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術標準創新是增強國家競爭力重要途徑,也是促進企業間良性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當前數字化時代,以省級為單位建立技術標準創新數字平臺,是提升地方科技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也是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經營主體和科研機構進行技術標準創新的重要陣地。本文以構建省級技術標準創新數字平臺為主要目標,探討整合現有標準化信息系統、標準資源庫的關鍵問題,提出優化提升標準化業務工作流程的可行途徑。
關鍵詞:技術標準,創新,數字平臺,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2.017
0 引 言
標準化工作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高度發展的今天,運用大數據手段將傳統標準化工作進行數字化、集約化、智能化改造,統籌布局數字政府轉型與實施刻不容緩。《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基本原則中指出要堅持數據賦能,建立健全數據治理制度和標準體系。其中的重要一環就是整合現有標準體系力量,形成標準合力,標準化、規范化地打造數字政府建設的基礎底座。本文提出通過整合現有技術標準信息資源和標準管理流程,運用數據化技術打造高效、公開、統一的技術標準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旨在為各級工作人員、社會公眾、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一站式標準化創新服務,助力各領域技術標準創新,為政府數字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政策依據。
1 現狀及問題
當前政務信息化在各級政府、不同部門中零散進行的,重復建設、條塊分割現象較為嚴重,缺乏統一規劃,使得大部分建成的政務信息系統模式不統一,彼此之間很難實現互聯、互通、互利用、互操作[1]。以筆者所在的省份為例,目前有省級標準信息服務網、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地方標準公共服務平臺、農業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以及各地市各類標準化信息平臺等數十個,這些平臺間建設年代不同、技術架構不同、數據格式不同、數據接口不同、安全保障措施不同,同時在辦事流程、信息公示等方面也各具特色。這就造成諸多問題:一是辦事群眾、辦事企業很難在一個平臺系統上完成所有標準化政務服務業務,這樣的系統狀況和工作模式與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強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省級統籌,推動本地區政務服務平臺事項標準統一、業務協同聯動、服務同質高效,提升省級平臺公共支撐能力和市級平臺應用創新能力,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地市級以下政務服務平臺”要求相違背;二是標準化業務數據分散在各級各單位信息系統,由于不同行業部門采用不同的數據存儲格式、傳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數據接口,導致數據格式各異,不利于后續的數據資源利用,難以借助數字化技術挖掘標準業務信息中存在的潛在價值;三是數據安全保障困難,各級標準化業務系統大多部署在各級單位自有機房內,其網絡環境、機房環境、災備措施、安全保障設備等千差萬別,很難進行統一管理和保護;四是數字政府建設應“以現有平臺系統、數據庫為基礎,整合、優化、提升,實現對已有信息資源和數據資產的充分利用和挖掘,發揮財政資金投入的最大價值”[2],而目前的現狀是各級各單位標準化業務系統軟硬件資源重復投資,大量設備使用效率欠佳,人員力量無法得到整合,集約化發展模式難以實現。
2 平臺設計與建設
政府數據治理不僅包括利用數字技術對公共數據進行采集、開發及應用的資源配置過程,更體現為公共價值的促生過程[3]。技術標準創新數字平臺設計與建設目標就是為了整合地方現有各類標準化信息系統的業務功能,建設統一、科學、合理的政務數據資源規范及政務數據標準接口,打通與其他省屬政務信息化系統的數據壁壘,歸集各類標準化業務系統數據進而促生更多的公共價值,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標準化服務。
2.1 平臺架構
技術標準創新數字平臺應具備標準化組織管理、標準化人員管理、標準管理、標準化發展管理、標準化應用管理等功能,需要整合省級標準化業務平臺,具體包括地方標準公共服務平臺、標準信息服務網、各級各部門標準化信息系統等。該平臺主要包括五個功能模塊:(1)標準化組織管理,主要包括技術標準創新聯盟管理、標準申報單位管理、標委會管理等功能;(2)標準化人員管理,主要包含標準化人員考核管理、教育培訓記錄、行業專家庫等功能;(3)標準管理,主要實現標準文本采集、標準數據管理、標準復審抽檢、標準檔案管理等功能,同時實現對標準的制修訂計劃審批、批準發布、更新廢止等過程管理;(4)標準發展管理,主要包括標準發展趨勢研判、標準課題申報、標準成果認證、系統貫標檢查、標準文本比對管理等;(5)標準化應用,主要包括標準化試點示范管理,標準資源池管理,標準宣貫管理,標準信息公示等功能。平臺架構如圖1所示。
2.2 數據歸集
平臺主要歸集涉及標準化業務工作的基礎數據資源、業務數據資源、加工數據資源及公共數據資源,具體來說包括標準化從業人員數據、標準化社會團體數據、標準化審批業數據以及標準資源池數據等。需要注意的是,公共數據資源通過系統接口由省級政務信息數據共享平臺獲得,只在需要時調用,并不在平臺本地存儲。業務數據資源由于各級各單位存儲數據格式不同,既有結構化數據也有非結構化數據,其數據元也各不相同,甚至系統內所存儲的審批信息數據只是線下審批文件的掃描版,不具備直接歸集的基礎。因此,歸集標準化業務數據過程中,首先要建立統一的數據底座,明確數據格式、編碼規則、元數據規范等,其次要對各級各單位的數據信息進行清洗,確定缺項數據填補規則,同時要組織人力對部分單位純掃描版的資料信息進行人工錄入,使其變為可歸集、可挖掘的有效數據資源,還要對原始掃描文件以附件形式進行存儲。存儲、共享、利用方面,依托省級政務云計算平臺通用型強、擴展靈活、統一管理、安全可靠的特點,構建集中統一的政務數據整合共享交換平臺,通過遷移部署政務應用系統,在云平臺上實現對政務數據資源的集中共享和業務應用的協同聯動[4]。數據資源構成如圖2所示。
