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國家治理的薄弱環節。鄉村治理不僅關乎經濟發展,更涉及社會穩定、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在這一背景下,鄉村治理現代化顯得尤為關鍵。目前,面對鄉村治理中出現的制度僵化、參與不足和數字化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亟須探索新的治理路徑,以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效率。將鄉村治理現代化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探索適應新形勢的新路徑,為鄉村治理理論的完善與實踐提供參考,助力實現鄉村的長遠發展和繁榮。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現代化;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D422.6;F3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15-14-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5.003
0 引言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國家治理的薄弱環節[1]。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三大重點之一[2]。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又提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3],為鄉村治理現代化勾勒了秩序圖景,指明了努力方向。鄉村治理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基石。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必須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務實的作風,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不斷取得新成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筑牢堅實根基。
1 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價值意蘊
1.1 制度創新:構建科學合理的鄉村治理體系
1.1.1 提升治理科學性與規范性
鄉村治理現代化要求構建以法治為基礎的治理體系,確保治理活動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我國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界定鄉村治理各主體的職責與權利,為鄉村治理提供堅實的法律支撐。這包括制定或修訂關于土地流轉、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以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法治化的治理體系能夠增強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為鄉村發展營造穩定有序的環境。
1.1.2 促進內生動力的激發
制度創新的關鍵在于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實現村民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這就要求在治理結構中引入多元化元素,如建立村民代表大會、鄉村議事會等民主參與機制,確保農民在治理中的主體地位和話語權。各地可通過定期召開村民大會、開展村民自治活動等形式,鼓勵村民積極參與鄉村公共事務的決策與管理,使治理決策更加貼近民意、符合實際。這種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能夠增強村民對治理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形成政府與村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推動鄉村治理的現代化進程。
1.2 社會參與:激活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
1.2.1 提升農民的參與意識
鄉村治理現代化必須依賴廣泛的社會參與,提升農民的參與意識是實現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各地可通過開展各類宣傳和培訓活動,增強村民對自身權利和責任的認識,能夠促進他們主動參與鄉村治理;通過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向村民普及與自身權益相關的法律法規,使他們意識到參與治理的重要性。提升農民的參與意識,有助于建立共同體的概念,讓村民在治理中形成共識,從而推動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1.2.2 促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社會參與還能夠促進治理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各地可通過鼓勵社會組織、非政府組織(NGO)參與鄉村治理,為鄉村帶來更多的資源與技術支持,提升治理效率。社會組織在環境保護、文化傳承、扶貧助困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能夠幫助政府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以農村合作社為例,農民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將資源整合在一起,實現規模化經營,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增強了集體經濟的活力。
1.2.3 增強治理的凝聚力
社會參與還有助于增強鄉村治理的凝聚力。各地可通過鼓勵村民參與志愿服務、文化活動等,增強村民之間的互信與合作,提升社區的凝聚力。良好的社會氛圍不僅有助于問題的解決,也為鄉村振興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開展鄉村文化節、志愿服務活動等,可以增強村民的集體認同感。這樣的活動能夠促進鄰里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營造和諧的鄉村氛圍,為鄉村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1.3 技術賦能:提升治理效率與透明度
1.3.1 信息技術的應用
在數字化時代,技術賦能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治理的效率,通過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鄉村治理可以實現數據驅動決策,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學性。政府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鄉村的實際情況,從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政策。這種數據驅動的決策方式,不僅提高了政策的針對性,也使得治理的過程更加透明和公正。
1.3.2 提升治理透明度
技術賦能有助于提升治理的透明度。通過信息公開平臺,村民可以方便地獲取相關政策、財務狀況等信息,增強對治理過程的監督。提升透明度不僅能夠提高治理的公信力,也能夠有效防范腐敗現象的發生。鄉村可以建立電子政務平臺,公開村務、財務等信息,使村民能夠隨時查詢和監督。這種信息公開方式,不僅增強了村民的參與感,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1.3.3 優化資源配置
