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強調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所謂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的生產力,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數字政府的角色、價值與定位發生重大變化,已經成為引領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社會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本文通過梳理當前數字政府標準化建設的工作現狀,研究數字政府標準化工作的關鍵問題和挑戰,為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數字政府標準化建設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數字政府,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2.001
0 引 言
2023 年 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指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1]。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形態,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而在數字時代浪潮中,數字化轉型通過引入數字化技術和方法,促進組織機制重塑和產業結構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已經逐步成為推進新質生產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數字政府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領域之一,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重組政府架構、再造政府流程、優化政務服務,引領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社會建設,已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早在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對數字政府建設進行工作部署,明確提出數字政府建設的七方面重點任務,重點強調要“構建科學規范的數字政府建設制度規則體系”“推動構建多維標準規范體系”“以標準化促進數字政府建設規范化”“統籌推進數字政府標準化工作”等[2]。立足新時代,在數字政府建設發展中,如何充分運用標準化這一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引擎[3],推進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互動發展,高標準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成為重要議題。
1 數字政府標準化現狀
1.1 加強標準化業務統籌
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數字政府的角色、價值與定位已發生重大變化。在推進數字政府標準化體系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從業務實際出發,加強理論指導和實踐創新,以系統性思維優化頂層設計,強化統籌協同。一是印發數字政府有關重要文件。國家層面,《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等文件的陸續發布,在宏觀政策方面為數字政府標準化建設提供有力指導;地方層面,《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數字政府建設的實施意見》《河南省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省級文件的發布,為地方開展數字政府標準化建設提供清晰路徑。二是成立了數字政府標準化組織。國家層面,成立了數字政府建設服務工作委員會;地方層面,各地方分別成立了數字政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圍繞數字政府建設總體目標和任務,緊緊結合國家、省有關文件的指導精神,及時調整數字政府標準體系,積極開展數字政府標準規范的研究及編制。
1.2 建立標準化工作機制
全國數字政府、大數據及政務服務的管理機構,正構建數字政府標準化工作機制,發揮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高技術公司等重要作用,開展數字政府標準聯合研發,推進數字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新質生產力規范發展。如數字政府建設服務工作委員會,構建國家層面標準會協同機制,組織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研制國家電子政務標準體系框架;各地方組織各行業部門的信息化領域專家學者,協同開展數字政府標準創新。
1.3 推進數字政府標準研制
各數字政府標準化組織借助國家、省級大數據標準化平臺,建立數字政府標準體系研發團隊,分階段、分步驟開展數字政府標準體系框架的研制工作,逐步研制數字政府標準體系總體框架、總體標準和基礎設施標準、安全標準、數據標準等。具體來說,如數字政府建設服務工作委員會推動研制政務大模型、政務數據分類分級、智慧城市等方面國家標準、團體標準;各地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政務云、政務網絡、政務數據治理等標準制定。這些標準是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了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
2 面臨的關鍵問題和挑戰
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傳統意義上政府履職建立的標準規范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業務數字化、決策智能化和服務便捷化的需求。特別要注意的是,數字技術的應用遠遠先行于規則,與數字政府建設的一體化需求相比,統一、清晰的標準體系建設卻顯得尤其滯后,已經成為制約數字政府發展的難點堵點。因此,如何創新標準化工作機制和完善相關標準規范,進而挖掘數字政府潛能,是目前數字政府建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挑戰。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 標準化建設的系統性不足
目前,雖然數字政府的國家標準體系已經發布,但是各地方在數字政府建設發展過程中,仍然主要參考《關于印發lt;國家電子政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gt;的通知》,國辦電子政務辦發布的關于政務服務和“互聯網+監管”方面的行業標準,全國信標委(及其大數據標準化工作組)和全國信安標委發布的有關軟件工程、數據管理、系統架構等方面的標準,以及部分國家部委發布的信息化行業標準。在發揮標準指導數字政府建設方面,現有標準所發揮的作用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標準與當前技術應用相比較為落后,無法系統全面地指導各地數字政府領域的一體化建設,這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相違背。
2.2 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相互轉化不足
就數字政府建設而言,國家標準中部分標準過于宏觀,無法形成具體的、有效的指導;行業標準主要聚焦于行業管理,在規范行業信息化建設、數據建設及治理等方面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很少涉及跨行業、跨領域的信息化和大數據等內容;地方標準方面,就多數省份而言,現有標準和相關業務技術需求不匹配,對數字政府建設的支撐力不足,目前雖然正在抓緊研制新的數字政府地方標準,但很多標準還處于研制過程階段,尚需要一段時間形成完善的數字政府標準體系。
2.3 標準推廣和應用不足
