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達(原名:錢鵬),江蘇南京人,現為工筆畫學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文聯書畫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市政協書畫院畫家、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師、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
2007年,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小幅工筆重彩作品展》。
2019年8月,作品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2019雨花滿天—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會資格獎(最高獎)。
2020年,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2020“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手卷)作品展》。
2021年,作品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首屆“倪云林”全國美術作品展》入會資格獎(最高獎)。
2005年,作品獲江蘇省文化廳主辦的《江蘇省花鳥畫大展》創作成果獎(二等獎);作品入選江蘇省書協主辦的《江蘇省第五屆新人書法篆刻展》。
2006年,作品獲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主辦的《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員特展》優秀獎;作品入選江蘇省宣傳部、文化廳、文聯主辦的《江蘇省工筆畫大展》;應邀參加南京市電視臺主辦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書畫展》;應邀接受《東方衛報》“名家藝術”專欄訪問并做專題報道;應邀參加江蘇省文聯主辦的《五屆南北方中國畫名家作品特展》;作品獲江蘇省美協主辦的《江蘇省美協首次新人展》優秀獎(最高獎);作品發表在《江蘇工人報》《江蘇花鳥畫研究》上。
2007年,作品入選江蘇省文聯、美協主辦的《2007江蘇省花鳥畫展覽》。
2008年,接受江蘇電視臺“青年書畫家—錢鵬”人物專訪。
2009年,《江蘇花鳥畫》雜志對個人藝術成就與作品進行專題介紹;作品刊登于《江蘇工人報》。
2010年,作品獲中國群眾文化學會、江蘇省文化館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江蘇省美術書法攝影大展》銀獎;作品獲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南京市美術書法攝影大展》銀獎;作品入選江蘇省文聯、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江蘇省花鳥畫名家邀請展》;接受南京電視臺《文化星空》專訪;六、七月接受江蘇省電視臺采訪并播出;特邀參加江蘇省文聯主辦的《江蘇歷代花鳥畫高層論壇暨江蘇花鳥畫名家邀請展》;作品入選南京日報報業集團周末報社、上海世博局、江蘇省世博辦、浙江省世博辦聯辦的專刊《藝術名流·世博會特刊》。
2012年,作品獲江蘇省美協、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主辦的《江蘇省花鳥畫優秀作品展》優秀獎;作品參加江蘇省文聯主辦的《江蘇省工筆畫大展》。
2013年,作品入選江蘇省美協、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主辦的《第三屆“徐悲鴻獎”中國畫展》,并被徐悲鴻研究會收藏;作品參加江蘇省美協、江蘇省書畫研究中心主辦的《美麗儀征—中國芍藥節展》;作品參加聯合國新聞部、中美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國中文處、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主辦的《江蘇省優秀作品赴美展》;作品獲《南京日報》美術獎,并刊登于2013年9月11日的《南京日報》。
