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生長周期較長,單一種植模式嚴重影響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阻礙種植產業經濟發展。對此,開發棉花套種蔬菜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模式是大勢所趨。結合棉花的生長特點,種植技術人員合理選擇套種蔬菜的種類,通過合理的品種優選與播種設計,實現棉花與蔬菜的套種,促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1棉花套種蔬菜綠色種植模式的應用價值
棉花套種蔬菜的模式較為先進,套種過程會產生正外部效果,種植經濟的價值得到顯著提高。首先,有利于發揮種植作物的正向效果,減少農藥污染,降低用藥成本。例如,棉花一般在蔬菜收獲后生長,生長期間無需施農藥。因此,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存在農藥真空期,有效減少農藥的使用成本,降低土壤的污染概率。根據棉花栽培的時間,種植戶在5~7月無需使用農藥,除了特殊情況,農藥的使用量較低,減輕種植的經濟負擔。而7~9月,種植戶需要適量噴施藥劑,但這些藥劑的污染性較差,不會對土壤、水源造成污染,保障棉花與蔬菜作物的品質。另外,棉花套種蔬菜模式下,棉花與蔬菜之間存在安全距離,不會影響彼此的生長。因此,農藥污染的問題得到解決,充分展現新型種植模式的價值,體現種植模式的綠色性。其次,有利于提高土壤資源、光照與化肥的利用率。棉花套種蔬菜充分利用各自作物的生長優勢,實現正外部效應,提高種植經濟價值。例如,化肥的使用量下降,套種作物對化肥資源進行高效利用,有效減少肥力浪費的現象,提高種植價值。最后,有利于解決棉花地冬耕問題,調節勞動力,緩解作物爭資源的矛盾。例如,棉花套種蔬菜模式下,棉花地的土壤得到改良,持續的整地增強土壤通透性,有效殺除越冬蟲卵。
2棉花套種蔬菜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模式的應用
2.1棉花套種黃豆
棉花套種黃豆的綠色種植模式主要應用在城市遠郊的種棉區,種植人員通過畝產值計算,衡量種植效益。并調整種植方式,加強種植技術管控,降低成本,提高收益。(1)種植技術人員對棉花與黃豆進行品種優選,實現綠色高質高效種植的目的。其中,泗棉3號棉花種子與東北大豆早熟品種的套種效益較高,平均棉花每公頃產量達到1 500 kg,青皮豆莢的產量高達7 500 kg。結合上年棉花與黃豆的市場價格,每公頃產值大約在4.5萬元左右。(2)品種選擇完成后,種植人員在3月底進行播種。由于土壤積溫較低,通過地膜覆蓋的形式提高土壤溫度,保證種子的發芽率。同時,在4月上旬進行育苗工作,5月中旬開始移栽。為提高棉花與黃豆的產量,種植人員采用中間種豆、兩邊種棉的形式,高效利用土地資源,促進棉花套種黃豆的綠色高質高效生產。例如,在整地期間,保證每條壟的間距在65~70 cm。部分土壤結構特殊的位置,最大間距也要控制在130~135 cm。同時,對每株苗進行距離把控,根據棉花的生長特點,保證株距在33 cm以內,而黃豆苗的夾具則控制在25 cm以內。(3)種植技術人員通過計算,對每公頃播種量進行準確計算,并嚴格按照設計目標進行播種,保證套種模式的質量。其中,棉花每公頃栽種量為3萬株,黃豆的每公頃栽量為6.75萬株[1]。(4)棉花與黃豆套種完成后,技術人員針對性澆水施肥。例如,對黃豆主要施加磷鉀肥,根據黃豆苗生長的不同時期,適量施肥,促進黃豆苗的發育生長。同時,對棉花苗進行穩控,施加花鈴肥與蓋頂肥,加強棉花作物的蟲害防治,避免棉鈴蟲的危害,影響棉花品質與產量。
2.2棉花套種大蒜
