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本文提出了在大連市創建國際要素交易市場的構想,旨在通過打造國際要素交易市場,推動大連的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速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的建設,助力東北振興。本文首先回顧了在大連創建國際要素交易市場構思的三個階段,特別強調了提出這一構想的背景與初衷。然后,進一步闡述了創建國際要素交易市場的必要性,一是大連本身的戰略定位,二是中國改革發展的需求,三是國際經濟大趨勢推動下的開放戰略。最后,本文從地點、目標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案。創建國際要素交易市場不僅符合大連的地理和經濟優勢,也能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國際化戰略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國際要素市場;要素交易;大連市;東北振興
一、構思過程:三段提出
大連是東北乃至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新階段國家新征程和東北亞發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在大連創建“國際要素交易市場”即是發揮作用的一招。
筆者提出在大連創建國際要素交易市場的構想,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23年11月30日,“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2023東北振興論壇在大連舉辦,筆者在題為《遼寧港、新東道、市場化》的發言中,初次提出“建議東北打造一個‘東北亞國際要素產權交易市場’”的構想,其中“地點可設在沈陽或者大連”。
第二階段:經過九個月的調查和研究,在沈陽、大連之間,筆者決定把大連放在前面。在2024年9月19日舉行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創新賦能推動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4東北振興論壇在東北大學舉辦,筆者在發言中,再次建議可優先考慮在大連(或沈陽)設立“國際要素交易市場”,并明確提出:“目前,大連的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商品交易所,但它只是‘國內’的,而且只限于‘商品’。未來應探索從商品交易向要素交易的擴展,并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這將成為東北振興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深化市場化改革的重頭戲。”
第三階段:基于上述考慮,2024年9月29日,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關于大連市“十五五”發展思路研討會上,本人發言提出“開放:謀劃建立國際要素交易市場(健全國際物流中心)”,并明確“建議在大連創建一個國際性的要素交易市場,土地使用權、礦產、技術、碳排放、人才、數據等,現在應該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商品市場走向‘要素市場’”。
二、必要性:三大需要
(一)從東北(特別是大連市本身)發展戰略看
從東北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提出“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并特別強調要“健全推動”,要緊緊抓住“制度和政策體系”這個核心基點,為我們下一步振興明確了攻堅方向。在“東北全面振興”中,對于大連的振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就針對性地提出了“兩先區”(產業結構優化先導區、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區)和“三中心”(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戰略定位。
如何落實“兩先區”“三中心”,一直是大連念茲在茲的戰略考慮。在大連創建國際要素交易市場,不僅是大連向著市場化國際化“先行”的舉措,而且是充實“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內涵的需要,尤其是在大連與同屬計劃單列城市的深圳、寧波、青島、廈門相比“差距進一步拉大”的情況下,此舉更為迫切。
(二)從我國整個改革發展大局看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努力,中國的商品市場化程度已經達到97.5%,但是,要素市場化還未達到理想程度,有的還存在明顯的“短板”。從大歷史來看,前幾十年的市場化只能叫“半市場化”(缺要素市場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總體要求中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部分,第一個“聚焦”就明確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并明確指出“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按此改革發展邏輯,要素市場化將成為中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戰略選擇。
(三)從國際經濟大趨勢看
當今之世界,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一方面,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經濟全球化也在遭遇逆流;另一方面,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也在發展過程中。
從這一角度看,“危中有機”:根據筆者研究,包括土地使用權、礦產、技術、碳排放、人才、數據等在內的生產要素國際化趨勢下一步應有一定發展空間,從而為大連打造成為東北亞“開放高地”和要素“流入洼地”提供了契機。
在這種背景下,更應彰顯“求和平,求發展”、愿與各國加強經濟往來的意愿。建立國際要素交易市場,就是我們在著名沿海開放城市——大連市采取的一項積極行動。
三、可能性
在大連建立國際要素交易市場,不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
第一,大連地理位置優越,且有清晰戰略定位。大連是國際重要港口城市。筆者在大連港區和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碼頭調研時深切感到,此地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往東,經黃海——可通太平洋——達南北美洲;往西,可達中亞和歐洲;往南,經東海南海——可達南洋諸國和印度洋;往北,可通俄羅斯港口——并經北冰洋直到歐洲。不僅“地利”好,而且“天時”好。
第二,大連國際知名度和經濟開放度高。改革開放后,人們期待大連成為中國高開放度城市之一。1984年在“莫干山會議開放組”,我們提出“沿海先導論”時,即看好大連。現在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改革試驗正在推進,包括“保稅混礦”等入選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此外,中日(大連)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也在推進過程中。
第三,大連創新活力較強,與要素相關的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大連既有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又有如大連理工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干細胞與精準醫學創新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我去年實地參觀了“大連軟件園”,感受到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勢頭。如能構建完善的數據交付體系,那將在國際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
第四,大連具有一定市場交易基礎。我在考察大連商品交易所時了解到,這家被交易所在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與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齊名的全國四家期貨交易所之一,近年來,與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拓展。如今,大商所已經成為美國期貨業協會(FIA)和英國期貨與期權協會(FOA)成員,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等十多家境外期貨交易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和合作意向書,在信息共享、市場開發等方面與國際期貨機構有全方位合作關系。
四、實際操作
(1)市場地點:建議設在大連市區。兩個方案:一是過渡方案,可與大連商品交易所合署運作,“一套人馬兩個牌子”;二是獨立方案,國際要素交易市場另行組建,一步到位。
(2)客戶對象:主要面向我國國內及國際客戶(重點可放在東北亞國家)。
(3)資本構成:可以是中方獨資,也可以是幾國合資聯辦。
(4)交易品種:主要是要素產權,包括礦產權、技術產權與人本產權、碳產權、數據產權等。開始階段可從部分要素產權品種切入,逐步擴大,循序漸進。例如,在航運領域,大連港口貨物吞吐量較大,若能開展航運權、船運期貨等交易,不僅能提升大連在全球航運業的話語權,還能帶動相關金融、物流等產業發展。在海洋資源開發等方面,也可在研發新的海洋資源利用技術基礎上,探索海洋能源交易等新的生產要素交易模式,建立相應交易平臺。
(5)長期目標:讓七大生產要素向中國東北和東北亞相關地區流動,使之成為要素流動的“樞紐地”。
(6)體制監管:建議探索建立新型高效的監管機制,吸引國際客戶入駐。創辦前,可先就總體方案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匯報,再與要素交易相關部門磋商。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