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通過多維度開發繪本美育資源,并以多形式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本文首先概述了繪本美育資源的內涵,闡述了其對幼兒美術活動的重要性,包括豐富美術活動內容、提供美學體驗和激發創作靈感等。其次,文章分析了傳統幼兒美術活動存在的不足,如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想象力培養和忽視個性化表達等。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了利用繪本美育資源開展多形式美術活動的策略,包括繪本欣賞與討論、繪本創作與再創作、繪本角色扮演與表演、繪本場景搭建與展覽、繪本主題美術游戲和繪本跨學科美術探究等,以供參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教育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鼓勵幼兒通過多種形式參與藝術活動,體驗藝術的魅力。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融合了文學、繪畫、設計等多種元素,對幼兒的審美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因此,深入探討如何多維度開發繪本美育資源,并以多形式開展幼兒美術活動,對于提升幼兒美術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繪本美育資源及其重要性、傳統美術活動的不足、利用繪本資源開展多形式活動三個方面進行論述,為幼兒美術教育實踐提供參考。
一、繪本美育資源對美術活動的重要性
(一)豐富美術活動的內容
繪本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場景設置等,都可以成為美術活動的靈感來源。教師可以根據繪本內容,設計與之相關的繪畫、手工、雕塑等多種類型的美術活動,讓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深入理解和體驗繪本蘊含的美學元素。同時,繪本的主題多樣,涵蓋了想象、生活、科普等各個領域,這為美術活動的內容拓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通過繪本,幼兒可以接觸到不同文化、不同風格的藝術表現形式,開闊視野,豐富審美體驗。
(二)提供多樣化的美學體驗
在欣賞繪本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感受到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的生動鮮活、色彩運用的巧妙搭配等,這些都是難得的美學體驗。同時,不同風格的繪本還能帶給幼兒不同的視覺沖擊和情感共鳴。寫實型繪本讓幼兒感受到真實世界的美好,抽象型繪本引導幼兒探索想象的空間,卡通型繪本帶來歡樂有趣的體驗。這種多樣化的美學體驗,有助于幼兒形成多元化的審美情趣,提升藝術鑒賞能力。因此,繪本美育資源對于豐富幼兒的美學體驗,具有重要價值。
(三)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
繪本中的各種藝術元素,如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色彩運用、構圖設計等,都能為幼兒的美術創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在欣賞繪本的過程中,幼兒會不自覺地被繪本的藝術魅力所吸引,激發創作的欲望。他們可以嘗試模仿繪本中的表現手法,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創造出全新的作品。繪本的開放性特點,為幼兒的個性化表達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鼓勵他們大膽嘗試、自由創作。同時,繪本創設的情境脈絡,也能引導幼兒將創作與生活經驗、情感體驗相結合,賦予作品獨特的內涵和意義。因此,繪本美育資源對于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傳統幼兒美術活動存在的不足
(一)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
傳統的幼兒美術活動往往存在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的問題。許多美術活動局限于單一的繪畫或手工制作,忽視了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和創新。這種單一的活動形式難以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容易導致幼兒產生審美疲勞和創作倦怠。同時,單一的活動形式也限制了幼兒的表現空間,難以滿足他們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和創作沖動。缺乏吸引力的美術活動,無法為幼兒提供富有情趣和挑戰的美育體驗,難以真正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二)重技能訓練,忽視想象力培養
傳統的幼兒美術活動往往過于重視技能訓練,忽視了對幼兒想象力的培養。許多美術活動將重點放在繪畫技巧、色彩搭配、構圖設計等方面的訓練上,強調作品的逼真程度和規范性,卻忽略了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這種以技能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幼兒的思維局限和創新能力的抑制。幼兒天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他們需要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盡情發揮,而不是被束縛在固定的技能訓練中。
