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學校要求每位老師都要參與作業設計,設計A類作業(小組類)和B類作業(個人類)都可以,我選擇了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本單元共有3個例題,我主要負責第2課時的作業設計。
本單元教學目標有三個: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模型思想。2、通過畫線段圖初步培養學生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3、讓學生嘗試用植樹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依據單元目標,第2課時的內容是關于一條線段上的植樹問題的另一種情況---兩端都不載樹的情況。通過備課我發現,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先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如果有學生直接用第1課時所學習的規律來解答,我們可以提示學生:小路的兩端都是場館,還需不需要栽樹呢?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這種情況的規律。讓學生在知識的遷移和轉化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七單元《植樹問題》作業單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第七單元第2課時兩端都不栽的植樹問題
[學習目標]
1.掌握在一條線段上兩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樹問題的規律。
2.應用間隔與棵數的關系解決簡單典型的植樹問題(兩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
3.會靈活運用兩端都不栽的植樹問題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生活問題。
基礎鞏固性作業(必做)
1、(1)不封閉線段上的植樹問題(一端栽一端不栽),
棵數=(""""" )""""" 間隔數=("""" )÷("""" )。
(2)不封閉線段上的植樹問題("""""" ),棵數=(""""" )-1。
(3)一根木頭長10米,把它平均鋸成5段,需要鋸("" )次,如果鋸一次需要5分鐘,鋸完需要(""""" )分鐘。
2、在某段馬頰河的一邊,每隔10米放置一個照明燈(一端放一端不放),一共放置了35個,這段河長多少米?
能力拓展性作業(選做)
3.園林工人沿公路兩側植樹,每隔6米栽一棵(兩端不栽),一共和了36棵,這條公路有多長?
探究實踐性作業(選做)
5.我是小小設計師
運動會上,同學們要在長100米的跑道上一側,每隔插10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紅旗?
(1)請寫出你設計思路
(2)把你想到的方案畫出來。
(3)小組合作完善方案,期待你們的作品
以上作業設計突出基礎性、分層性、實踐性等,在作業素材選取上選擇學生熟悉的素材,創設情景盡量貼近學生生活。通過作業實踐,既夯實基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不斷提高,完成作業的時間縮短,質量提升,體現了減負、提質、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