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教師應借助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指導幼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創編能力,筆者從以下的七個點展開論述。
一、繪本讀寫活動要與幼兒生活相結合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幼兒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事物、事件的觀察與體驗,是在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是在真實情境中生成的,教師要善于觀察、善于引導、善于整合。幼兒對繪本故事內容的理解和創編都是基于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而進行的。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引導幼兒觀察生活,積累經驗,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豐富創編素材。
首先,觀察現象,回答問題。繪本故事中描繪了許多事物和現象,在讀寫繪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并積累生活經驗。如在讀《小貓釣魚》時,可以讓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動物會去釣魚,記錄自己看到了哪些動物和現象。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圍繞收集到的小貓釣魚這一現象展開討論,并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小貓釣不到魚呢?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讓幼兒將這些問題記錄下來,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解答。這樣既可以豐富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創編,還可以使幼兒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知識分析生活,遷移經驗。
其次,記錄想法,遷移知識。繪本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情節生動、貼近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繪本故事內容進行分析,并將這些分析結果應用于生活中。如在“我長大了”系列繪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中有一只小老鼠說:“你別吃我了!你吃掉我吧!”這句話被大老虎聽到了。這時小老鼠又說:“你別吃我了!你吃掉我吧!”這句話又被大老虎聽到了,于是它轉身就向森林跑去……看到這里,很多幼兒都會說:“這只小老鼠太好玩了,我也要學一學。”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記錄下來,通過分析、比較、整合等方式將生活經驗遷移到繪本故事中。
再次,展示生活,拓展經驗。繪本故事都是圍繞著某個主題展開的。在讀寫繪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展示自己學到的繪本內容。如在繪本《小狗和小貓》中有一段關于“春天”的描述:“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小草也鉆出了地面……”幼兒看到這里會發現“小狗和小貓”都穿著綠色的衣服,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并總結:“因為春天是溫暖的、柔和的、美麗的……”通過這樣的觀察和分析,幼兒就會發現原來春天不僅是溫暖的、美麗的,還是充滿生機的、生機勃勃的,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陶行知說:“生活就是教育。”教師應讓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豐富對繪本內容和事物特征的理解和認識。如在繪本《小狗和大老虎》中有一段關于“誰是小偷”的內容:“我不知道是誰偷了我手里那只綠色的小狗。”在這句話中有很多詞匯可以運用到繪本內容中。幼兒可以將這些詞匯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相結合,通過查閱資料、討論、交流等方式總結出小偷是怎樣偷走小狗的。
最后,創設情境,深化理解。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與幼兒生活相關的場景,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概括。如在“我長大了”系列繪本《小貓釣魚》中有這樣一段:“我長大了以后……”幼兒可以說:“我長大以后學會了釣魚……”通過這樣的情境設置,讓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二、繪本創編活動要在幼兒真實體驗中進行
在繪本創編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以兒童視角觀察繪本畫面,把自己的理解、情感和想象融入其中,在真實體驗中感受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教師應充分利用繪本的語言、繪畫和情節等優勢,引導幼兒對繪本中的人物、情節進行觀察、分析和創編。如繪本《彩虹》的語言、圖畫和情節都十分吸引幼兒。在創編活動前,教師要先向幼兒介紹繪本的主要內容,如“小兔子發現了一朵漂亮的花,它想摘下來送給媽媽”“小兔子的媽媽收到了鮮花非常開心”等,讓幼兒在對故事情節的了解和熟悉中進行創編。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圖畫,仔細研究人物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當看到畫面中人物出現不符合常理或與畫面不協調的地方時,教師應及時幫助幼兒分析原因,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例如,在創編《小兔子找朋友》時,教師先向幼兒介紹小兔子在尋找朋友時遇到了哪些困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內容,再鼓勵幼兒自由發揮想象,積極創編。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先說再寫,如“小兔子又遇到了困難”“小兔子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了”等。當幼兒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達出來后,教師再進行適當評價。
三、繪本創編活動要創設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與周圍的語言環境息息相關。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如開設語言活動區,投放適合幼兒的圖書、圖片、錄音等,鼓勵幼兒與同伴之間進行交流。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繪本是一種圖文并茂的讀物,適合幼兒閱讀。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興趣,選擇適合的繪本,引導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觀察圖畫,講述故事,培養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他們可以創造出各種奇妙的故事。教師應鼓勵幼兒根據繪本內容,進行故事創編。在創編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輔助材料,如圖片、角色扮演道具等,幫助幼兒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繪本閱讀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為幼兒創設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彩虹色的花》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導入的方式讓幼兒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今天要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長什么樣子?