(三)注重模仿,缺乏個性化表達
傳統的幼兒美術活動常常過于注重模仿,缺乏對幼兒個性化表達的鼓勵和引導。許多美術活動要求幼兒按照固定的樣式和規范進行創作,強調作品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卻忽視了幼兒內心世界的獨特性和多樣性。這種模仿性的創作模式,限制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抑制了他們個性化表達的沖動。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情感,需要通過藝術創作來表達自我、塑造自我。因此,幼兒美術教育應該尊重幼兒的個性特點,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進行創作,欣賞和接納他們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藝術表達,為其個性化發展提供豐富的土壤。
三、利用繪本美育資源開展多形式美術活動
(一)繪本欣賞與討論
教師可以選擇優秀的繪本作品,帶領幼兒欣賞其中的藝術元素和美學價值。在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關注繪本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色彩運用、構圖設計等方面,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幼兒對繪本內容進行深入探討,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如針對《好餓的毛毛蟲》,引導幼兒欣賞繪本中的色彩、構圖和情節,鼓勵幼兒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啟發幼兒的思維,提出開放性問題,如“你最喜歡繪本中的哪個情節?為什么?”“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會怎么做呢?”等。通過繪本欣賞與討論,幼兒不僅能夠提升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學會傾聽他人、尊重差異,促進社會性發展。
(二)繪本創作與再創作
在欣賞和討論繪本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嘗試創作自己的繪本故事,或者對原有繪本進行再創作。以繪本《花婆婆》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創作屬于自己的“花婆婆”故事。幼兒可以根據繪本中花婆婆的經歷,想象并創作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生故事。比如,設計自己長大后想去的地方、想從事的職業、想要完成的夢想等,通過繪畫、口述、表演等多種形式,創作出獨特的“花婆婆”成長歷程。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暢所欲言。比如,有的幼兒可能希望自己長大后能夠周游世界,見識各地風土人情;有的幼兒可能希望能成為一名科學家,研究植物,培育出更加美麗的花朵;還有的幼兒可能希望成為教師,把知識和愛播撒到更多幼兒的心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思維中的閃光點,引導他們用繪本的形式表達出來,創作出生動有趣的故事。除了創編新的故事,幼兒還可以嘗試對原有繪本進行再創作。比如,為花婆婆設計一個不同的結局,想象花婆婆最后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講述故事中其他角色的人生經歷,如花婆婆的爺爺、村長百瑞加等,豐富故事的內容和視角。在創作中,幼兒能夠在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想象和嘗試,讓創作變得更加順暢和有趣。值得一提的是,繪本創作與再創作活動不僅能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的主題內涵。通過創編“花婆婆”的人生故事,幼兒能夠深刻體會到堅持夢想、努力奮斗的可貴,感受到用愛心播撒希望、用行動創造美好的意義。這既是一次有趣的創作體驗,也是一次生動的生命教育課程。
(三)繪本角色扮演與表演
在組織繪本角色扮演與表演活動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興趣選擇,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創造性地詮釋繪本角色。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個繪本故事的表演。在合作過程中,幼兒能夠學會分工協作、相互尊重、積極溝通,提升社會交往能力。
以繪本《我爸爸》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扮演故事中的“我”和“爸爸”,通過肢體動作、表情和語言,生動地展現爸爸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扮演“我”的幼兒可以用充滿崇拜的語氣,講述爸爸的各種“超能力”,如“我爸爸什么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他可以從月亮上跳過去,還會走高空繩索(不會掉下去)”等。在描述爸爸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配合夸張的手勢和表情,表現出對爸爸的欽佩之情。同時,幼兒還可以模仿繪本中的插圖,用肢體動作表現爸爸的各種特點,如“像大猩猩一樣強壯”“像貓頭鷹一樣聰明”等。扮演“爸爸”的幼兒則可以根據繪本內容,展現爸爸各種幽默風趣、才華橫溢的一面。他們可以模仿爸爸跳舞、唱歌、踢足球的樣子,用夸張的肢體語言和表情,表現爸爸的活力和魅力。此外,他們還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道具,如足球、話筒等,增強表演的趣味性和真實感。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個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表演。比如,在“我爸爸吃得像馬一樣多,游得像魚一樣快”這一段中,“爸爸”可以做出大口吃飯、快速游泳的動作,“我”則可以在一旁用崇拜的眼神看著“爸爸”,并適時補充一些贊美的話語,二者的互動能夠更好地體現父子之間的親密關系。
