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的安排都是由其目的和明確性的,總有吸引老師和學生眼球的部分。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認真分析課的內容和要求。有時候題目就告訴了這節課的重難點內容。比如:在講授五年級下冊《夸張的臉》這一課的時候,畫臉是比較簡單的,但是面部表情的夸張就不是那么簡單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搜集大量有關夸張臉的圖片,表現夸張臉的內容有很多。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現豐富的視覺形象,促進觀察,激發興趣。
小學美術課程內容雖淺卻很豐富,時空跨越古今中外,若只通過掛圖、書本和口頭描述等有限形式對學生傳遞信息。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等工具以它們獨特的功能將豐富的感性材料整體而直觀地展現出來,促使學生更進一步觀察比較事物,使學生看得清晰,感知得更充分。
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還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思維過程形象化,既有利于學生觀察到事物逐漸變化的原理,又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在進行《畫漫畫》一課的教學時,教材要求學生了解漫畫形象的漫化過程及原理。然后在PhotoShop下通行色彩高反差、拉伸、變形處理,把真實人物向漫畫變化的過程用若干張形象略有變化的圖片表現出來。教學時讓學生觀察真實的形象如何特征化地逐步向漫畫過渡。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聽覺材料,設計視聽游戲,巧造情境,在音樂中感受事物形象,形成主富的視覺想象,產生視覺共鳴。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愉快地觀察與思考是我們的教學宗旨之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一些視聽游戲既有利于讓學生觀察到事物的變化,又有利于學生發現并掌握變化的規律,豐富視覺想象。
音樂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作用,能調動人的情緒反應。它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組成部分,與美術之間常是互相滲透、相互影響的。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常將時間藝術——音樂與空間藝術——美術相結合,有機的將美術(繪畫)、音樂(旋律)、文學(歌詞)三種藝術,形式的美積淀、滲透到學習之中,不斷提高學生對美的直覺判斷和表現能力。
實踐證明: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整合有利于改變這種狀態,可以有效地從欣賞、工藝設計及繪畫課等方面發揮作用,現代教育技術帶給學生的時空感受使學生懂得了藝術的博大與多變,優化了課堂教學。
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只通過膚淺的“看”來發現這些美,還看如何去促使學生去觀察、發掘與創造必須多方位合理運用各種媒材,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用藝術化的方式表現生活,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