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那年,我的時間安排基本固定,上學日6點起,10點睡。周末只有一個下午和兩個夜晚的時間允許我自由分配。
我最期待的是周五夜晚,抱著明后兩天是假日的想法,我不必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飯后埋頭學習。也是這個時間,媽媽常會在晚飯后帶我和弟弟去朝陽市場買臭豆腐。
我們散步去市場,15分鐘就能到。夜晚的市場支起了許多小攤,各種香味勾得人口舌生津,就是吃過晚飯也會忍不住想要來一碗小吃。麻辣燙很香,燒烤也很吸引人,但我們的目標在另一條街上。
走過小吃街,第三個路口進去是電腦城和幾家零售店。比起熱鬧的小吃街,這條街要冷清很多。我拉著弟弟興奮地跑向盡頭的拐角,如愿看到那輛熟悉的小車。
小推車上架著一口大鐵鍋,旁邊是一口帶蓋子的鋼制小鍋和幾個放小料的碗。攤主爺爺圍著帶油漬的白圍裙,笑瞇瞇地注視著我們。
“兩個大份,要辣!”我還是慣例。
爺爺從車里取出兩碗臭豆腐,倒入油鍋。“呲啦、呲啦”,油鍋一點點沸騰,直至滿鍋都跳起油花,到達180度的高溫。豆腐塊被油花包裹,不停翻轉,這是一首美妙的樂曲,唾液忍不住在我的口腔中起舞。大概三四分鐘左右,爺爺抄起漏勺,撈起豆腐,放入兩個紙碗。
“要打包嗎?”“不用,現吃。”爺爺在豆腐上澆一勺湯汁,撒上佐料,示意我接過。
這是給一個忙碌了一周的人最好的慰藉——在這不算亮堂的街角享受一份美食。
在這么一個街角,我與弟弟爭奪著豆腐,從燙得齜牙咧嘴,到溫度剛剛好。即使是寒冷的冬日,最后一塊豆腐落入口中時也絕不會變冷。媽媽與老爺爺在旁邊聊著家常,空氣中流動著一種莫名的安心氣氛,這份安心源自手里這一份熱氣騰騰的美食,源自這一周難得緩慢的夜晚,也許還源自這個曾經繁華過,現在安靜下來的老舊街角。
朝陽市場前的轉盤,車輛匆匆駛入,又匆匆離去,奔向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或許有一天,我也會離開這里去向遠方,但我會記得這份臭豆腐,記得這舌尖心底上的溫度。
(指導老師:甘健)
【點評】
忙碌一周的學子,偶爾得到短暫的自由時,最最渴望的,還是穿行于熱鬧的夜市,尋到那個街角,找到那個熟悉的小攤車,享受老爺爺一份熱氣騰騰的臭豆腐的馨香。
文中作者貌似渴望的是一份舌尖的溫暖與自在閑適,其實內心真正渴望的是一種安然與寧靜,是一種慢下來的生活節奏,是一種如老爺爺般歷經歲月洗禮后的從容與淡定,是一種無論走多遠、走多久都能留存記憶里的美好。
文章場景描寫的細節非常具有畫面感,氣氛渲染到位;攤主爺爺熱情體貼、細心周到的形象很有立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