技術賦能還能促進鄉村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村莊可以實現對人、財、物的高效管理,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在農業生產中,智能灌溉系統、農田監測系統等技術手段能夠有效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浪費。運用物聯網技術對農田進行實時監測,能夠精準掌握土壤濕度、溫度等信息,指導農民科學灌溉和施肥,從而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這種技術的應用,既提高了生產效率,也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 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治理現代化的現實困境
2.1 鄉村治理制度環境的挑戰與困境
2.1.1 法律法規體系的碎片化與不完善
當前,鄉村治理的法律法規體系仍不夠完善,許多地方性法規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但大多集中在宏觀層面,具體操作細則仍不夠明確。這導致在實際治理中,基層干部往往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難以有效實施相關政策。同時,由于法律宣傳力度不夠,村民對法律的認知和運用水平相對較低,進而影響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2.1.2 政策執行力度的薄弱與偏差
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之間存在較大落差。在許多地區,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力度不夠,導致村民對政策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不高。一方面,基層干部受限于資源和能力,無法有效執行上級政策;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使得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選擇性執行”現象,進一步加劇了村民對治理的不信任。這種情況不僅削弱了政策的實際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
2.1.3 決策機制的封閉與非民主化
鄉村治理中存在決策過程不夠透明、村民參與不足等問題。傳統的自上而下決策模式使得村民的聲音難以被充分聽到,導致治理方案往往不能真正反映村民的需求與意愿。雖然一些地方開始嘗試引入村民參與決策的機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組織與引導,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發揮實質性作用[4]。
2.2 鄉村社會結構的深層次困境
2.2.1 村民參與意識的淡漠與缺失
在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村民參與意識的缺乏是一個突出問題。許多村民對治理事務缺乏關注,認為鄉村治理與自身生活關系不大,因而參與意愿不強。出現這種現象是由于長期以來的治理模式使得村民對自身權益的認知不足,缺乏主動表達需求的渠道。此外,部分地區信息不對稱,村民獲取治理信息的途徑有限,進一步加劇了參與意識的淡漠。
2.2.2 社會資本的匱乏與社區凝聚力的缺失
鄉村社會結構的脆弱性使得社會資本匱乏,影響了鄉村治理的有效性。許多鄉村存在人際關系網絡松散、社區凝聚力不足等問題,導致社會組織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社區組織的缺乏使得村民在參與治理時缺乏集體的力量和支持,容易導致治理中利益分配的矛盾和沖突。此外,社會信任度的降低使得村民之間、村民與干部之間的關系緊張,進一步制約了治理的有效性。
2.2.3 人口流動的加劇與治理主體的缺失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地區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導致鄉村人才短缺。這不僅使得農村的經濟發展受到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民參與治理的能力和意愿。留守老人和兒童的治理難度加大,使得鄉村治理面臨更大的挑戰[5]。同時,外出務工人員與留守家庭之間的溝通障礙,導致了治理信息的傳遞不暢,影響了鄉村治理的整體效能。
2.3 鄉村治理中的技術應用瓶頸
2.3.1 數字基礎設施的滯后與不足
鄉村治理現代化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持,但在許多地區,數字基礎設施仍顯不足。網絡覆蓋率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使得現代信息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受到限制,影響了信息的傳遞和共享[6]。這種基礎設施的缺乏不僅減少了信息獲取的渠道,也限制了數據驅動決策的能力,使得治理過程中的科學性和效率大打折扣。
2.3.2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短板
盡管數字技術在城市治理中應用廣泛,但在鄉村治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仍顯不足。許多基層干部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較低,缺乏必要的培訓和技術支持,使得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受到限制。此外,部分村民對信息技術的接受度不高,缺乏必要的數字素養,這使得信息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效果大打折扣。
2.3.3 數據管理與安全問題的嚴峻挑戰
隨著數字化治理的推進,數據管理和安全問題日益突出。鄉村治理涉及大量村民個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確保數據的安全成為重要挑戰。當前,許多村莊在數據管理上缺乏規范,數據泄露和濫用的風險增加,影響了村民的信任感。同時,數據的整合與共享機制尚未建立,造成信息孤島現象,使得數據資源無法有效利用。
3 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3.1 構建完善的鄉村治理制度框架
3.1.1 加強制度體系建設
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健全適應鄉村特點的制度體系。這就要求各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深入研究鄉村治理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制定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規,通過明確村民的權利與責任,為鄉村治理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同時,要加強制度間的銜接與協調,確保各項制度能夠相互支撐、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鄉村治理的規范化、法治化進程。
3.1.2 優化村民參與機制
鼓勵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關鍵。為此,各地應建立健全村民參與機制,如村民代表大會、村民議事會等,確保村民在公共事務中擁有充分的發言權和參與權。通過這些平臺,村民可以就鄉村發展、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議題發表意見,使治理決策更加貼近民意、符合實際。同時,要加強村民自治組織建設,提升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治理的熱情和動力。
3.1.3 強化監督機制建設
