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醫藥是上海重點打造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已經實現了“研發、臨床試驗、制造、銷售應用”的全產業鏈發展,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今年7月,上海市政府再度發文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
產業藍海,生命港灣。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以下簡稱“生命藍灣”)是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重要承載區。作為上海市首批重點打造的26個特色產業園區和5個授牌的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之一,也是上海市“1+5+X”生物醫藥產業布局的重要部分,生命藍灣伴隨臨港新片區的成立而誕生,與新片區的發展同頻共振。
生命藍灣承接了近年來上海40%的生物醫藥新增項目,已集聚生物醫藥企業和機構150多家,包括從本土初創企業到全球行業龍頭企業,簽約落地項目投資額超過600億元,正在著力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高地。
生命藍灣先后獲評2021年第二屆生物產業“年度醫藥產業園區TOP5”、2022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價值榜“最具成長性生物醫藥產業園區TOP10”,并在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前夕,成為上海“城市新地標”。
近日,創新醫療科技公司波士頓科學中國區首個生產制造基地在生命藍灣開業,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勢能再提升。
生命藍灣兼具了企業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
在“天時”上,從產業布局看,臨港生物醫藥以精準醫療、尖端器械為導向,打造了“生命藍灣”特色園區,涵蓋臨港奉賢、臨港產業區、張江臨港三大承載區,總規劃面積約1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域面積約5.8平方公里,已建成物業約129萬方。
生命藍灣已初步形成從醫研技術開發到創新成果轉化,再到產業鏈協同創新的產業布局;形成了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孵化、生產制造、科技金融、支撐服務”為一體的創新生態。
針對園區企業提出的如何用好臨港新片區的制度創新優勢,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政策“護航”這一最為關注的熱點訴求,園區充分發揮臨港集團產教融合和產學研融合方面的優勢資源,通過組織專業力量,為生命藍灣企業帶來“賦能生命科技、擁抱資本市場、創見臨港未來”重點擬上市企業座談會以及“發展共同體 服務全方位”藍灣服務宣介活動,邀請到了新片區管委會、上海證交所等專家開展政策解讀,為園區企業提供互動交流的長效平臺,形成了專業輔導與綜合服務共支撐的政策服務長效機制。
在“地利”上,園區實現生物醫藥從“0”到“1”的科技創新生態、臨床資源運用和價值驗證以及成果轉化、臨床應用的全產業鏈補強,針對性提出了建設高品質產教融合科創平臺的破題之舉。園區借助臨港集團的合作高校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資源和科創服務力量,在產教融合科創平臺建設上與上海理工大學醫療器械孵化平臺、上海農林職院等單位共同打造了上海市市域產教聯合體等項目,目前均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有效賦能生命藍灣創新策源能力,打造從“孵化企業”到“制造企業”的產業融通生態。
在“人和”上,園區通過走訪調研等方式,發現生物醫藥企業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招人難、育人難和留人難等問題。針對這一發展痛點,園區深入考察并對標張江和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用人模式和社會配套,充分對接各方面資源,搭建起高校和企業的溝通橋梁,把緩解企業招人難和解決應屆生就業問題作為生命藍灣人才工作的頭等大事,與專業機構舉辦了線上專場招聘會,篩選簡歷近1400份。同時,園區以“華理-藍灣”專項招生計劃及集團下屬產業大學引入的蒲公英孵化教育平臺為載體,通過人才培養的全新模式解決應用型崗位人才緊缺的問題。
作為上海26個特色產業園區中最年輕的一個,通過堅持不懈的創新發展,生命藍灣已經形成了三項發展特色。