棉花套種大蒜模式的應用主要在棉菜兼用區,為促進棉花與大蒜的使用消耗,種植地區一般選在離城市較低的位置。(1)技術人員制定預期方案,目標實現棉花每公頃產量1 200~1 500 kg,青蒜苗每公頃產量2.25萬kg,蒜薹1.2萬kg,每公頃產值超過6萬元。對此,選用優良的棉花與大蒜品種,保證種植作物綠色高質高效。其中棉花的品種還是沿用泗棉3號中晚熟品種,而大蒜則采用四川什方平頭蒜,該品種的大蒜符合套種模式要求。(2)選定播種套種的時間,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在10月上旬播種大蒜,并于次年2~4月收獲。棉花則在大蒜收獲期間進行育苗,5月大蒜收獲完成后移栽,并在9~12月進行收獲。這種科學的種植、收獲時間高效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保證棉花與大蒜的品質、產量,促進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3)種植戶依托套種模式要求,對棉花、大蒜的行距與株距進行設計,有效提高定植數量。結合棉花與大蒜的生長條件,將棉花行距控制在50~60 cm,株距則保持在33 cm左右。而大蒜的行距為12 cm,株距為7 cm,每公頃定植30萬株,保證套種作物的產量。(4)大蒜定植前,種植戶進行松土、施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根據土壤肥力狀況,科學施加葉面肥,保證大蒜的生長發育。并采用先進的棉花移栽技術,將棉花定植完成,對棉花進行肥水管理,為其生長創造有利環境。另外,樹立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思維,科學配制化學藥劑,對棉花病蟲害進行防治,提高棉花與大蒜的產量,促進棉花套種大蒜模式應用水平的提高。
2.3棉花套種架菜類蔬菜
架菜類蔬菜是社會大眾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中主要包括豆角、黃瓜、苦瓜等。根據種植產業發展要求,采用棉花套種架菜類蔬菜的模式,有效提高棉花與架菜類蔬菜產量。(1)為提高架菜類蔬菜的銷量,在城市近郊區進行套種。種植人員科學選擇棉花與架菜類蔬菜的種植品種,沿用泗棉3號中晚熟棉花種子與高產4號豆角、津春4號黃瓜、揚子洲白苦瓜等蔬菜種子進行套種。結合種植模式的特點,對每公頃產量進行預估。每公頃生產皮棉為1 200 kg,豆角1.5萬kg,黃瓜4.5萬kg,苦瓜1.5萬kg,每公頃產值約為6萬元。如此大產量的架菜類蔬菜穩定運輸到城市菜市場,幫助種植戶消耗種植產品,促進經濟收益的提高[2]。(2)種植人員在3月下旬開始播種豆角、黃瓜與苦瓜種子,并在4月底進行移栽。而棉花種子的培育在4月上旬,5月上旬移栽。經過精心的種子培育、田間管理,5~7月期間可以依次收獲豆角、黃瓜與苦瓜。同時,在9~12月,根據棉花的果實的飽滿度,確定收獲時間。(3)調整套種種植方式,科學設計棉花與架菜類蔬菜的種植行距。例如,根據實際情況,在壟臺的兩邊種植棉花,中間種植豆角、黃瓜與苦瓜。架菜類蔬菜可以雙行種植,在不影響植物生長的同時提高蔬菜的產量。棉花的種植間距控制在65~70 cm,株距為33 cm。而架菜類蔬菜的種植間距控制在90~100 cm,株距則為40 cm。棉花的每公頃栽種量達到3萬株,架菜類蔬菜的每公頃栽種量則為6.9萬株,滿足棉花套種蔬菜綠色種植模式的設計要求。(4)種植人員對架菜類蔬菜進行控制,及時將頂心部分摘除,預防病害的發生。同時,加強棉花種植設計,施加花鈴肥,預防棉鈴蟲,提高棉花種植的產量。
2.4棉花套種馬鈴薯
