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情感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可以幫助幼兒塑造各方面的情感,促使幼兒實現健康快樂成長。繪本閱讀是一種時下流行的園所啟蒙教育方式,和幼兒的主客觀條件高度契合,適用于幼兒園情感教育。基于此,本文探討利用幼兒園繪本閱讀提升幼兒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希望對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實質性的助益。
一、幼兒園繪本閱讀簡析
繪本是一類以圖畫為主導、文字為輔助的教具,它具有鮮明的色彩、優美的線條、合適的構圖、適當的比例,深受廣大幼兒喜歡。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繪本閱讀占據不小的比例。幼兒通過瀏覽各式各樣的繪本,發展不同的能力,實現綜合成長。由此可見,繪本閱讀這種兼具娛樂性和教育性的素材可以實現幼兒園“玩中學”教學要求,幫助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各項指標,為各類教育的實施添磚加瓦,值得被廣泛應用于各項園所專業課程中。
二、幼兒情感教育探究
(一)幼兒情感特點
幼兒情感受到思維的制約,這一特點尤其突出。一方面,他們的邏輯發展水平不足,社會經驗有限,學習能力薄弱,不能理解很多具象化的、復雜的、矛盾的情感,情感呈現顯著的單線條、不可逆、自我中心化等特點。在不接受專業指導情況下,他們很難做到換位思考,共情他人的真實處境,習慣通過爭吵、打鬧、喧嘩、鬧別扭等方式表達負面情緒,對正面情緒的表達也往往不加節制。另一方面,幼兒情感素養不高,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情感潛力。事實上,他們在潛意識里有著自己的一套道德和價值判斷,具象化為特定的行為舉止、表情、語言表達等。他們擁有各自性格、人格、觀念的雛形,具有一定的情感感受、表達和移情能力。如果教師加以正向引導,幼兒的情感便能被引向正確的、積極的、正面的發展方向,反之亦然。這種正向引導是一種結合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專業引導,并且需要結合一定的專業手段、策略和技巧。
(二)幼兒情感教育定義
基于幼兒情感特點,幼兒情感教育應運而生,指的是對幼兒情感的共性進行總結歸納,對幼兒情感的個性進行分類觀察,平衡共性教育和個性教育的比例,對幼兒情感進行有效熏陶、正面啟蒙、科學指引。好的情感教育既要具有普遍性,能夠適應大部分幼兒的情感思維特征,不跑偏,不鉆牛角尖,又要具有針對性,結合幼兒家庭背景、性格元素、人格養成、人際關系、成長環境、發展要素等指標,分析幼兒情感成因,包括外在成因和內在成因,并且以此為基礎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培養策略。只有將普遍性和針對性相結合,幼兒情感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培養和提升。
(三)幼兒情感教育重要性
俗話說,做學問先做人。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只培養相關技能,不重視情感養成,這便不能被稱為優良的、健康的、完整的啟蒙教育。教育家王國維指出,教育分為智育、德育和美育三部分。研究表明,在幼兒教育領域中,智育指標的提升總是伴隨著德育和美育指標的提升,兩者相輔相成。情感教育正是德育和美育的表現形式和手段,擁有完善、全面的情感觀念的幼兒,其邏輯水平、分析能力等也不會差,智力水平也會跟著提升。與此同時,情感教育對幼兒的性格成長、個體意識培養、社會意識熏陶、價值觀念養成、人格塑造等也頗有助益。在幼兒園黃金階段,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超過知識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啟蒙地位。
三、幼兒園繪本閱讀和情感教育的適配性研究
首先,繪本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兒童文學體裁,它是一種文學樣式、文化產品、人文結晶。眾所周知,文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屬性便是情感性。它是人類情感的研究所、觀察家和抒發地,用著豐富多彩的技巧勾勒著一段又一段精彩紛呈、平凡動人的情感故事,符合基本的人性,自然也契合幼兒的情感特點。所以,幼兒園繪本閱讀有著天然的情感教育優勢,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繪本是結合幼兒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進行編創的一類產物。它在設計之初便是為幼兒量身打造的,繪本作家會考慮創作的故事是否能被幼兒所接受和理解、人物情感是否能被幼兒所接納和認知,繪本畫家會考量畫面的各個要素在情感上是否能打動幼兒、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和好奇心,包括顏色、線條、構圖、畫風和畫面細節等??梢哉f,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每一種可能的情感機制的觸發,都在創作者的計劃之內,包括喜悅、生氣、傷心、共情、快樂、激動、進取等。由此可見,幼兒園繪本閱讀從專業性來看,是幼兒情感教育的不二之選,形式上和理念上高度匹配。