2.3 網絡聯接
平臺部署于省級政務云,管理審批端服務器部署于公用網絡區(即電子政務區),互聯網服務端服務器部署于互聯網區。各級標準化主管部門的使用終端通過訪問單位局域網統一出口網關訪接入電子政務外網并訪問省政務云,省政務云安全網關及VPN設備將符合訪問要求且通過身份認證的電子政務外網訪問請求映射至技術標準創新數字平臺管理審批端相應服務器,進行審批、審核等管理業務操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群眾等通過互聯網訪問政務云互聯網出口,互聯網區安全網關及VPN設備對訪問者網絡屬性、身份信息、授權等級等信息進行安全驗證,通過后將互聯網訪問映射至技術標準創新數字平臺互聯網服務端相應服務器,同時授權用戶進行標準信息查詢,資料上傳、標準申報等政務服務業務辦理。
數字安全保障方面,依托省級政務云的安全防護體系進行統一管理和保障,必要時可由平臺建設單位或主管單位另行購置密碼機等設備部署與省政務云相關機房內,用以單獨加強技術標準創新數字平臺的密碼安全,使之滿足密評要求。政務云的公用網絡區與互聯網區分別設置在不同物理機房,其網絡設備、服務器、數據庫均實行物理隔離,兩區域間設置由網閘、流量審計、內容審計等設備組成的跨區交換系統,在物理隔離的前提條件下實現跨網絡區域數據傳輸。確保平臺面向社會公眾的政務服務區域與面向各級標準化主管部門(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的審批管理區域所屬網絡不同、訪問權限不同、保護策略不同,最大限度地保護核心數據不會泄露。對于部署于政務云的其他相關系統數據的訪問主要通過訪問省級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共享平臺訪問驗證通過后在省政務云內部通過各類交換機及前置機進行。網絡拓撲圖如圖3所示。
2.4 創新亮點
該平臺時除了具備系統融合、數據匯聚等基本設計思路外,還在數字平臺可用性和便捷度方面實現創新。(1)系統以“微服務架構”理念進行設計。“微服務”核心思想在于圍繞業務領域和業務流程來開發功能組件,并在此基礎上創建應用,所有系統組件和應用均可獨立進行開發、管理和更新迭代。這樣的設計思路可以保障在今后標準化業務流程出現修訂,或國家、省級標準化政策導向出現變更時可最小范圍內更新相關系統組件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2)加強國產化產品應用。平臺規劃和建設初衷是為了整合省級標準化信息系統和數據,這些數據本身具有政務數據得到特征,在儲存和應用上相較于普通信息系統有更高的安全要求,所以平臺在軟硬件選型上注重國產化產品應用,核心部件如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選用具有國產知識產權的系統,比如中標麒麟操作系統、達夢數據等,同時安全運維委托省級政務數據管理機構統一實施,最大限度提高信息安全水平。(3)充分開發標準化數據價值。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現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維度展示標準化業務情況,挖掘與分析尋找在標準化領域的薄弱環節;尋找標準化發展熱門領域與發展趨勢,為標準化工作者提供決策支撐。(4)節約政府信息化資金投入。平臺整體部署于省級政務云,不另外建設機房及云計算平臺,同時集約化建設節約資金投入。(5)優化政務服務業務辦理流程。在系統登錄認證、審核審批方面,通過規范數據接口接入省級數據共享平臺和統一認證平臺調取相應數據,進而不存儲公共數據情況下實現政務服務單點登錄、審核審批數據比對等功能,減少用戶注冊手續,提高平臺使用便捷性。
3 結 語
本文所提技術標準創新數字平臺的設計和建設,優化了標準化業務辦事流程,歸集了共享標準化政務數據資源,發掘了標準化數據內在價值,滿足了企業群眾標準化業務需求。目前,筆者所在省份已按照所提設計思路和技術路徑,開始相關項目的建設和探索,部分方案已具體實現和落地。此外,在后續平臺開發中,還可引入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標準化工作管理,充分利用政務大模型進行地方標準查重與初審,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智能問答系統增加平臺實時互動性,進一步提高辦事群眾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陳志宏,姚元.基于云計算的政務信息系統整合研究[J].電信科學,2021,37(9):118-128.
[2]逯峰.廣東“數字政府”的實踐與探索[J ].行政管理改革,2018(11):55-58.
[3]郭斌,蔡靜雯.基于價值鏈的政府數據治理:模型構建與實現路徑[J].電子政務,2020(2):77-85.
[4]袁剛,溫圣軍,趙晶晶,等.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需求、困境與關鍵進路[J].電子政務,2020(10):109-116.
作者簡介
張洋,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信息系統建設和運維管理工作。
顧曉光,通信作者,博士后,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數字政府標準化、政務信息化的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工作。
韓逸,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陸進宇,碩士,正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信息化項目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