各地在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對數字政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貫徹落實不足,相關標準尚不能有效推廣應用。政府各部門在制定政策措施時,引用標準、應用標準開展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等工作的意識不足。此外,企業執行相關標準的意識不足,尚未將標準作為生產經營、提供服務、控制質量的依據和手段,尚未發揮標準在促進技術創新、社會治理、產業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2.4 標準評估和應用監督不足
目前,尚未建立數字政府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評估機制,缺乏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渠道,不能保障地方標準的有效實施。對數字政府相關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管理的規范化不足,尚未推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尚未開展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工作,同時還需進一步強化結果運用和信息共享。
3 工作建議
《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作出工作部署,強調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數字政府建設作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環節,需以整體型政府的管理思維為導向,構建統一的標準規范體系為抓手,深入聚焦以下七個重點方面。
3.1 深化國家層面統籌力度
國家層面組織多領域專家,系統調研各地方數字政府標準化現狀及問題,細化國家層面的數字政府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組織制定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運維、線上線下政務服務等相關標準規范,統籌指導各地數字政府規范化建設。引導和鼓勵相關團體、企業制定先進適用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提高數字政府標準供給質量。
3.2 完善國家層面工作機制
進一步完善國家層面的數字政府標準化建設統籌協調機制,形成快速決策、上下貫通、協同聯動、行動迅速的組織體系。強化頂層設計,明確數字政府標準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等內容,優化組織架構,推動形成“大部門制”,整合相似或相關職能的部門。強化溝通協同機制,打通與國家部委行業標委會的溝通渠道,在系統互聯互通、數據標準互認等方面開展探索性合作,從而在數字政府建設中,發揮更加基礎性、前導性的作用。
3.3 加強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向國家標準的轉化
關于數字政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銜接問題,建議以國家標準為主體,確定大原則、大方向、大框架,統籌頂層設計和建設內容,如四大基礎庫、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等綜合性業務系統、公共代碼集等;以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為兩翼,行業標準對部門、行業的數據元形成完整、準確的規劃,地方標準從區域統籌的角度,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補充、擴展,對區域性數字政府建設形成有效指導。
3.4 開展標準應用試點示范工作
具體工作中,將以國家、省級大數據中心平臺、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在線監管平臺等綜合性信息平臺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具體抓手,將落實上級有關政策文件要求、業務工作實際與標準化建設工作相結合,一體規劃、一體推進、一體實施,力爭通過相關平臺建設打造數字政府標準化試點單位和示范項目,以充分銜接國家平臺、國家標準,并對市縣數字政府建設提供參考指導。
3.5 強化標準評價評估
以促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數字政府標準評價指標體系。加強標準評價評估力度,定期對已建及在建的數字政府項目開展標準應用評估,督促標準應用不合格的項目重點改進,全面推進數字政府標準化建設。同時,積極推動生態、交通、醫療等各領域標準的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數字政府標準化建設的先導作用,以數字技術賦能各領域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3.6 促進標準協同創新
加強標準創新能力建設,依托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加強對標準基礎數據的采集、研究和開發應用,提升標準制修訂水平,努力研制一批支撐數字政府創新發展的標準,創建一批標準規范創新應用的試點示范項目。進一步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對數字政府建設的關鍵技術成果開展標準協同創新。深化政府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組織、企業等合作,建立產學研聯盟,推動數字政府標準與科技創新、政府服務、社會治理等協同,以加強數字技術創新與應用,為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核心動力。
3.7 培養標準化人才隊伍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術資源和科研實力,以及龍頭企業的實踐經驗和市場需求,共同建立數字政府標準化人才培養平臺,培育高水平復合型數字人才,包括全面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數字化履職能力、培育高水平數字工匠、壯大行業數字人才隊伍等。緊密結合國家快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需求,設立數字政府標準化人才專項選拔和培育計劃,吸納高端人才、選拔優秀人才,增設數字政府標準化研究專項經費投入,鼓勵、支持標準化人才在數字政府領域前沿的實踐探索。建立數字政府標準化人才交流平臺,鼓勵人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相關經驗和技術的分享與傳播,強化數字政府標準化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撐作用。
4 結 語
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創新不斷涌現,數字政府建設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離不開標準化工作的有效賦能。只有以高標準、高質量引領數字政府建設,才能發揮數據的乘數效應,激發數據要素活力,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提升,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任保平,豆淵博.新質生產力院文獻綜述與研究展望[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4,40(3):5-16.
[2]于浩,張群.構建多維數字政府標準體系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發展觀察,2022(7):23-27+33.
[3]張綱.標準化: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引擎[ J ] .中國標準化,2024,655(10):6-9.
作者簡介
顧曉光,通信作者,博士后,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數字政府標準化、政務信息化工作。
吳剛,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數字政府建設管理和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