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但與此同時,社會問題也日益凸顯,如老齡化、心理健康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個體的生活質量,也對社會的發展構成了挑戰。社會服務機構作為連接政府與公眾、解決社會問題的橋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們提供多樣化的社會服務,如教育援助、心理健康支持、老年人關懷等,為弱勢群體提供必要的幫助,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然而,社會服務機構的運營與管理并非易事,它們面臨著資源有限、需求多樣、競爭激烈等多重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確保社會服務機構能夠高效、有序地運行,并持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需要深入研究社會服務機構的運營與管理方法。由王川蘭著,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社會服務機構運營與管理》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社會服務機構的運營與管理,書中大量引入實際案例,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為讀者提供了寶貴的洞見。全書共分為10個章節,每章都圍繞社會服務機構的不同方面展開,從基本理論到實踐操作,再到內外部治理機制,層層遞進,內容豐富且詳盡。
(1) 導論部分,王川蘭教授以高屋建瓴的視角,精準地界定了社會服務機構管理的內涵,它不僅涵蓋了組織、協調、領導及控制等管理活動的基本要素,更強調了這些活動在社會服務這一特殊領域中的獨特價值。社會服務機構,作為連接政府與民眾、提供公共服務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橋梁,其管理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深入剖析了社會服務機構管理的特征,這些特征包括但不限于非營利性、公益性、專業性、多元參與性等。這些特征共同構成了社會服務機構管理的獨特風貌,既體現了其與傳統商業組織管理的顯著差異,也彰顯了其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在類型與功能的闡述上,運用詳盡的分類與生動的案例,展示了社會服務機構在養老、教育、醫療、救助等多個領域的廣泛應用與顯著成效,特別是對于上海市徐匯區S鎮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案例分析,更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讓讀者能夠直觀感受到社會服務機構在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方面的積極作用,這一案例不僅展現了S鎮養老服務機構的創新實踐與管理智慧,也為其他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社會服務機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讀者閱讀導論部分,不僅能夠對社會服務機構管理有一個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更能夠感受到這一領域所蘊含的廣闊前景。王川蘭教授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與敏銳的社會洞察力,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社會服務機構管理奧秘的大門,引導我們在未來的學習與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前行。
(2) 該書深入探討了社會問題與社會服務機構的關系,以及社會服務機構的使命和目標。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這一趨勢不僅考驗著國家的養老保障體系,也對社會服務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王川蘭教授巧妙地將養老服務機構置于這一宏大背景下,深入剖析了其作為連接政府、市場與家庭的橋梁角色。她指出,養老服務機構不僅承載著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基本服務的使命,更肩負著促進社會和諧、增強社區凝聚力的重要任務。王川蘭教授在探討養老服務機構如何有效運營與管理時,強調了幾個關鍵要素:一是明確使命與目標定位。社會服務機構應清晰界定自身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獨特作用,將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創新服務模式與手段。面對老年人口數量的激增和服務需求的日益復雜化,養老服務機構必須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如引入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提升服務效率與質量,同時注重培養專業化的服務團隊,確保服務的專業性和人文關懷。三是加強資源整合與協作。養老服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市場、社區、家庭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參與。書中鼓勵社會服務機構積極尋求與各方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協作,共同構建覆蓋全面、銜接有序、保障有力的養老服務體系。王川蘭教授對養老服務機構與人口老齡化的案例分析,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社會服務機構在應對社會問題中的巨大潛力,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啟示。社會服務機構要想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不斷適應時代需求的變化,勇于創新、敢于擔當,以更加專業、高效、貼心的服務贏得社會的認可。
(3) 第三章從理論層面系統介紹了社會服務機構管理的理論基礎,包括古典管理理論、人際關系和行為科學學派、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務理論、人本主義管理理論以及激勵理論等。古典管理理論,以其嚴謹的邏輯和科學的態度,為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組織設計、職能劃分以及流程優化的基本原則。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僅僅依靠古典管理理論已難以滿足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于是,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務理論應運而生,它們強調服務的公共性、民主性和回應性,倡導以公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為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理論不僅提升了機構的服務質量,還增強了其社會責任感和公信力。同時,人本主義管理理論和激勵理論也占據了重要地位。人本主義管理理論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和價值,認為管理應以滿足人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而激勵理論則研究如何激發人的創造性,為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這些理論的應用,使得社會服務機構在關注服務效果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員工的成長和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組織氛圍和團隊精神。在第三章的案例中,平衡計分卡在R社會工作機構管理中的運用尤為引人注目,這一案例不僅展示了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先進管理工具的實用性和有效性,還深刻揭示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緊密聯系。R社會工作機構運用平衡計分卡的4個維度(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的設定和衡量,實現了對組織績效的全面監控,這一過程中,古典管理理論的嚴謹性、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公共性、人本主義管理理論和激勵理論的人文關懷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4) 第四章至第六章詳細闡述了社會服務機構的宏觀外部管理、內部治理結構與過程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內容。第四章以A直轄市社會服務機構與政府服務購買的案例為核心,揭開了政府與社會服務機構之間錯綜復雜關系的神秘面紗。