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文章 鄉村產業小而美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在沾尚鎮沾尚村村口,汩汩瀟河水碧波蕩漾。河道一旁,挖土機正在整地。
不出一個月時間,這里就是郁郁蔥蔥,一片花海。
沾尚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鞏卿瑋激動地說。
地處昔陽縣城西部沾嶺山下的沾尚村,瀟河和清漳河在此發源,自東往西穿村而過。過去,河道淤塞,水質污染,干涸斷流,河道兩岸雜草叢生。
隨著山西省河長制湖長制體系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上崗履職,基本上每一條河流湖泊都有了責任人。沾尚鎮副鎮長喬亮負責清漳河23.09公里的河段。
巡河要關注的情況比較多,除了看水流情況,還要看沿岸的農田、排污管道、村民飼養的家禽家畜等。
巡河結束后,喬亮登錄手機里的山西省河長制湖長制移動應用平臺,上傳巡河情況。
除了河長監督,沾尚鎮將每20戶劃為一個網格,清理淤泥、清潔垃圾責任到戶,水環境保護由村民們共同來維護,鞏卿瑋說:現在村民們環保意識增強了,自覺保護河道生態,整體環境面貌也有了很大提升。
如今,兩條河流在暖風中再次迎來潺潺流水,泛起粼粼碧波。
隨著“千萬工程”的持續實施和深化,沾尚村全面打開“水資源”轉化通道,做好水文章,引入需要水但不污染水源的產業———在村里東西走向的鄉源一條街上,醋坊、酒坊、辣椒廠、豆腐坊、酸菜廠等產業依次排布,和水相關的小產業集聚,促進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3萬元;瀟河源農產品儲備加工園內,機器轟鳴,玉米棒子經過全自動脫粒機,玉米粒直接烘干入庫,在這里,玉米直接變了現,脫粒的玉米棒子還變廢為寶,賣到化工廠、養殖場,產生了經濟價值……
堅持生態立鎮、以水為源的沾尚村,沒有一家污染型企業,實現“美麗生態”與“美麗經濟”的“雙向奔赴”。
昔陽,在生態保護的底色上繪制發展的藍圖,生態向美,生活向美,產業更向美。今年,沾尚村被確定為昔陽“千萬工程”集聚提升型精品示范村全力打造,將圍繞“特色農業、紅色文旅、生態康養”三條溝域廊帶發展重點,實現美麗鄉村向和美鄉村的精彩蝶變。
發展庭院經濟 美麗村莊村民建
下午5時,夕陽西下。東冶頭鎮東冶頭村村民馬會華和王建華夫婦在門前的月季花苗圃前忙了起來,一個澆水,一個翻土,配合十分默契。
今年3月份,村里給每戶村民免費發放30株月季花苗。
如果種成了,村里每株獎勵20元,花苗賣出去的錢也歸村民所有。
東冶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眭麗平介紹說。
你看現在花骨朵都有了,再過十來天就開花了。
馬會華期待著7月份,自己的花苗能賣個好價錢。
建設美麗鄉村,要發揮更多村民的力量。昔陽縣組織群眾開展“我的村莊我建設”活動,以“藝術鄉村”“花園鄉村”建設方案為指導,實現主體風貌美麗宜居。與此同時,昔陽縣財政列支預算1100萬元,開展最美村莊、最美巷道、最美庭院等最美昔陽系列評選,激發村民參與村莊建設的積極性。
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做法,不僅僅要把前庭前院后打掃得更干凈,還要在家種花發展庭院經濟,讓村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眭麗平說,現在村民們都愿意栽花,都想再多種點。
不僅房前屋后的環境好了,還增加了一份收入。
當問及種完這茬的打算時,馬會華連說三個“種”字,期待著種植規模再擴大。
在東冶頭村,處處是加緊建設的繁忙景象。村邊的一片荒地里,機器正在作業,4月底綠植全部種植完成;村里的蔬菜大棚不僅棚里綠,棚邊也得綠,大棚間種上小蔬菜,路邊種花和綠植……