你知道嗎?”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彩虹色的花、小房子、小白兔等。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題,還可以幫助幼兒熟悉故事情節。繪本創編活動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創設。例如,在繪本《逃家小兔》中,教師可以讓幼兒了解小兔子的不同性格特點,跟著兒歌《小兔乖乖》邊唱邊跳;在繪本《不要生氣》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再現等方式,引導幼兒在圖畫中尋找“我”與媽媽之間發生的有趣事情;在繪本《月亮走我也走》中,教師可以讓幼兒扮演月亮和太陽對話……這些情境創設都是為了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創設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繪本創編活動也離不開教師對幼兒的尊重和信任。首先,教師要尊重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多用“你”“我”“他”等人稱代詞,給幼兒提供足夠的表達機會和空間。其次,教師要信任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因為教師的尊重和信任會讓幼兒感到安全、輕松、愉悅和被接納。教師可以利用多種途徑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例如,在繪本《逃家小兔》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講述故事中發生的事情:“小兔子又逃家了。它來到了哪里?”“小兔子去哪里了?”“小兔子現在在做什么呢?”這些問題都是由幼兒通過觀察、思考和想象來進行回答的。
四、繪本創編活動要通過有效途徑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幼兒語言發展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在進行繪本創編時,幼兒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如不知道怎樣進行合理有序地安排些動作,以及怎樣把動作表達得更生動。在創編中,教師應運用一些有效途徑,如在進行創編前給幼兒布置任務,讓他們用動作表現出繪本內容,使活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創編的經驗。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還能有效地促進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說、自信講。
五、創編前布置任務,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出繪本內容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理論都告訴教師,生活是教育的基礎。在創編前教師要為幼兒布置任務,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出繪本內容。如在創編《彩虹色的花》這一繪本時,教師可事先布置任務,請幼兒回家后仔細觀察彩虹色的花,將觀察到的、想象到的內容用動作表達出來。在創編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幼兒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把動作表現得更生動豐富一些;發揮想象,給彩虹色的花編一個新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不僅能有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還能享受創作樂趣。
六、鼓勵幼兒大膽說、自信講,分享創編的經驗
教師可以提供充分的時間,鼓勵幼兒閱讀繪本,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創編經驗,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教師應重視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評價和總結,幫助幼兒在創編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如在創編《小狐貍賣蘋果》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分享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結合實際生活經驗理解小狐貍賣蘋果的原因。有的幼兒認為小狐貍太懶了,不會把蘋果賣出去;有的幼兒認為小狐貍太狡猾了,不會把蘋果賣出去……教師可引導他們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在不斷鼓勵和幫助下,幼兒最終能根據學到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表達對故事的看法。
七、提供豐富的材料,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表現
繪本是幼兒創作的主要載體。教師應盡可能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如多種不同顏色、大小和形狀的積木、橡皮泥等,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表現繪本。如在《小熊過生日》中,教師可以提供大小不同的積木讓幼兒進行創編,或者引導他們用橡皮泥、紙張等材料制作小熊過生日的場景。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將制作好的小熊形象與故事情節相結合。如在《小兔乖乖》中,教師可以讓幼兒用黏土捏出小兔和小鴨一起玩耍的場景;在《穿靴子的貓》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黏土捏出各種不同動物、植物等。此外,教師應不斷鼓勵和引導幼兒自主觀察、思考、表達,幫助幼兒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繪本是教師為幼兒量身定做的一種游戲材料和學習資源。它不僅可以滿足幼兒語言表達、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發展需求,還能為幼兒提供體驗生活、發現生活、了解生活以及表現自我的機會,培養他們正確運用語言表達內心情感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繪本這個最好的語言表達平臺,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在開展繪本讀寫繪活動時,教師應遵循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通過家園共育、家園合作等方式充分挖掘繪本閱讀與創編資源,并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組織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區域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以及各種自媒體平臺與家長進行交流互動。
八、結語
“生活即教育”為教師指引了方向,讓教師的教育生活更加豐富而有意義。陶行知倡導的生活教育思想為繪本閱讀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與指導。教師應該以此為指導,把繪本閱讀教學和幼兒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和體驗,促進語言表達能力、創編能力和審美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進行繪本讀寫繪創編活動中,教師要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精心選擇主題內容和適合的材料,充分挖掘繪本中蘊含的教育價值,設計教學過程,通過各種形式讓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分析中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提升創編能力。同時,教師也要關注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在尊重和滿足不同幼兒需求的基礎上,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