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幼兒處于身體發育和社會性發展的關鍵階段,勞動教育是提升幼兒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幼兒園經常開展的課程活動。繪本閱讀作為新興的一種啟蒙教育方式,受到幼兒的青睞和歡迎。將繪本閱讀和勞動教育完美融合,既是幼兒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行之有效的上佳策略。
一、幼兒勞動教育簡析
(一)勞動教育定義
勞動教育,指的是以勞動為基準的教育模式,旨在通過勞動來磨練心性、鍛煉大小腦和肌肉能力、提升社會認知、培養道德素養和情感素養、增長智力、獲得實踐知識等。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相較于課文上的知識,幼兒更需要親身感悟得來的經驗。由此可見,實踐對幼兒具有不可替代的知識傳授意義,教會幼兒的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內容,更是獨特的、個人的、持久的、綜合的各項技能。
(二)勞動教育價值
勞動教育對幼兒具有著不容忽視的價值。一是智育價值。幼兒在勞動過程中需和要謹遵一些基本步驟,對勞動過程進行思考和探索,才能達到相關目標,自然能提升智力水平,增進知識儲備。二是德育價值。幼兒通過勞動可以得知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日子,飲水思源,懷揣感恩和共情,提升情感素養和道德內涵。三是美育價值。勞動成果是一種潛在的藝術素材,勞動是人力量、智慧的藝術化彰顯,通過勞動幼兒可以提升審美能力和藝術能力。四是身心價值。幼兒處于身體發展的黃金時期。通過勞動可以鍛煉平衡能力、肌肉力量、骨骼力量、韌帶力量、肺活量等,還有助于幼兒長高,對成長頗有助益。
二、繪本閱讀探索
(一)繪本簡介
繪本是一種教育工具,由清晰可見、形象生動的圖片及匹配性較高、故事性較強的文字構成,共同講述引人入勝的故事,傳遞思想情感,傳授相關知識。繪本集合了藝術性、游戲性和教育性,是啟蒙教育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素材,日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應用。
(二)繪本閱讀探析
繪本閱讀指的是閱讀繪本的活動,以及以此為基礎展開的延伸活動,如繪本手工、植樹、勞動、繪本創作、繪本臨摹、繪本探討、講故事等。繪本閱讀是幼兒園教育的常用手段,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通過有效的繪本閱讀課程,幼兒可以全方位提升各項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自由成長。
(三)繪本閱讀重要性
幼兒知識水平較淺,生活閱歷不足,繪本將抽象、復雜的知識以深入淺出的形式進行呈現,適合幼兒閱讀,能以較為低廉的時間、精力成本促進幼兒學習效率的提升。另外,繪本趣味橫生,符合幼兒教育中寓教于樂的根本宗旨。在強調游戲教育的幼兒園課程中,繪本閱讀已經占據了不容置喙的位置,對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至關重要。
三、勞動教育和繪本閱讀融合性研究
首先,勞動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多數勞動都是一系列動作的機械重復,需要恒心和耐心,這個過程對幼兒來說較為枯燥。繪本閱讀巧妙地將勞動以一種趣味橫生的方式呈現,大大地增強了勞動的樂趣。例如,《爺爺一定有辦法》將舊物改造的勞動過程省去,直接呈現每次的勞動成果,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促使其探究物品制作的步驟,從而產生勞動欲望,提升勞動興趣。
其次,勞動教育重視實踐,缺乏理論升華。實際上,每次勞動都蘊藏著諸多教育契機,只要善于利用,這些契機就能轉化為各項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但勞動過后,幼兒往往需要休息或沉浸在完成事務的喜悅和成就感中,無暇總結、歸納和思考。繪本閱讀既是對勞動實踐的總結,又包含對勞動過程、策略、方式、效率的反思,更涵蓋對勞動與人文、歷史、地理、心理關系的研究。幼兒通過閱讀可以得知,勞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身體運作,還包含很多理論知識,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例如,經典繪本《小王子》中,主人公小王子的勞動實踐能力很強,他跋山涉水,穿越諸多星球,踏上了一次尋覓世界和自我認同之旅。幼兒閱讀后,經過教師點撥可以發現,引導小王子持續探索的恰恰不是實踐本身,而是勞動理論、勞動意識,即“為什么勞動?”“勞動的終點是什么?”“勞動是為了自己還是他人?”等問題,從而對勞動產生了更深遠、廣闊、清晰的認知。他們在以后的勞動實踐中便會在按時完成任務的基礎上,產生主觀意識,思考勞動內涵,產生研究勞動原因、歸納勞動要素、提升勞動水平等進階認知。
