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微信輔助PBL教學法在急診外科臨床護理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針對德陽市人民醫院急診外科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間參與指導實習的120名護理學員進行觀察,將其平均分至兩個組別,觀察組60人(微信結合PBL教學法)和對照組60人(PBL教學法)。實習結束后,對兩組學員進行統一考核評估。結果:對比分析,觀察組護理工作時出現意外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出科考試成績方面,觀察組較之對照組表現更佳;臨床實踐操作能力,觀察組也證實了其比對照組具備更高的專業水準,以上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利用微信作為輔助工具,融合PBL教學法至急救外科臨床教學中,可顯著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并有助于其提高臨床技能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微信,PBL教學法,急診外科,護理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2.052
0 引 言
急診外科作為極具實際應用價值的醫療學科,其護理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將理論與醫療實踐相融合的專業護理人員,提升學員在面對多樣化醫療挑戰時的鑒別及應對能力,為其未來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1]。目前,臨床護理教學方法已發生轉變,不僅著重于基礎理論與操作技能的教授,同時也強調培養護理人員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面對復雜問題的應對能力的發展。因此,對護理學員來說,實習教學更注重提升其實際操作能力和整體個人素養。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即通過問題引導形式,促使學生針對病例所涉及的問題,主動學習相應理論與臨床操作,是一種探索性的學習方法。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PBL的優勢在于通過病例討論促使學生成為教學領導者,培養臨床工作能力,并做到理論學習與實踐的有效結合[2]。德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在進行PBL臨床教學過程中,采納了微信通訊軟件作為教學輔助,效果顯著。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23年2月至2024年4月期間,德陽市人民醫院挑選了120名護理學員進行研究觀察,根據不同教學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6 0人,男學員8人,女學員52人,年齡范圍19 ~2 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2.1±1.4)歲;觀察組60人,男學員9人,女學員51人,年齡范圍18~24歲,平均年齡(22.5±1.5)歲。兩組在基本信息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該項研究已通過院內倫理委員會正式批準,且所有參與學員都已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1)學員年齡18~26歲;(2)整個學期可進行觀察及評估。
排除標準:(1)無法完成全部課程學習的護理學員;(2)護理學員存在交流障礙。
1.2 方法
1.2.1 PBL教學方法
德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指派經驗豐富的高年資主管護師擔任教師,提供相關指導。護理學員將被安排進幾個小組內進行學習,并以手足外傷患者病例為依據,共同探討關鍵問題。各小組自行查找資料,以便解決各種疑難問題,并在集體學習會上匯總各自的發現,之后通過PPT形式交流討論成果和知識收獲。之后,在教師帶領下,學員實地參加查房工作,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應用。在學員參與查房過程中,帶教老師首先起到向導作用,之后讓每位學員輪流獨立主持。在查房開始的30分鐘里,積極開展對預設問題的探討與解答,幫助護理學員回顧已學護理知識,并深化對不同病患在同種疾病表現上的共性與差異性的認識。之后,學員需搜集患者的病歷資料,在這一過程中,可指定一名學員負責匯總并報告患者具體病情。基于所收集的病史信息和發病原因,學員可提出一系列可能性判斷。最后,主持者須整合所有信息,確定最為準確的診斷,并據此制定相應護理計劃。在教師監督下,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進行體查,并在詢問階段有耐心地回答患者問題。同時,還應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宣教工作,幫助其改正不良生活習慣。查房結束前30分鐘,組織大家進行集體討論,先指定一名學員復述自己在查房中掌握的信息,如發病原因、臨床癥狀、確診根據、治療方法等疾病信息,其余學員可進行補充和糾正,并就不同意見展開辯論。帶教老師有責任不斷啟發并引導學員,針對學員討論過程中的認識偏差或缺漏予以糾正和補充。
1.2.2 微信輔助PBL教學法
指導教師全程指導學生運用PBL教學法進行學習,并將微信作為輔助教學工具,整合至教學過程中。課上若有問題未能及時解決,學生在課后利用微信群交流解答,有助于減少不必要的資料搜尋時間。同時,出色的學習方法和實踐技巧也可以在群聊中及時分享,有助于同學們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透過群聊實時參與討論,還可推送最新的國內外研究資料,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科學素養。
1.3 教學評價標準
(1)詳細記錄兩組學員日常出現的不規范消毒操作、不規范無菌操作以及其他護理失誤次數。
(2)利用本科室制定的測驗題庫,對學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進行考核。
(3)綜合運用多角度評定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水平,實現臨床教學成效的評估,內容包括:溝通交流、護理程序應用、健康教育、護理文件處理、臨床管理、臨床教學以及應急反應能力,每項滿分均為100分,評分越高,代表能力越出色。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統計分析軟件,對計量數據采取(-x ±s)方式闡述,同時采用t 檢驗法對其進行分析;對于計數數據則以n(%)形式表現,并應用卡方驗算法χ2對研究結果進行評價。若P﹤0.05,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帶教實習期間護理意外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意外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出科考試成績比較
觀察組學員出科操作考試和理論考試得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兩組臨床實踐能力評價比較
觀察組臨床實踐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3。
3 結 語
急診外科領域,既考驗扎實的理論知識,也離不開精湛的實操技能,更需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應用能力。當前,醫患間的緊張關系不斷加劇,而護理人員與患者的互動頻繁且緊密,需合格的護理人員才可更高效地開展護理服務[3]。作為擔負教學使命的醫院,應不懈努力,尋求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持續增強護理團隊的專業建設。教學培養的根本目的是引導學生不斷自我完善,成為有意識的終身學習者。目前,在醫學教育領域,PBL教學法獲得了普遍認可,并在加強學員學術水平方面展現了關鍵作用[4]。
本研究通過微信群組這一平臺,成功開展了網絡條件下的急診外科臨床教學。利用微信實時通信優勢,對參訓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與不足及時糾正與指導。在此過程中,還對教育活動中的護理意外事件做了詳細記錄。研究結果顯示,微信輔助PBL教學法可有效降低不規范消毒操作、不規范無菌操作和其他風險發生率。通過使用微信輔助PBL教學法,在急診外科教學中,教學效果明顯提高。采用此模式后,學員的護理程序應用、健康教育、溝通交流、護理文書處理、臨床管理、臨床教學能力指標方面均有顯著提高,觀察組臨床實操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急診外科護理教學中采用微信輔助PBL教學模式,可提高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并確保其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能夠有效應用于實踐中,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應變能力,還優化了教學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昊,王穎,劉麗,等.以微信為主導的PBL教學法在局部解剖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管理,2022,8(S1):99-102.
[2]林燕霞,關素琴,陳燕輝,等.微信輔助PBL教學法在急診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福建醫藥雜志,2021,43(4):149-150.
[3]韓鳳玉,葉小佳,馬亮亮,等.微信輔助PBL教學法在急診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10):169-171.
[4]周芳,張樂,劉聰.微信輔助PBL教學法在內分泌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2):38-39+47.
作者簡介
王彩虹,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急診護理帶教。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