(四)繪本場景搭建與展覽
繪本場景搭建與展覽是一種富有創意和互動性的美術活動形式,能夠將繪本中的場景和元素立體化呈現,為幼兒提供沉浸式的美育體驗。在這一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繪本內容,利用各種材料和工具,如紙箱、布料、顏料等,創造性地搭建出繪本中的場景模型。
以繪本《森林音樂會》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各種材料,搭建生動有趣的森林音樂會場景。幼兒可以用大小不同的紙盒,搭建出高高的喬木和茂密的灌木叢,再用綠色的皺紋紙或彩紙剪成樹葉的形狀,貼在樹枝上,營造出生機勃勃的森林氛圍。
接著,幼兒可以用毛線、紙杯、瓶蓋等材料,制作出各種可愛的小動物樂隊成員,如拿著豎笛的兔子、敲著鼓的松鼠、吹著號角的刺猬等。在制作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小動物的特點,為它們設計獨特的樂器和表情,增添趣味性。比如,用兩片樹葉做成小青蛙的鈴鼓,用堅果殼做成啄木鳥的沙錘,用卷成圓形的樹皮做成狐貍的小喇叭。
為了讓場景更加豐富多彩,幼兒還可以用橡皮泥捏出色彩鮮艷的蘑菇,用卡紙剪出五顏六色的野花,用小石子和沙子鋪出蜿蜒的小路……在搭建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大膽嘗試不同的材料和表現方式,創造出獨特的音樂會場景。
場景搭建完成后,幼兒可以開展音樂會角色扮演游戲,輪流扮演不同的小動物音樂家,用肢體動作和聲音展現各自的演奏狀態。同時,還可以邀請其他班級的幼兒參加“森林音樂會展覽”,請他們欣賞自己的作品,并介紹創作時的趣事和心得。在互動交流中,幼兒不僅能感受到創作的快樂和成就感,還能學會與他人分享和溝通。
(五)繪本主題美術游戲
繪本主題美術游戲是一種將繪本內容與游戲活動相結合的美術教育形式,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繪本,提升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教師可以根據繪本的主題、情節、人物等元素,設計出富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美術游戲,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繪本的奧秘。
以繪本《點點點》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點點點主題游戲,如“點點樂”“我是小畫家”“快樂連線”等。在“點點樂”游戲中,幼兒可以用手指蘸上顏料,在畫紙上自由點畫,創作出獨特的點點藝術作品。在“我是小畫家”游戲中,幼兒可以嘗試用點狀、線狀、面狀等不同形式,描繪繪本中的情節和人物。在“快樂連線”游戲中,幼兒可以用彩色繩子將點與點連接,創造出有趣的圖案。繪本主題美術游戲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藝術的奧秘,體驗創作的快樂。
(六)繪本跨學科美術探究
繪本跨學科美術探究是一種將繪本內容與多學科知識相結合的美術活動形式,能夠幫助幼兒在綜合探究中提升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許多優秀的繪本作品都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數學、音樂、語言等學科元素,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元素,設計出富有探究性和創造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幼兒在多學科融合中感受繪本的魅力。
比如,在探究繪本《很餓的毛毛蟲》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繪本中毛毛蟲的生長過程,了解昆蟲的生命周期,并運用美術材料創作出毛毛蟲不同階段的形象。在創作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夠提升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還能加深對昆蟲成長規律的認識。
四、結語
通過多維度開發繪本美育資源,創設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形式,我們能夠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滿足他們個性化表達的需求。這不僅有助于幼兒的審美發展,更為其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要不斷探索繪本美育的實踐路徑,提升專業素養,努力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唯有如此,才能讓每個幼兒在藝術的殿堂里盡情徜徉,綻放出最美的笑容。讓我們攜手共進,用繪本點亮幼兒多彩的藝術人生!
★本文系蘇州高新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立項課題“生態學視角下幼兒園美育課程建構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ND-2022-YB-03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