2014年,接受江蘇教育電視臺《藝術百家》欄目專訪。
2015年2月,《大眾證券報·藝術名流》出錢鵬專版;3月,龍虎網出《中易藝壇—錢鵬專訪》;6月,《與君偕行—王玉海 錢鵬 張星星書畫作品展》在荷都之鄉金湖舉辦;作品參加揚子晚報藝術節《鳥語花香—江蘇實力派花鳥畫人物展》;9月,作品參加北京榮寶齋畫院美術館“徐培晨寫意花鳥研究工作室”結業作品展;11月,作品參加“廣結善緣”書畫小品聯展。
2016年,作品參加《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青年實力派書畫展、《藝匯情懷》南京市青年美協迎新精品展、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成立30周年優秀作品展、榮寶齋畫院秋季名家工作室作品展、《荷而不同》—江蘇名家荷花主題創作邀請展;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主辦《天工與清新—錢鵬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個人展覽。
2017年8月,新華報業集團(正廳級單位)主辦《蜻蜓飛過—錢鵬書畫作品展》。
錢俊達是典型的學院派工筆畫畫家,其作品通常以傳統文化為依托,清麗脫俗,畫面圓融又不失張力,用筆工正嚴謹,設色淡雅朦朧,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抒情方式。
他的工筆花鳥作品,筆致工整細膩,造型鮮活立體,敷彩清麗雅致,烘染過渡自然。畫面的物象捕捉了生物一瞬間的神態和動勢,既真實地還原了自然特性,又形象地表達了深刻的內涵寓意。
好的藝術作品處于似與不似之間,而錢俊達擅長的兼工帶寫的畫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筆墨之畫,難得形似;纖細筆墨之畫,難得神似”的矛盾。
他從不刻意追求惟妙惟肖的“形似”,更善于描繪禽鳥之間、花鳥之間的關系;在構圖上,他將物體一層層地疊加,凸顯畫面的縱深感、空間感,一種野情野逸躍然紙上。
清代書畫家方熏曾言:“設色不以深淺為難,而難于彩色相和。和則神氣生動,否則形跡宛然,畫無生氣。”錢俊達的作品常以寫意的筆法勾勒荷葉,體現出嫻熟的水墨控制能力。
那一抹寫意的綠荷,襯托出白鷺的白色,在視覺上形成強烈對比,這樣白的更白,紅的更紅,綠的更綠,形成和諧的色彩搭配,又慣以潑墨般的淡雅賦色,營造出氣韻生動的美感。
錢俊達十分偏愛荷花,但他筆下的荷花并未呈現出“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般繁榮美好的景象,而是滿眼殘荷,枯干葉敗,仿佛被池水侵蝕,被暴雨浸打,被西風摧殘,被淤泥消融。
這一池殘荷,卻蘊藏著頑強的生命力,在萬綠之中,花朵綺麗依舊,綻放出醉人的笑容,一陣涼風吹來,依稀可以聞見空氣里縈繞的花香,沁人心脾。
在錢俊達的眼里,秋荷的殘敗凋零遠勝于夏荷的欣欣向榮,它彰顯出強大的精神內核與豐富的故事性,象征著人在經歷了滄桑世事的千錘百煉之后,最終浴火重生,馬到功成,表現出堅韌的氣節與高尚的品格。
錢俊達認為,真正的大藝術家,是可以兼具學術性與市場性的,并不是孤立的、為小眾所欣賞的。畫家不應回避與當代的碰撞,而應該從中尋得融合點。
他如饑似渴地研究中國畫傳統藝術精華,熬心費力地從傳統中汲取營養,通過大量獨立的思考與實踐,尋求新的藝術生命。這展現了他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深摯敬仰以及對自然生靈的拳拳情愫,更顯露出其作為一個藝術從業者傳承、弘揚中國傳統藝術的文化使命感。
好的藝術作品不僅要飽含藝術性,更要有文學性,畫家若對文學的理解透徹或獨特,或可創作出經典的作品。錢俊達畫畫的時候愛聽有聲書,內容涵蓋人文歷史、小說故事、政治時評等,涉獵廣泛,以學識豐富繪畫內容,滋養繪畫之魂。
在取材上,他亦不拘泥于古代經典,當代流行歌曲或一個有趣的熱點話題也可以成為其靈感來源,這讓他的作品富含時代感,妙趣橫生。
他曾描繪了兩只蛾子深情對望而無言的畫面,旁邊題字“只因在蛾群里多看了你一眼,再也無法忘掉你容顏”,這源于歌曲《傳奇》,令觀者在捧腹之余滋生些許對人生哲理的體悟。
作為繪畫科班出身的畫家,錢俊達師范訓練,基本功扎實,工筆、寫意、書法皆通。藝無止境,錢俊達時值藝術創作的黃金期,憑借其扎實的書畫功底與強大的耐性修為,假以時日,勢必在畫壇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