制
作業與課堂教學應互通互融。基于單元統整理念的語文作業設計和實施,推動了對大單元整體教學的關注和推進。通過重整內容,構建了綜合性、板塊式的教學,學生在單元學習中主動聯結知識。單元統整作業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途徑,搭建了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平臺,能夠讓不同學生通過學習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語文單元統整作業設計能夠體現分層設計理念,有效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適切性。
4. 提升教師教學研究能力
單元統整的語文作業設計能夠提升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強化教師對作業的再認識,促使語文教師更多關注教學設計,依托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理解,系統思考單元目標、教學、評價和作業等多環節,著眼全局視角統籌設計更具影響力的作業。這有利于教師積極提升教材研究力、課程設計力和作業反思力。
5. 引導學生思維遞進層級發展
單元統整作業設計能夠涵蓋單元課時的目標、類型、難度、時間和評價等諸多作業要素,形成了結構化作業。同時,它關注了單元不同課時內容,達成了課堂教學和作業內容的真正關聯和銜接,層層遞進作業內容,有效驅動學生完成符合自身學習需求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從而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語文綜合能力。
6. 促進師生對作業設計的重新認知
單元統整的語文作業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有效延伸補充課堂教學,最終促進課程目標實現。設計和運用多樣化統整作業,構建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多元培養路徑,有效實現學生鞏固和反思學習、補救和拓展實踐。單元統整作業能夠提高學生關鍵能力和內化必備知識,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達成課程目標落實。語文單元統整作業以語篇文本為載體,讓學生在語篇中學習理解,在情境中遷移創新,在問題中主題探究。
二、單元統整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實施現狀
(一)作業價值取向單一化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性課程,其作業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當前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實施過于側重服務于學習和支撐成績,使作業的價值取向變得單一。語文教師往往依據考試內容來設計作業,導致作業形式化嚴重,主要內容局限于識字寫字,這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這種過于突出成績的作業設計與新課標精神和學科作業指南要求不符,影響了語文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二)作業設計缺乏系統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側重于課堂教學而忽視作業設計,導致作業設計和實施隨意盲目,進而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效能。教師的教學設計多關注學習目標和教學活動,卻很少涉及學生的作業設計,這使得教師布置作業時缺乏預想,學生作業因此成為“三無”產品:沒有準備、沒有計劃、沒有設計。這種隨意設計的作業難以適應學生的需求,讓學生難以充分利用,預期作業成效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作業與課堂聯系脫節
部分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時缺乏整體思考與規劃,導致作業碎片化嚴重。他們忽視了作業與課程單元的整體關聯,作業目標和內容指向不明確,作業之間缺乏層次遞進和內容連貫性,這制約了學生形成系統性的知識能力。同時,教師缺乏對作業與語文教學是有機整體的認知意識,導致作業設計和課堂環節的紐帶斷裂。因此,課前預習作業與課堂教學、課后作業與課堂學習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
(四)作業探究性不足
小學語文是學生探究學習語言的基礎學科,作業應是學生文本理解、思維發展和能力形成的有效支撐。然而,當前的語文作業設計和實施過于急功近利,忽視了作業反哺教學和反推教研的積極成效。作業形式單一、內容零散,作業無趣且脫離學生生活經驗,過程注重學生機械抄寫,這導致引導學生作業探究不足,使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獲得學習成效和發展成為空談。
(五)作業忽視學生真實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促進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是作業的重要功效之一。然而,當前的學生語文作業未能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和認知水平設計內容,缺乏學生自主選擇和利用資源的教師指導,致使學生學習和實踐渠道單一。因此,作業設計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鞏固和實踐練習,聚焦生活情境,促進學生真實問題的解決。
三、基于單元統整理念的語文作業設計原則
基于單元統整理念的作業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學習過程以及認知和心理特點。
(一)設計多樣化,提升作業效能
作業是課堂的外延和拓展。在基于單元統整理念的語文作業設計中,教師應轉變單一作業模式,實現作業的多元化。作業難度應隨著課時的推進而遞增,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進程。同時,根據學生的學情差異,教師應開展分層作業設計,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有效完成作業,從而提升作業的效能。
(二)合作探究,豐富學習體驗
單元統整作業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為此,教師應打造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和作業的溝通、交流、分析與協作通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進行分組,并設定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自學、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多元合作完成寫作任務,從而豐富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學習體驗。
(三)跨學科融合,拓寬學習視野
跨學科作業設計是對學習資源的一種創新整合方式,它符合新課標提出的“拓寬學科學習和運用領域”的要求。通過跨學科作業,學生可以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并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實踐能力。這類作業有助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理解社會與生活,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
四、結語
單元統整的語文作業有效地將教學與作業相銜接,使學生的語文學習從脫離實際生活情境轉變為解決實際問題,這一轉變促使語文教師樹立起整體化的教學觀和結構化的作業觀。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將單元統整作業視為連接課程、教學和評價的關鍵環節,使教學與作業相互協同,共同助推學生關鍵能力和品質的形成。同時,在設計語文單元統整作業時,應注重作業的多樣化、趣味性和完整性。教師應靈活運用單元統整、任務驅動、支撐助力等多種形式來編排作業,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并切實提高作業設計的效能,從而充分實現作業在育人方面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鄭靜. 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單元整合作業設計初探[J]. 語文教學通訊,2023(06):4-6.
[2] 李萍. 單元統整理念下的作業優化設計[J]. 小學教學:語文版,2022(05):26-28.
[3] 王萍花. 基于大單元統整理念的初中語文作業優化設計[J]. 中學時代,2024(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