案例中,政府作為購買方,其政策導向、資金支持與監管機制直接影響著社會服務機構的運營方向與效率。而社會服務機構,則作為服務的直接提供者,其專業能力、服務質量與反饋機制又反過來作用于政府的決策過程,形成一種動態的雙向互動,這一分析不僅展示了政府與社會服務機構之間的依存與制衡關系,更揭示了在這種關系中如何平衡公共利益與市場機制、提升服務效能與保障社會公正的關鍵挑戰。第五章轉向社會服務機構內部治理的微觀世界,以上海市CT社會服務中心為樣本,深入剖析了其內部治理結構的構建與運作過程,這一章節運用豐富的實例與深入的分析,揭示了社會服務機構內部治理的復雜性。從決策機制的設立、組織架構的設計到管理流程的規范,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治理的智慧與藝術的結合。同時,該章節還強調了內部治理對于社會服務機構保持使命導向、提升服務質量、促進團隊凝聚與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作用。通過這些內容的闡述,讀者得以深刻理解到內部治理不僅是社會服務機構健康運行的基礎,更是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第六章聚焦于社會服務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這一議題直接關系到社會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與核心競爭力。首先強調了人力資源在社會服務機構中的核心地位,隨后從招聘與選拔、培訓與發展、績效評估與激勵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策略與實踐案例。通過具體的實例分析,揭示了如何在保障員工權益與提升工作滿意度的基礎上,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力,進而推動社會服務機構的整體發展。此外,還關注了社會服務機構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特殊挑戰與應對策略,如志愿者管理、跨學科團隊建設等,為讀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5) 第七章至第九章介紹了社會服務項目管理、籌資與財務管理以及評估等方面的內容。第七章以金花街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的需求調研與方案設計為案例,生動展示了社會服務項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項目團隊通過詳細的需求調研,深入了解了金花街社區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和期望,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管理等各個方面;項目團隊基于調研結果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方案設計,明確了項目的目標、內容、實施步驟、預期效果及評估指標等。讀者通過這一案例,能夠清晰地看到社會服務項目管理從需求分析到方案設計,再到實施與評估的全過程,以及每個環節中的關鍵要素和注意事項。第八章聚焦于社會服務機構在籌資與財務管理方面面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以深圳市L社工機構的籌資管理及其困境為案例進行深入剖析。L社工機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資金來源單一、籌資渠道有限、成本控制困難等問題。L機構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籌資方式,如政府購買服務、社會捐贈、公益眾籌等,并加強財務管理和成本控制,確保資金的有效利用和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讀者通過這一案例,能夠深刻認識到籌資與財務管理對于社會服務機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創新和實踐來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第九章以四川省MH社工服務站災后服務項目的評估為例,闡述了社會服務機構評估的意義、方法和步驟。災后服務項目因其特殊性和復雜性,對評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H社工服務站通過制定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項目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全面、客觀、公正的評估。評估結果不僅為項目的后續改進提供了有力依據,也為其他類似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參考。讀者通過這一案例能夠了解到社會服務機構評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評估來提升服務質量和促進社會服務事業的發展。
(6) 第十章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視角,勾勒了一幅社會服務機構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的宏偉藍圖。不僅指出了社會服務機構作為社會創新的重要推手,在促進社會穩定、增進民眾福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還通過春草社工服務機構這一生動案例,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社會服務機構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如何堅守使命、強化責信、勇于創新,進而有效應對各種挑戰,推動社會持續進步的歷程。春草社工服務機構的案例,是王川蘭教授論述中的一個亮點,這家機構以其明確的使命——即致力于提升社區服務質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指引,不斷探索和實踐。在責信方面,春草社工堅持透明化管理,確保服務項目的資金來源、使用情況及成效都能得到社會各界的監督與認可,這種高度的責任感與公信力,不僅贏得了公眾的信任與支持,也為機構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春草社工在創新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活力與創造力。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問題和多元化的服務需求,敢于突破傳統框架,引入新技術、新方法,如數字化管理工具、社交媒體傳播策略等,不斷提升服務效率與質量。同時,還注重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鼓勵員工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推動機構不斷向前發展。讀者從春草社工服務機構的案例中能夠清晰地看到社會服務機構在運營與管理中的有效方法:① 明確并堅守使命是根本。企業只有確立了清晰的目標和愿景,機構才能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保持定力,不迷失方向。② 強化責信是關鍵。企業運用透明化管理、接受監督等方式,能夠不斷提升機構的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③ 勇于創新是動力。企業只有不斷適應時代變化,敢于嘗試新事物、新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大學生學習社會服務機構的相關知識,能夠深刻理解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和角色,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這種認識和覺悟,將激勵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積極地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為社會的和諧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社會服務機構運營與管理》是一本具有極高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的書籍。它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還通過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討論,使讀者能夠深入理解社會服務機構的運營與管理之道。無論是對于學術界的研究者還是實務界的從業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書評人簡介:
尹海元,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嬰幼兒早期發展。
成 彥,女,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社會福利、社會服務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