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去年底,我國圓滿完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各地各部門既要保存好這些天然基因,也要加快新品種選育,用好特色資源開發,促進鄉特產業振興。
收集好優質種質資源是當務之急。
在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過程中,新收集的資源悉數收納入各個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圃)。無論是推動農業發展而言,還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而言,保存好這些種質資源,既是在保存基因和遺傳信息,也是在為農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從近年來收集到的資源樣本來看,不僅包含了許多珍稀的地方特色資源,也為我國的種質資源庫增添了活力。尤其是那些散落在廣袤農村的鄉土品種,雖其貌不揚,卻蘊藏著獨特優異的基因。種質資源收集不易,需要采用科學手段妥善保存目前,我國已建王以國家長期庫及其復份庫為核心,以區域性、專業性中期庫、種質圃為支撐和原生境保護區(點)為補充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各地各部門要繼續開展優質種質資源的收集工作,更要采取科技的方式與手段保存好這些優質種質的基因與遺傳信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唯有做好優質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護,才能牢牢端穩我們自己的飯碗。
加快對新品種的選育是重中之重。
收集優質種質資源,建立以國家長期庫及其復份庫為核心,目的是為了通過科學研究選育出更加優艮的品種,促進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從好種質到好種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各地區各部門要用好這些優質種質資源,加快進行繁育,通過培育改艮,選育出更多的新品種,務實我國新品種培育的種質基礎。要通過政府搭臺,構建科企合作機制,將新發現的種質資源進行品種開發。要在科研和商業化推廣上發動使力,由公司提供科研經費,研究所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初步形成性狀穩定、品質優艮、配合力好的新品系。各地也要在一些大中城市商圈推廣新產品,打響特色品種知名度。各地要搶抓機遇,通過核心種源開放共享,有力促進重大品種選育和破解種業“卡脖子”難題。近年來,每年國家庫(圃)分發資源均在10萬份次以上,服務各類育種創新主體超過1500個。
注重特色資源的開發利用是關鍵。
在新品種培育出來之后,關鍵要加快推廣運用,讓新品種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廣大農民從中獲得實惠。
一方物產,興一方產業,據統計,我國新收集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中已有430份申請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超過6000份農作物種質資源得到開發利用,推動各地“土特產”發展壯大。種質資源普查結束后,各地各部門要把工作重心逐步轉向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和利用,要用好用活這些優質種質資源。從科研規劃,到人才集聚,從新品種培育,到產業拓展等,各地各部門要注重統籌協調,推進開發利用、目前我國已制定統一鑒定技術規劃,組建了由800多名核心專業人才、73個國家庫(圃)、107家優勢科研院校和30家企業組成的農作物精準鑒定隊伍,構建了央地協作新機制,鼓勵各地持續推進特色資源高效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