健全的監督機制是保障鄉村治理規范運行的重要手段。各地應建立完善的村務公開制度,確保治理過程中的各項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遞給村民,增加治理的透明度。同時,要實施定期評估與反饋機制,對治理效果進行客觀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此外,還應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和社會監督力量,對治理行為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監督,確保治理行為符合法律法規要求,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通過強化監督機制建設,可以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3.2 激活鄉村社會活力
3.2.1 強化村民參與意識與能力
村民是鄉村治理的主體,其參與意識和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治理成效的好壞。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提升其參與能力。鄉政府可以組織定期的村民培訓活動,內容涵蓋法律法規、政策解讀、治理技能等方面,幫助村民了解自身權益與責任,掌握參與治理的基本方法;同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如文化節慶、體育競賽、志愿服務等,增強村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在重大決策過程中,要確保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得到充分保障,通過意見征集、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村民意見,讓村民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主體。
3.2.2 積極培育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是鄉村治理的重要支撐力量。為了增強鄉村社會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需要積極培育社會資本。一方面,可以鼓勵村民建立鄰里互助小組、志愿者團隊等自治組織,通過互幫互助、共同參與公共事務等方式增進鄰里間的信任與合作。另一方面,要倡導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村民的道德素養和文明程度。基礎政府通過這些措施,可以營造一個和諧、友善、互助的鄉村社會氛圍,為治理工作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
3.2.3 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治理
社會組織是鄉村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為了充分利用其資源和專業優勢,基層政府需要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治理。鄉政府可以與各類社會組織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合作項目、公益活動等形式引入外部資源和專業知識。同時,要為社會組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如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以激發其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此外,還要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監管與評估工作,確保其活動合法合規、成效顯著。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治理工作,有助于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動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3.3 加速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步伐
3.3.1 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的首要任務是夯實數字基礎設施。這包括加大對鄉村地區互聯網接入的投資力度,確保高速、穩定的網絡覆蓋;建設公共無線網絡,為村民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上網服務;設立信息服務站,提供信息查詢、在線辦理等一站式服務。采取這些措施,可以打破信息壁壘,讓村民享受到便捷的數字服務,為鄉村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3.3.2 構建鄉村治理信息平臺
建立統一、高效的鄉村治理信息平臺,是實現數據共享與透明治理的關鍵。該平臺應集成數據管理、分析、應用等功能,實現對鄉村治理各類數據的集中存儲、處理與展示[7]。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入挖掘村莊發展數據背后的規律與趨勢,可以為制定精準的治理策略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可以確保信息的公開透明,讓村民能夠實時了解治理動態,參與監督與反饋,增強治理的民主性與公信力。
3.3.3 普及數字技能培訓
數字素養是村民參與數字治理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大力推廣數字技能培訓,提升村民及基層干部的數字應用能力。各地應通過定期舉辦培訓班、開設在線課程、進行實操演練等形式,傳授村民基本的計算機操作、網絡應用、信息安全等知識,培養其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針對基層干部,開展專門的數字治理能力培訓,使其掌握信息化工具在治理中的應用技巧,提高治理效率與水平。通過普及數字技能培訓,為鄉村治理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鄉村治理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制度、社會、技術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探索與實踐。完善制度框架、激發社會活力和推動數字化轉型,可以有效提升鄉村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這將有助于解決鄉村面臨的現實困境,推動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建偉,王偉進.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N].學習時報,2024-03-11(1).
[2]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EB/OL].(2024-02-04)[2024-07-25].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4-02/04/c_1310763331.htm.
[3]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EB/OL].(2024-07-21)[2024-07-25].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
[4]刁曉輝.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治理的現實困境和優化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4(5):49-52.
[5]沈費偉.數字鄉村標準化治理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河南社會科學,2024,32(5):85-95.
[6]陳萬莎.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機制和現實路徑[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6(2):20-37.
[7]黃朝椿.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改革,2024(7):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