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奉賢區的東隅,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四團鎮,自古以來便是商貿重要的集散地。因明末清初時期隸屬于青村鹽場第四團,故而得名“四團”,在鹽業鼎盛時,四團地區“家家有灶,戶戶炊煙”,呈現出一派盛世繁榮景象。自整體納入臨港新片區產城融合區的三年來,四團鎮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聚力實施產業賦能,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推動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如今的四團鎮,是工匠筑夢、技術騰飛的“工廠”,也是旅游者向往、心靈棲息的“樂園”。它作為時代精英競相追捧的“福地”,不僅匯聚了投資的熱潮,更搭建了實現興業壯志的璀璨“舞臺”。
近年來,洋山深水港開發、上海臨港奉賢園區建設以及奉賢區東部組團戰略實施給四團鎮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發展機遇,四團鎮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得以進一步凸顯。
四團鎮東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城,北接浦東新區,南臨杭州灣,鎮域面積達74.1平方公里。其距離浦東國際機場36公里,距離東海大橋引橋收費站21公里,至滴水湖22.5公里,至臨港地區管委會22公里。鎮區陸路交通便捷,由S2高速、G1501高速、兩港大道、平莊公路與新四平公路、四平公路共同構筑起“五橫二縱”的交通網絡,同時內河航運發達。浦東鐵路橫穿境內直達洋山深水港碼頭,并設有一個鐵路編組站。此外,在鎮南部還擁有長達3.8公里的漫長海岸線。
未來,建設中的G228國道貫穿四團鎮;規劃中的滬通鐵路、滬乍杭鐵路設立四團站點,還將與江浙地區緊密相連,作為杭州灣北灣的重要沿海大通道,將進一步助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海、河、鐵路、公路四位一體的多式聯運綜合樞紐已初步形成,這將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佇立于樹齡700余年的古銀杏樹旁,清澈河水之上,咸興古橋橫渡歷史。四團鎮地處上海最南端,南部建有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園內植樹達400多萬株,是天然的“綠肺”,享有全上海最優的空氣質量。
近年來,四團鎮秉承大生態、大健康、大旅游的發展理念,通過精心提煉田園游憩、運動健康、鄉村度假三大旅游層次,成功打造了一個集多功能融合的美麗鄉鎮。公園里的繁盛花木,農田里的特色水果、特色蔬菜,不僅讓人感受到鄉野生活的閑適和愜意,還構建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鏈條。
濃墨重彩的江南灶畫,孕育了農民畫的傳奇,這里是最早的農民畫的故里;咯吱作響的織布機,編織出無數人生活的甜蜜。四團鎮獨有的非遺項目“打船”因水而生;伴隨著絲網船滑動的流波,人們走過古往今來,在水天一色中品味漁舟唱晚。竹編、織帶、蘆花蒲鞋、老布新穿、迷你銅藝,這一門門傳統的手工技藝都彰顯著四團人富足、精致、細膩的生活追求。
飲食四團是一段傳奇佳話,循著海棠糕、豆黃團的味道,人們似乎在四團鎮尋覓到了家的味道和氣息。懷舊的四團人,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這一杯老酒、一桌地道的“老八樣”背后的鄉情滿懷,歷久彌新。
隨著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四團鎮發揮出自身資源稟賦優勢,推動農村與城市繁華交相輝映。四團鎮保留古橋、古村落、古遺跡,用生態和文化打“底”,著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工代賑”,重塑“小橋流水人家”的“新江南”生態肌理。與此同時,四團鎮堅持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通過特色農產品、民宿、“三園一總部”建設,促進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四團鎮成功創建了1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4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6個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四團鎮,作為“未來空間”東部核心區的主戰場,立足打造先進制造核心承載區的功能定位,搶抓機遇、主動布局,樹立頭部企業帶動產業鏈整體落地標桿。目前,以未來空間汽車配套產業為引領,四團鎮已集聚三十多家核心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形成了集制造、服務、研發于一體的產業集群。
2019年8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公布,四團鎮G1503以南45平方公里成為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功能區。2021年8月18日,四團鎮整體納入臨港新片區產城融合區。兩年來,四團鎮主動服務于新片區大開發的國家戰略,高標準、高質量、全方位融入新片區開發建設,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聚力實施產業賦能,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產城融合建設跑出“加速度”。