最后,繪本是極其看重趣味性的一類特殊教材。寓教于樂是繪本的根本屬性,是否能吸引幼兒觀看、是否具有高度的趣味性甚至是繪本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所謂趣味性,便是和情感掛鉤的屬性。幼兒覺得一件事物、一個人、一本書有趣味,本質上是從情感上進行了認同,認為其調動了自身的情感探究意識、激發了自身的情感好奇心?;诖耍變簣@繪本閱讀是從情感教育的根本要義,即趣味性出發的一種教育形式,兩者在表現手段和核心目標上出奇一致。
四、利用幼兒園繪本閱讀提升幼兒情感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問題引導法
幼兒是天生的提問者。問題是幼兒認識世界、觀察情感的窗口。利用幼兒好奇心旺盛的這一屬性,教師可以采用兩種策略,最大幅度提升繪本閱讀在情感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一種是以繪本為基礎,觀察幼兒好奇的點,針對性地進行興趣啟發式提問。這種策略是將繪本閱讀作為情感教育的激發點和依托面。例如,在《大衛,不可以》繪本閱讀中,經過審慎觀察,教師發現幼兒A閱讀到母親每一次對大衛的制止片段都緊皺眉頭,便可以提問:“為什么你要皺眉頭呢?你覺得大衛的媽媽對大衛太嚴格了嗎?”幼兒B對大衛的表情觀察得尤其仔細,總是津津有味、饒有興致地觀看著大衛垂頭喪氣、做著鬼臉、憂傷失落、不管不顧、生氣憤怒等各種表情,甚至模仿了起來,便可以提問:“你是不是對大衛的每一次舉動感興趣?能給老師和同學模仿一下大衛的表情嗎?可以說一說為什么大衛會做出這些表情嗎?”幼兒C閱讀到末尾大衛和母親擁抱在一起時,一改平靜的姿態,呈現出感動的表情,便可以提問:“老師看到你閱讀到別的情節時波動不大,但到最后你有點感動了,是這樣嗎?能講講為什么嗎?”上述基于個體觀察的問題引導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既能讓幼兒感受到自己被注意、被理解、被關愛,調動幼兒的情感表達欲,又能激發幼兒在教師、同伴面前展現個性、渴望受到注視、傳遞思想的情感,繪本的情感元素的利用率便能得到提升。反之,如果籠統地進行詢問,幼兒可能感受不到自己獨特的情感被看見,每個幼兒對繪本的觀察角度、情感觸發點、共鳴點也不盡相同。
另一種是以生活為基礎,在平時就觀察幼兒感興趣、非常在意的情感方向,以此為基準選取對應的繪本,聯系幼兒的生活和繪本主人公的經歷,進行共鳴式、啟發式教育。這種策略是將情感教育作為繪本閱讀的前提和依據。同樣以《大衛,不可以》為例,有的幼兒處于留守家庭,隔代撫養,平時和爺爺奶奶沒有太多共同話題,渴望父母的關愛,便可以重點呈現繪本中展現親情溫暖的部分,進行提問:“你覺得大衛和媽媽最后為什么能擁抱在一起(有一個彼此理解的過程)?讀了這個故事,能不能給大家講一下你和爸爸媽媽的故事?為了彼此理解,你需要做什么?爸爸媽媽需要做什么(激發換位思考的情感理性認識)?”有的幼兒家中的親子相處模式和大衛、媽媽如出一轍,便可以構建共鳴橋梁,將其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榜樣,以柔和、自豪和鼓勵性的語氣進行提問:“D同學家里面似乎和大衛、媽媽相處的方式很像,我們請D同學給大家講一講不理解的地方吧,例如為什么媽媽明明任由他玩耍卻依然要制止大衛、媽媽要的是什么、大衛要的是什么,你能勝任小老師的工作嗎?”有的幼兒在生活中親子關系融洽,便可以提問:“來給大家講講你們家庭相處和繪本里有什么不一樣吧!你覺得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重點引申到不同的家庭,一樣的關愛)?”上述基于生活經驗,讓繪本虛構情節向現實靠攏的提問方式可以瞬間令幼兒意識到藝術和生活之間的關系,使他們情感上獲得快速的理性成長和共鳴力量。繪本的情感元素不再只是虛擬的、游離在生活之外的素材,立即具備了鮮活的現實參考意義,或相似,或對照,或迥異,或警醒。由此可見,把對幼兒生活情感的觀察置于繪本閱讀之前,從而進行匹配性提問,能夠顯而易見地提升情感教育有效性。
(二)戲劇表演法