一是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完善。生命藍灣在產業布局上,精準定位聚焦精準診斷、精準藥物、精準手術及健康服務等產業鏈的頂端領域,重點關注體外診斷、小分子化學藥制劑等所處市場空間較大的優質企業,快速形成產值效用,同時重點布局創新生物藥、創新疫苗、創新型醫療器械等細分賽道,鎖定科技前沿領域。
此外,園區還引入產業鏈支撐性企業,包括但不限于提供CRO/ CDMO服務以及生物醫藥設備、耗材等的細分賽道優質企業。
目前,在體外診斷領域,園區代表企業有透景診斷、睿昂基因;在影像設備領域,園區代表企業有光脈醫療、埃斯凱電氣;在“五新”小分子領域,園區代表企業有恩華藥業、標新生物、潤佳醫藥、凱思凱迪;在生物大分子創新藥領域,園區代表企業有君實生物、勉亦生物、騰瑞制藥、藥明康德;在創新疫苗領域,園區代表企業有康希諾、邁科康;在介/植入創新器械領域,園區代表企業有美敦力、心瑋醫療、昊豐科技。
園區積極布局產業鏈上游企業,現有載體培養基領域企業奧浦邁、臻格生物,CRO/CDMO領域企業藥明生基、都創醫藥、澳斯康和元生物、碧博生物、睿智醫藥、臻格生物,制藥上游關鍵設備及耗材領域企業安及義、樂純、亮黑。
二是核心技術創新策源力不斷增強。臨港GJ實驗室、世界頂尖科學家國際聯合生命科學實驗室、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紛紛落地新片區,助力臨港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同時涵蓋生物醫藥科研、腦科學研究、分子合成科學研究、生命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國際化基礎研究策源地。
其中,臨港GJ實驗室將聚焦加快實現我國生物醫藥與腦科學領域的自主創新突破,主要承擔原創靶點發現與驗證、藥物疾病機理研究、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研發、先進藥物技術研究及其成果轉化等重大科研任務。世界頂尖科學家國際聯合生命科學實驗室將重點建設小分子藥物實驗室、新型抗病毒藥實驗室、智能藥物篩選實驗室、智能檢驗實驗室、智能細胞生產工廠等,推動生物醫藥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將在臨港建設分子智造研究院,重點聚焦分子合成科學前沿,瞄準化學鍵的活性選擇和重組等重大科學問題,打造貫通式的“合成—功能—應用”智能化鏈條,把臨港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分子合成科學中心、國家一流的生物醫藥和先進材料創新平臺、分子智造高端人才集聚地。
三是持續構建全產業鏈賦能生態圈。在產業服務方面,園區內涌現了上海泰楚等一批專業CRO/CDMO服務企業,填補了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缺乏成藥性評價等一站式服務的短板,能夠為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提供多元化公共服務。此外,園區內企業瀚賽建立了醫療器械行業內高標準且具有AAALAC認證的瀚賽臨床前研究與培訓中心,可提供一站式全案服務。
在公共服務方面,園區以促進全鏈條產業發展生態為目標,持續完善新片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成立了上海市生物醫藥產品注冊指導服務臨港新片區工作站,有助于促進新片區生物醫藥企業臨床研究成果轉化,能夠為企業爭取管線臨床及上市獲批等節點的時間優勢;啟動了上海長三角科創企業服務中心臨港藍灣服務站,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質、綜合性“金牌保姆”金融服務;掛牌“科技創新服務站”“臨港藍灣法律咨詢站”“上海臨港知識產權交流促進中心藍灣服務站”,能夠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政策、法律及知識產權服務,幫助企業享受政策紅利,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金融扶持方面,園區搭建了臨港藍灣資本、臨港科投基金等生物醫藥行業專業化投資平臺,并得到了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基金的大力支持,招投聯動引入了華元生物、精鋒醫療、泰楚、昂泰微精等一批優質企業和項目。
此外,對標波士頓生物、圣地亞哥等國際頂級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地,生命藍灣還探索制定了《生命科技產業發展白皮書》,覆蓋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生命科技產業服務等領域,涵蓋了精準診斷、精準藥物、精準手術、健康服務及外延4個一級產業、12個二級產業和33個細分領域,精準布局,有的放矢。為匹配產業發展需要,考量產業快速落地載體需要,園區量身定制,配套了百萬平米的生物醫藥標準廠房,滿足研發、辦公、生產、孵化需要。
生物醫藥是一片藍海,越是浩瀚無邊,越要航向明確。風起“藍灣”,生命藍灣正全力以赴、全心全意為生物醫藥企業的揚帆起航打造暖心可靠的產業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