最后,傳統的勞動教育主要是家務、植樹、清潔、整理、歸納、慰問、服務等體力勞動,缺乏對腦力勞動的重視和開掘。繪本閱讀對勞動概念的認知豐富多樣,能拓寬幼兒的勞動認知,塑造幼兒的勞動習慣,提升幼兒的勞動意識。例如,《光》包含小豬、小恐龍、小獅子、小鳥等面具設置,這些道具的制作并非簡單的體力勞動,更涵蓋顏色的選擇和搭配、圖案的繪制、風格的設計、情感的表達、創意的展現等,是對體力勞動的一次延展與擴充。
四、幼兒繪本閱讀和勞動教育融合策略
(一)寓教于樂,里外對照
繪本閱讀是“里”,勞動教育是“外”,分別對應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中的勞動要素。正是在這種對照中,幼兒可以找到藝術創作對勞動的加工和真實的勞動實踐之間的異同,在探究過程中找到探索發現、研究實踐的樂趣所在,提升勞動興趣。
例如,《花婆婆》展現了花婆婆種植魯冰花、在圖書館擔任管理員、宣傳園藝事業、跋山涉水踏上旅程等不同的勞動實踐。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選取感興趣的勞動方向進行模仿,并比較實際體驗和書里體驗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這種具有趣味性的自主實踐,幼兒有了以下發現:首先,書中花婆婆種植勞動的呈現方式比較簡潔明了,種植魯冰花看似簡單,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卻需要考慮種植地點、季節、澆水頻率、施肥、觀察記錄等繁瑣的要素,最后的成品顏色也和繪本中呈現的有所差異,但魯冰花的基本樣式和外觀的美麗宜人是不變的。經過科學實驗和理性探討,他們的研究興趣、自信心、成就感高漲。其次,書里花婆婆在圖書館里姿態優雅,從容大方,但在實地考察中幼兒發現圖書管理員需要清除所有圖書的大致位置、搜尋方法,還要處理各種緊急事件,具有臨機應變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魄力,才能成功禁止那些破壞紀律的行為,包括大聲喧嘩、破壞圖書、盜竊圖書、在圖書上亂涂亂畫、爭搶座位等。經過現實和繪本的對比,他們忍俊不禁,感嘆任何工作都比它實際呈現的形態更加復雜困難,從而提升了認知事物本質的樂趣和意愿。再次,書里花婆婆在與人交流時不斷傳遞美好,踐行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承諾,幼兒在實際體驗中更能覺察出與人之間的思想碰撞樂趣,感受人與人之間思想情感的差別。最后,書里花婆婆不辭辛苦,到了很多地方,那時交通不發達,她需要依靠自身的體力和毅力。幼兒在實際模擬場景和到近郊旅行時發現花婆婆是一個很有恒心的人,從而對這個人物的勞動體驗、勞動意志力、勞動熱情等產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受到感染后更有興趣從事勞動實踐。綜上所述,通過里外對照的過程,幼兒能最大限度調動主觀能動性,主動發現勞動之美和勞動樂趣,這種方式比機械接受教師下達的勞動指令有意思得多,也更有學習效率。
(二)勞動總結,生活教育
陶行知推行生活教育理念,其實際宗旨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將其運用于繪本教學和勞動教育的融合中,幼兒能更加真切、深刻地感受到勞動的本質,提升對勞動的思維認知。基于此,教師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開展生活教育,升華勞動總結,歸納勞動要領,促使幼兒領悟勞動真諦,汲取勞動智慧,涵養勞動素養。
一方面,可以在勞動教育完成后,引入專門的繪本,對勞動過程進行鞏固。例如,在美術色彩涂鴉活動后,引入《小藍和小黃》。在藝術創作勞動中,幼兒往往不拘一格,天馬行空,以一種無意識和潛意識的狀態繪制一幅幅生動的畫卷,但這并不代表創作勞動背后沒有邏輯支撐,沒有生活思考。在《小藍和小黃》中,藍色和黃色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經過了融合、分離、再融合等過程。這個故事展現了三原色知識,巧妙講解了友誼的內涵,寄托了對人與人之間密切、親厚關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閱讀后,幼兒可以深入領會創作思維,感受作者對藍色、黃色兩種顏色的性格塑造、情節編織、畫面飽和度、構圖占比等,從而感受到創作并非無的放矢,每一個線條、每一種顏色、每一類構圖都有著背后的情感邏輯和思維創意,進而反思自己的作品,對藝術勞動產生新的理解,懂得客觀公正地評判自己的創作和他人的作品,提升藝術勞動認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帶領幼兒學習某類勞動主題繪本后,鼓勵幼兒通過親身實踐驗證某一理論,充分踐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例如,在《光》勞動課程結束后,幼兒在教師的點撥下知道了藝術勞動必須表現出作者獨有的思想,如小豬代表恐懼,小鳥代表自由,小獅子代表自我,小恐龍代表保護他人。