馬鈴薯因其儲藏時間久,銷售難度小的特點,種植人員將栽培基地選在遠郊地區,該地區的排水效果好、土壤性質更符合馬鈴薯種植的需求。(1)選種人員采用泗棉3號中晚熟品種的棉花與東農303早熟馬鈴薯進行套種。根據品種的生長特點,每公頃皮棉的產量能夠達到1 500 kg,每公頃馬鈴薯產量達到2.25萬kg,每公頃產值超過5.25萬元。種植戶加強對棉花套種蔬菜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模式的應用,提高棉花與馬鈴薯的產量,促進種植產業的發展。(2)結合當地氣候特點,種植人員選擇在1月進行馬鈴薯播種,通過科學的培養,在5月上旬實現馬鈴薯收獲。而棉花種子的播種時間還控制在4月,并爭取在馬鈴薯播種前完成收獲,提高套作的效率[3]。(3)種植人員采用2邊種棉花,中間種馬鈴薯的方式,將棉花的株距控制在30 cm以內,每公頃棉花種植量達到3.3萬株。而馬鈴薯的株距則控制在25 cm以內,在50 cm行距下規模種植,實現每公頃栽種6.75萬株的目標,提高棉花套種馬鈴薯的質量。(4)馬鈴薯播種前期,技術人員深耕土壤,保全苗的生長與發育。對地上部分生長的馬鈴薯進行控制,適當摘除花蕾,采用高培土的形式進行深耕,為馬鈴薯套種提供有利條件。同時,采取全控后促的種植理念,施加氮、磷、鉀肥料,提高棉花與馬鈴薯的產量。做好田間管理工作,種植人員完善水利設施,對田間的水分進行控制。通過節水灌溉的方法,有效利用水分完成肥料的施加,有效提高棉花種植的科學性。(5)在馬鈴薯收獲期間,注意加強田間管理與保護,避免對棉花苗的生長發育帶來不利影響。例如,種植技術人員進入現場監督,加強管理,保證馬鈴薯收獲滿足種植要求。
3提高棉花套種蔬菜模式應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棉花套種蔬菜模式的應用需要系統理論體系的支撐,同時,需要專業技術人才與先進設備的輔助,不斷總結種植模式經驗,促進棉花與蔬菜種植產量的提高,滿足種植發展的需求。首先,組織種植人才學習專業知識,有關部門加強協助,豐富套種模式的理論體系,為棉花套種蔬菜提供基礎支撐。有關部門加強人才培養,開發設計先進設備,提高棉花套種蔬菜模式的應用水平。其次,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減少種植污染的影響,保證棉花與蔬菜的品質、效率。最后,定期總結棉花套種蔬菜的經驗[4]。專業技術團隊針對種植過程進行研究,提高專業理論知識的運用水平,為后續蔬菜種植提供專業經驗,促進種植效益的提高。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對棉花套種蔬菜綠色種植模式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詳細描述先進種植模式的優點,為棉花套種蔬菜提供理論基礎。同時,種植戶通過棉花套種黃豆、棉花套種大蒜、棉花套種架菜類蔬菜與棉花套種馬鈴薯等模式展現棉花套種蔬菜的價值。套種模式下,棉花與蔬菜的品質產量顯著提高,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促進種植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滿足市場用戶的廣泛需求。
參考文獻
[1]王一琪,張文太,田長彥,等.新疆南疆棉花“干播濕出”種植技術應用現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農學通報,2024,40(3):62-65.
[2]于玲雅,國棟,曹秀芬,等.2013―2022年山東棉花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控對策[J].中國棉花,2023,50(12):1-5.
[3]王舜.豫東棉花套種花生蔬菜綠色高質高效種植模式[J].中國棉花,2023,50(8):39-41.
[4]趙中亭,樊海潮,張志恒,等.菏澤市棉花綠色高效間套模式及蒜套棉輕簡化栽培技術[J].棉花科學,2021,43(5):46-50,53.
(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隨官屯鎮政府郭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