最是一年春好處。在昔陽,一個個村莊院落正在微改造、精提升,打造小公園、小菜園、小花園、小街品,不僅實現了美麗庭院和持續增收,更是讓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探尋資源特色 和美鄉村共富途
座落在太行山腹地虎頭山腳下的大寨鎮大寨村,四排火車皮式的特色民宿窯洞,是昔陽擁有鮮明時代記憶、蘊含奮斗精神的地方。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們,來到大寨,聽過去的故事,唱過去的歌,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
白天修坡,晚上修窩。
原大寨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懷蓮回憶著父輩們克服萬難修窯洞的故事。雖然村民們已經搬進了新樓房,窯洞一度閑置,但是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大寨窯洞承載著過去,有講不完的歷史和故事。
圍繞“最美昔陽紅”文旅品牌創建,大寨村盤活閑置資源資產,結合大寨鐵姑娘的群體故事和大寨歷史文化,全力打造現代窯洞民宿,打造“一院一特色”,讓游客更具體驗感。
“如今的大寨,正實現著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動變體驗的華麗轉身?!崩顟焉徴f。
位于大寨鎮北畝村的山西隆盛德梅花鹿繁育加工有限公司的繁育基地里,一只只梅花鹿尚未褪去煙褐色“冬衣”。在春日暖陽的照耀下,憨態可掬,不時發出“呦呦”鹿鳴聲。下午4時許,飼養員王懷文將一桶桶飼料倒入食槽內,小鹿們一哄而上,整齊地排在食槽兩旁吃了起來。
“我們每天主要是打掃圈舍,還有篩草、煮料,喂鹿、飲水等。”今年66歲的王懷文,負責11個圈舍梅花鹿的飲食起居,每天要喂食3次。
大寨鎮黨委書記毛瑞濤介紹說,2023年以來,大寨鎮圍繞“溝域經濟”發展思路,打造工農互補溝域經濟帶,謀劃實施大寨鎮梅花鹿全產業鏈開發項目,串聯企業、集體、農戶、閑置宅基地等資源,突出梅花鹿特色養殖加工。
如今我們的養殖規模逐年擴大,從100多頭到現在40多個圈舍、1200多頭。
公司負責人常曉君介紹說,到2025年,規模將達到5000頭,將是華北區域甚至全國的單體最大梅花鹿養殖場。
梅花鹿渾身是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鹿產品的前景廣闊。
“目前,我們正在和山西省生命與醫藥研究所合作,開發糖果壓片、鹿茸粉、阿膠、鹿酒等產品,鹿產品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背跃判氖?,項目建成后將輻射帶動昔陽縣其余9個鄉鎮和有條件的村集體飼養梅花鹿,推動優質梅花鹿訂單養殖,推動梅花鹿養殖加工產值達到億元以上。
在昔陽,大寨鎮只是一個縮影,還有“文藝小鎮”李家莊鄉、“紅色記憶”皋落鎮、孔氏鄉“太行風光”、“非遺民俗”界都鄉、“古村風韻”趙壁鄉、“山地徒步”三都鄉……如何尋找鄉村發展最優解?昔陽自上而下,在吃透鄉村底子的基礎上,立足資源稟賦,一鎮一特色,不同主題,各有側重抓好鄉村建設、鄉村產業、鄉村治理三大重點,實際迥異發展。
今年,昔陽縣統籌分類謀劃了“名村示范、工農互補、生態康養、古村盤活、景區聯動、城郊融合、集聚提升”“七型”模式,將全縣231個行政村分類打造、梯次推進,每年打造10個精品示范村、30個提檔升級村。未來,這一個個鄉村,有青山、有綠水、有美麗鄉愁,有期待、有奮斗,還有屬于各自鄉域版本的幸福煙火。(據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