他們在道具制作時,便能注入自己對動物、對性格、對自我、對社會的潛在思考。有的幼兒給小鳥面具畫上了兩滴淚水,表明一種脆弱的坦誠流露。有的幼兒給小獅子面具注入了一些可愛元素,表明獅子也是具有慵懶、親和一面的,就像每個同學都有很多面。有的幼兒給小恐龍面具制作了很多精致的牙齒,展現出對創作精致度的把控和追求。上述勞動過程都顯示出,他們通過自我實踐真正理解了教師傳遞的勞動知識,完成了勞動的理論升華過程,用實踐印證了理論并升華了理論,收獲了獨屬于自己的勞動認知體驗,這個過程是勞動中不可或缺的辯證認識過程,呈現出思維邏輯螺旋上升規律。
(三)技藝結合,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是高級別的腦力勞動,是“技”和“藝”的結合。“技”指的是技巧,是體力勞動的堆積、整合、反復訓練中得來的。“藝”指的是藝術,是腦力勞動的反饋、修整、碰撞中收獲的。真正優秀的勞動,都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完美融合,充滿了力量和智慧的交織,如游泳、藝術體操、戶外寫生、繪本創作等。
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表征”展示出對勞動的具體理解,反映出對自我、社會、世界的認知。其中,繪本創作是幼兒園最普遍的技藝結合形式。繪本具有極強的情感性,同時也是高規格的藝術品、工業品。優良的繪本作品既體現了作者辛苦耕耘的體力勞動過程,也體現了作者精心創作的腦力思維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各種策略,指導幼兒開展以繪本為基礎的藝術創作活動。一是小組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種創意繪本的制作工作,如泥塑繪本、洞洞書、互動機關書、花藝標本繪本。上述繪本均呈現出較強的操作性,包含作者的勞動結晶,對幼兒而言,單獨完成具有一定的困難。小組作業可以發揮每個幼兒的風格和特長,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創作思維、思想情感,最后展示出的成品便是這種集體思維智慧和勞動能力的最好見證。二是主題創作。教師可以設定特定主題,如親情主題,為幼兒展示這類主題的繪本,如《團圓》《我媽媽》《我爸爸》《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逃家小兔》等,鼓勵幼兒參照喜愛的樣式進行制作。教師必須為幼兒提供特定的道具,如硬紙板、彩頁紙、宣筆、水粉顏料、蠟筆、不干膠、膠水、剪刀等,鼓勵幼兒自由作畫。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幼兒適時、適當、適宜交流溝通,了解幼兒的想法,幫助幼兒在現實層面充分打磨作品,讓思考通過勞動成真。例如,有的幼兒想用繪本展現兩只動物之間亦師亦友的關系,但想不到用什么動物,也想不到用怎樣的故事形式。教師通過觀察,得知該名幼兒喜歡鱷魚元素的玩具,性格較為活潑,思維活躍敏捷,便可以指導其用鱷魚、兔子制造戲劇反差,用大膽的配色、夸張的表情和構圖展現一種詼諧風趣的風格、基調。在技術和藝術的融合中,幼兒制作的繪本果然贏得了一致的好評。三是親子互動。家校聯合一直是勞動教育的一個關鍵,通過聯合家長的力量,可以最大程度激發幼兒的勞動意愿,知曉幼兒的勞動特長、勞動見解。例如,有的幼兒擅長做家務,最喜歡把凌亂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教師便可以抓取這一勞動特性,鼓勵其將勞動前后的場景進行寫生、復刻,制作成一本情境對比鮮明的繪本《勞動前后》。有的幼兒喜歡從事體育戶外勞動,教師便可以讓家長拍攝相關畫面,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自己勞動時的狀態,將其呈現在繪本中。家長可以幫助幼兒選取特定的畫筆、道具進行制作,提升幼兒創作技巧,同時為幼兒提供創作靈感。在教師、家長、幼兒三位一體的勞動循環鏈條中,幼兒的勞動能力能夠得到最大提高,幼兒的勞動意識和思維活躍性能夠得到最大提高,最后出來的作品一定是寄寓了勞動結晶和勞動熱情的。由此可見,通過運用技術和藝術結合的勞動策略,以繪本為核心的幼兒的勞動教育將邁向更高的層次,助力幼兒健康快樂發展。
五、結語
勞動是幼兒提升自我、認識周遭、培養能力的一條必經的途徑,通過融入繪本閱讀,勞動教育能夠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幫助幼兒實現綜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