四團鎮緊握產業結構和戰略布局優化帶來的新機遇,錨定以奉賢區、臨港新片區產業發展為導向,全面推動區域轉型發展,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以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四團鎮立足奉賢區賦予的產業定位,聚焦“未來空間”主導產業,全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配產業高地。進一步明晰兩大工業園區目標定位:四團工業園區以新能源汽配、機械制造為主導,通過保留現有重點項目,淘汰低效用地項目,適當引入優質項目,作為以新能源汽配、智能制造為主導的工業保留園區;以“1+1+X” 前沿產業定位為主導,平安工業園區主打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材料等前沿產業,依托存量整車,聚焦技術創新,找準應用場景,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思路,建設以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高端醫療器械、多功能新材料、智能終端為主導的園區,鑄就四團鎮經濟發展新引擎。
四團鎮瞄準新材料、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及其細分領域,前瞻布局、搶占風口。新材料方面,四團鎮已集聚上海榕融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騁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德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建)等4家頂尖企業;新型儲能方面,把握新能源革命及儲能新技術前沿風口,搶抓寧德時代等大型儲能項目落地建設機遇,聚焦鋰電池和氫儲能雙輪驅動,爭取一批高端前沿儲能項目布局落地。
四團鎮內如上海臨港延鋒汽車內飾系統有限公司、上海延鋒彼歐汽車外飾系統有限公司、上海奉賢賽科利汽車模具技術應用有限公司、上海海亮銅業有限公司、上海吉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騰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眾多在高端前沿制造、新興產業中的優質企業集聚于此。全鎮加快做強做優做大產業集群,拓寬產業發展“新賽道”。

在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方面,四團鎮積極承擔起在奉賢區內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宣講與政策兌現,確保惠企政策讓企業“直達快享”。一是研發補助:對企業核心產品和關鍵技術課題研究,給予核定研發總投入10%至30%比例的資金扶持,按評審結果確定的扶持比例予以撥付。二是所得稅優惠:對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內符合條件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研發的企業,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三是重點領域的重大技術裝備或核心部件實現首臺(套、批)突破:國際首臺按合同金額的20%至30%比例進行支持,額度可達3000萬元;國內首臺按合同金額的10%至20%比例進行支持,額度可達2000萬元。四是區域協同采購補貼:采購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內無股權關聯企業研發、制造的產品和生產性服務,按實際采購票額10%予以補貼,額度可達1000萬元。
在金融支持方面,四團鎮一是對投資額超過5億元、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符合產業準入門檻的項目在土地供應和財政政策上給予特殊優惠;二是設立10億元的奉賢區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以市場化方式全部用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實體型新能源企業;三是設立10億元的奉賢區美麗健康產業專項資金,以支持注冊并在區內經營的相關企業發展;四是支持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設立各類總部型、功能型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證券公司于臨港設立理財、投資分公司。
在人才服務政策方面,四團鎮一是施行國內人才快速落戶:縮短人才“居轉戶”年限,從7年縮短到5年,核心人才縮短至3年,引進人才可直接落戶。二是實施人才住房保障政策: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工作的非本市戶籍人才繳納個稅或社保滿1年,無需落戶即可購買一套住房;符合條件的產業人才可申請36個月的租房補貼與一筆安家補貼。三是實施個稅返還政策:符合條件的境內高端人才,按照申報人員的工資薪酬水平,采取比例計算方式計發獎勵資金;對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15%以上部分給予100%補貼。
如今,成長中的四團鎮正搶抓機遇,全方位推進產城融合建設,致力于實現產業和城鎮建設一體化發展,既成為一個宜農、宜商、宜工、宜旅、宜教的生態新載體,也為奮斗創業者提供一個實現理想的廣闊天地。未來,奮進中的四團鎮將乘勢而上,奮勇率先,以百折不撓的決心和勇氣,更深層次參與國家戰略協作,為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