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我縣大力推行“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理念是“變教為導、以導促學、學思結合、導學互動”。這種教學模式是新形勢下教學改革的一次大膽嘗試,它改變了過去課堂教學死氣沉沉的局面,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成效顯著。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中,導學提綱的編寫異常重要,而在導學提綱的編寫中問題的設計又是重中之重。那么設計問題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設計問題要圍繞教學的主要內容。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見到這種現象: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很多問題,但學生卻無法從教材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即使學生回答了這些問題,也不能知道文章的內容是什么,文章表達了一個什么主題思想,學習之后仍然是一頭霧水。之所以如此,關鍵是老師沒有把問題設計好。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緊緊圍繞教材的中心,服從總的教學目標,問題要具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認真的研讀教材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和目標的需要來設計問題,問題要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只有如此我們設計出來的問題才能切合學生的需求,學生才能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解答,領悟教材的內容,真正的掌握知識,智力得到開發,能力得到提高。
二、設計問題要有啟發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提出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重要途徑。所以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有一定的啟發性,要有一定的難度、深度和廣度,要能夠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根據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要讓學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來”。學生的認知水平總是通過認知沖突由低一層次向高一層次過渡。我們的課堂提問就是要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如果老師的問題只能在學生的思想中泛起一絲漣漪,甚至毫無反應,就失去了提問的意義。如我們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菲利普夫婦和于勒是什么關系?菲利普夫婦對于勒前后的態度相同嗎?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在不同的時候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從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變化中我們發現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既切合文章的內容,又很好的激發了學生閱讀文章的積極性,在對這些問題饒有趣味的思考和討論之中,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思想。
三、設計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是我們教育教學的一個宗旨。我們在教育教學時,要把所有學生都考慮進來,要使所有的學生都不掉隊。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和設計問題時,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要給所有的學生以思考的空間,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問題設計要有易有難,難易適度,太易優秀的學生會吃不飽,太難學困生會消化不了。
四、設計問題要切合學生的實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問題的消化者和吸收者。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既要考慮教材的需要,也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怎樣設計問題才能讓學生易于回答,樂于回答。問題設計要科學合理,切合學生實際,不能讓學生讀了問題后無從著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魚我所欲也》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文章是怎樣論證中心論點的?因為這個問題太大太籠統,所以學生就無從下手,其結果是老師啟而不發,課堂教學陷入僵局。
五、設計問題要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
現在的教育要求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所以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和設計問題的時候,都應該注意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具體的說就是要注意以下的問題:1、設計問題要與其它學科知識相聯系;2、設計問題要與其它有密切關系的課文相聯系;3、設計問題要與實際生活相聯系;4、設計問題要著眼于學生動手創新等能力的培養;5、設計問題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問題是我們課堂教學的觸發點和主線,科學合理的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開啟學生思維的閥門,使學生的思維之流奔流不息,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學生會在問題的啟發和引導下,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凈化和豐富,境界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