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如此關注首金?
1984年,許海峰用手中的槍擊落了中國代表隊的首枚奧運金牌。從那一年開始,中國在世界體壇步步攀登,國民的關注點已經從“能不能拿金牌?”轉向“首金何時誕生?”
國民對首金的熱切期盼,正是因為首金包含著深刻的價值和意義。
這也是為什么在本屆奧運會中,當黃雨婷、盛李豪拿下首金的消息同樣在第一時間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國人精神為之振奮,而這枚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打響開門紅的金牌,也必將提振奧運健兒們的士氣。
實際上,首金有很多,但首金對運動員個人帶來的放大效應與長遠影響,則是其中最具魅力的奧運故事之一。
回看上一屆的東京奧運會。在整個奧運會的首枚金牌爭奪中,“00后”小將楊倩一聲槍響定乾坤,成功射落首金,不僅是提振士氣,同樣給堅守中的國人心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把奧運會的體育營銷熱潮推向了新的高度。
而首金帶來的流量,同樣也是被楊倩狠狠抓住了。從她的美甲,到戴的小黃鴨頭飾,再到領獎時的比心動作,每一個話題都能在網上掀起巨大討論熱潮。
與此同時,楊倩的形象也逐漸豐滿起來。場上的她是沉著冷靜、彈無虛發的“神槍手”,場下的她是暑假抽空去拿了個奧運冠軍的女大學生……鮮明的反差和鮮活的形象令她圈粉無數。
比賽結束不到24小時,楊倩微博就暴漲53萬粉絲。數日后,楊倩在抖音開啟直播首秀。有數據統計,單場直播累計觀看數超950萬,同時在線人數峰值超48萬,單場直播點贊1695萬,直接漲粉20.5萬。
事實上就榮譽而言,首金與其他金牌并沒有差別,都是對冠軍運動員們成績的肯定。但若對其在商業價值、社會層面的影響進行分析,在某種程度看來首金的分量確實更“重”。
在商業價值層面,楊倩的首金帶來的收入增量多到難以準確計算。東京奧運會結束后,楊倩已知深度商務合作多達9個,類別包括服飾、美妝、洗護、汽車和電子等,其中不乏小米、中國人保等知名度較高的品牌。
與此同時,“首金”與楊倩的深度綁定,為她帶來了成倍增長的社會影響力,各類社會活動也紛紛找上楊倩。
據不完全統計,東京奧運會后楊倩參加了北京冬奧會、成都大運會和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并且頻頻亮相央視、北京衛視和中國日報等媒體。
東京奧運會后,楊倩的商務代言與社會活動一直從未中斷。首金為她帶來的包括首金本身的價值,也包括“首金運動員”這個標簽的價值。
那么,如今黃雨婷、盛李豪的“首金效應”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商業價值?我們不妨直接用數據來了解中國奧運歷屆首金都給所屬運動員帶來了多少收入。
首金本身價值幾何?
從1904 年的圣路易斯奧運會開始,冠軍選手可以收獲一枚金質獎章,這便是奧運金牌的“雛形”。此后,奧運獎牌的設計逐漸步入規范化道路。自第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即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開始,獎牌其中的一面圖案正式統一成我們現在熟悉的女神像。
另外奧運發展至今,獎牌的制作規格早已有精確標準。例如,獎牌應該被設計成圓形,且直徑至少應為60毫米,厚3毫米。另外,金牌的含量也不是“純金”,而是為鍍金的銀牌,但鍍金量至少為6克。除此之外還規定了金牌和銀牌的銀純度額,都須在92.5%以上等。
看向近幾屆奧運金牌,最具特色的當屬北京奧運的“金鑲玉”設計。本屆巴黎奧運會使用的獎牌也將法國人的浪漫體現得淋漓盡致——獎牌的中間鑲嵌了一塊取自埃菲爾鐵塔的原始建造材料,為每一枚獎牌賦予了獨特的收藏價值和意義。
金牌是奧運健兒們用汗水澆鑄的,其背后的精神意義難以衡量,但獎金、獎勵及通過其帶來的商業收入卻可以標價。
巨大的“首金效應”藏在他們身后
金牌的實際價值對運動員來說,更多承載著對其認可與成績的肯定。但對體育產業乃至整個社會而言,金牌背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或許更令人感興趣。
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中國體育代表團迄今已奪得了263枚夏奧會金牌,并且還在持續書寫屬于中國隊的體育傳奇。
其中,國家射擊隊多年來一直都是中國的“金牌大戶”,過去中國代表團曾在奧運歷史上四次拿到夏季奧運會首金,這四次全部來自射擊項目。
因賽程安排中國代表隊的首金也多誕生于射擊運動員的槍聲之下。但有別于足球、籃球等普及度、商業化程度高的項目,射擊運動員們受到的關注往往十分有限。
不少射擊運動員“功成”后也多是“身退”,逐漸淡出大眾視野。但許海峰、杜麗和楊倩等運動員,在“首金”效應的加持下,收入似乎更為可觀。
20世紀80年代,許海峰通過首金直接獲得獎金9000元,在當時這筆錢約為其14年的收入??椿貤钯?,東京奧運已過三年,但“首金效應”的余熱仍在助其創造經濟收益。
事實上,無論是首金本身的價值,還是因首金而收獲的獎勵、補貼以及各種商業機會,這些對運動員而言都是實打實的價值,也是“首金效應”存在的意義所在。
中國首金何時誕生?奧運首金何時誕生?這是每屆奧運會開始后,我們最為關注的懸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