幼兒表現情感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現實表達,另一種是虛擬表達。幼兒具有天馬行空的藝術想象力,他們的語言沒有經過太多人工雕琢,語言水平和儲備也有限,主客觀、優劣勢條件共同促成了虛擬表達的豐富、細膩和動人。其中,戲劇表演是最常使用的虛擬表達方式,借由扮演不同角色,他們可以切換到各類人物的視角,進行換位思考,提升情感理解強度,拓寬情感認知界限,培養共情能力,這是他們情感感知、闡述和躍升的不可跨越的關鍵步驟。繪本是一種文學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幼兒釋放情感的最佳劇本?;诖?,以戲劇表演法為基準聯系繪本閱讀和情感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在戲劇表演法中,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達到不同的情感教育目的,最大限度提升情感教育效率。以繪本《小王子》為例,故事中出現了繁多的人物,這些人物有著不同的背景、價值觀和性格,上述分化從幼兒時期便已經開始,教師可以通過觀察采取相應的教育策略。一是同類角色分配。教師鼓勵幼兒飾演和自己具有相似性的角色,可以幫助幼兒挑選角色,也可以引導幼兒自主篩選。例如,善良活潑、聰慧動人的小王子匹配班里勇敢開朗、探索欲強的班長;理性通透、溫柔篤定的狐貍匹配班里安靜寡語卻有著自己堅持的幼兒;無私奉獻、固執之中帶著堅守的點燈人匹配班上那些遵守規則、默默耕耘的紀律委員。在相關扮演中,幼兒會感受到自身的性格被強化、價值被肯定、貢獻被發現,以一種藝術化的方式確認了自我,提升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二是差異角色分配。教師有意選擇與幼兒形象反差較大的角色,讓特定演員扮演。一方面,選取和幼兒內在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如讓懂事安靜的幼兒扮演狡黠的商販,體會世界的復雜多樣和適當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的重要性;讓平時遵守規則的幼兒扮演多刺卻善良的玫瑰,體會規則是為人性服務的,從而更加懂得變通和欣賞別人的長處;讓平時活潑、熱愛表現的幼兒扮演默默無聞的點燈人,感受有別人自身性格的別樣魅力,懂得換位思考,包容和肯定不同的美。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幼兒的情感反差,有些幼兒外冷內熱,平時沉默寡言,其實內心有很多想法,熱情似火。有些幼兒外熱內冷,平時熱衷為班集體服務,但其實內心極度渴望被重視和關愛,具有柔軟的一面。教師便可以有意讓他們“扮演”內心的自己,并暗示同伴肯定他們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人外在表現和內心世界的差異。通過上述基于人文主義和實際觀察的戲劇表演策略,情感教育能夠綻放出溫暖的人文關懷,助力幼兒發現自我、肯定自我、理解他人、尊重集體,讓情感水平上一個臺階。
(三)繪本編創法
藝術是幼兒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幼兒教育中流行“表征”的概念,即幼兒通過藝術的手段(繪畫、舞蹈、音樂、文字等)對思想情感進行表現,這其實是幼兒展現自我的一種普遍方式。
通過繪本編創,幼兒可以將情感淋漓盡致地進行釋放,講平時無法講的話,傳平時無法傳的情,不受情感水平、客觀實際的限制。教師也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指導策略。一是模仿編創。模仿是幼兒表現情感的第一步,只有參照別人的情感,幼兒才有觀察對象,才能以此映照自身的情感。例如,教師觀察到有的幼兒平時說話喜歡打比方,內心詩意盎然,便可以引入《我媽媽》這類明喻、象征手法運用較多的繪本,使其作為參照設計繪本《媽媽是詩人》《創造魔法的媽媽》等。二是小組創編。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自身的性格、藝術特長分別完成繪本的封面、環襯、扉頁、開端、發展、高潮、結尾、封底等組成部分。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情感合作意識、共情能力、責任心、個性和共性的平衡能力都將得到發展。三是親子創編。教師引導幼兒和父母聯合創編一本繪本,涵蓋家庭互動元素,如去游樂場玩、在家里做游戲、和父母一起做家務等,這樣可以激發幼兒對親情的理解、向往和熱愛,提升親子感情和幼兒藝術創造力。四是創作比賽。教師可以選取特定的主題,如友誼、師生情、社會交往、勞動活動等,讓幼兒采自己擅長的方式,如水墨畫、水粉畫、顏料畫、素描等,展現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個過程可以激發幼兒的勝負欲和進取心,使其調動情感想象力,馳騁在藝術的海洋中,助力生活情感的有效提升。
五、結語
幼兒的情感是一片汪洋大海,以繪本為依托的情感教育如同一場磅礴的大雨,滋潤和澆灌海洋。教師要依據幼兒的情感本質,采取針對性教育方針,助力幼兒情感高效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